将赴湖州留题庭菊原文
将赴湖州留题庭菊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将赴湖州留题庭菊赏析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在京作吏部员外郎,向朝廷请求外放州郡为官,之前他已屡次请求外放而被拒绝,这一次朝廷终于同意,任命他为湖州刺史。吏部员外郎是个紧要之官,杜牧为什么请求外放,据他自己在上宰相启中说,是因为自己年衰体弱,又要接济远在扬州的病弟孀妹,出于经济的考虑,而据他离开长安前写的诗文,例如《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来看,他对当时朝政不甚满意,觉得在朝中无所作为,不如出守州郡。宋叶梦得在《叶先生诗话》卷中说:“此盖不满于当时,故末有‘望昭陵’之句。”去国离乡而不望故乡,不望皇宫,偏偏望唐太宗的昭陵,希慕明君之意可想而知。
湖州又名吴兴郡,治所在乌程县(今浙江湖州),是唐朝最富庶的州郡之一,且风景秀美,山水多佳。南朝梁诗人柳恽在此做吴兴太守,写过一首著名的《江南春》:“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杜牧去湖州赴任,写诗也用“汀洲”之典:“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有诗有酒,又有黄柑嫩、紫蟹肥,正是江南好风景,带着全家过江去,从诗中来看,作者心情不错。
一、二句写作者即将离开长安,与自己亲手种下的菊花离别,心里期盼着即将见到楚地的兰草。湖州古属楚国,故而称楚兰。秋天菊花正开,作者以陶令自比,见淡泊自守之意。半年前杜牧作《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中有“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和“自笑苦无楼护智,可怜铅椠竟何功”的句子,自比箪食瓢饮的颜回和俯首太玄经的扬雄;“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又想效仿邴曼容。邴曼容是汉哀帝时人,班固《汉书》载他“养志自修,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辄自免去”。杜牧想要效仿邴曼容,养志自修,便只得离开手种之菊了。
三、四句写渡过长江的时候,正是采兰之期。撷芳指采摘芳草,此处指的就是兰草。刘禹锡《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楚水多兰若,何人事撷芳。”撷芳采兰以佩,是从屈原《离骚》留下来的传统,香草美人,志怀高洁,不愿与流俗为伍。后人有附会说杜牧到湖州是为了年轻时爱慕过的一个女子,“撷芳”就是要去找她的意思。据《唐阙史》记载,杜牧第二次在宣州沈传师幕下做幕僚的时候游湖州,访求美色,湖州刺史为他举办水嬉,召全城人观看。杜牧于其中遇一美貌幼女,与其母约定十年后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向宰相周墀请求任湖州刺史。到湖州之时,女孩却因十年之期已过,早已嫁人生子。杜牧不欲夺人所爱,惆怅之余,作《叹花》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故事中的时、地、人物屡有错舛,比如杜牧第二次佐宣州幕是在崔郸而不是沈传师幕下,上启求放湖州的也不是宰相周墀而是白敏中、崔铉和魏扶。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编的《樊川文集》也未载此诗。但唐宋人笔记小说如《唐语林》《唐诗纪事》《丽情集》等却都载有与此诗相关的故事,而且去除时、地、人物的细节错舛之处,从开成二年(837)杜牧第二次游幕宣州到大中四年(850)任湖州刺史,恰好十四年。杜牧是否真的有此一段故事?到湖州是否真的有想要践约迎娶当年女子的原因?不可考。后世诗人提到湖州,多咏其事,以为艳情之典,比如苏轼《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又如苏辙《送文与可知湖州》:“应笑杜紫微,湖亭但狂顾。”
传说难以考证,只是增添了有关唐诗的一桩艳事,但无论杜牧请求外放的原因如何,“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这一句却并无访美之意,而只有屈骚之情,这是应当肯定的。
(孔燕妮)
将赴湖州留题庭菊注释
1、陶菊:指菊花。晋陶渊明爱菊,故称。
2、楚兰:兰草,古时佩戴以祓除不祥。盛产于楚地,屈原《楚辞》中多所歌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