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赏析-杜牧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23:39

登乐游原原文

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赏析-杜牧的诗

登乐游原赏析

乐游原在长安东南,地势高旷,是唐朝时登临游览的胜地。西汉宣帝时在此建乐游庙,故名。乐游庙在唐朝时已经倾颓了,韦应物《登乐游庙作》中写:“颓壖久凌迟,陈迹翳丘荒。春草虽复绿,惊风但飘扬。”杜牧登乐游原,所看到的景象也差不多。五陵在长安北,登乐游原,向北可见五陵。

这首诗,李瑛《诗法易简录》评它:“寄慨深远,借汉家说法,即殷鉴不远之意。”说寄慨深远是对的,说殷鉴不远也是对的,但这首诗并不仅仅是一首政治讽谏诗。这首诗里包含的东西很多,既有对盛衰无常、废兴不定的感慨,也有对如今衰世不可挽回的伤感与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观照和人在历史长河中对自我的审视。

首句起兴,写得很有气魄,沉雄矫健。“长空澹澹孤鸟没”,孤鸟在广漠的长空之中逐渐飞远,直至消失了踪影。这句出自李白《春日独酌二首》之二:“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原诗只是写景,此诗第二句接以“万古销沉向此中”,便意境迥别,极其空阔深邃。杜牧在《独酌》诗中写:“长空碧杳杳,万古一飞鸟。”意思略同,但也远没有《登乐游原》里这两句写得好。长空孤鸟没,正如万古间的一切人事都在其中光销影沉,烬灭薰歇。这两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将一切放在广袤的宇宙之中加以审视,有如王国维“偶开天眼觑红尘”(《浣溪沙》)。一切都将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如同鸟儿飞没在广漠的天空之中。一切之中自然也包括诗人自己,“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跳丸相趁走不住,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这其中蕴含的情感是极其悲哀的,充满苍凉寂灭之感。

古往今来的一切都将消逝,唯余亘古山川、长空澹澹,杜牧的怀古咏史诗中常常出现类似的意思,例如“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齐安郡晚秋》)、“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题武关》)、“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等等。在这首《登乐游原》中,杜牧将这种感慨以一种极度凝练和高度概括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孤鸟”和“长空”的强烈对比,正是短暂和永恒、渺小和无限的强烈对比,也是人事与自然的强烈对比。这种对比具有高度的象征性,但同时又非常具象化,使得这两句诗既富含哲理,也极具诗意。南宋吴文英《齐天乐》词:“三千年事残鸦外。”用空间之苍茫写尽时间之苍茫,正是从杜牧此诗化来。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看取”二字承上转下。“秋风”既是自然景象,也是一个典故。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唐人李贺诗:“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金铜仙人辞汉歌》)汉家事业煊赫一时,如今安在?五陵寂寞,只有秋风萧瑟,况且如今连树也已经砍伐殆尽,连秋风也无从吹起了。“无树起秋风”,用笔曲折。先前诗人写五陵,如李白“五陵松柏使人哀”(《永王东巡歌》)、岑参“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顾况“云韶九奏杳然远,唯有五陵松柏声”(《八月五日歌》)、刘复“河水东流宫阙尽,五陵松柏自萧萧”(《长歌行》)等,都以五陵风树萧萧来感慨盛衰,而杜牧更进一步,五陵已然无树,只余秋风空吟,将销沉之意翻倍写出,盛衰之感更深,寂灭之意更足。无树,不是说五陵一棵树也见不到,而是指当年五陵上堆土成坟,用来封固墓土、标志墓主的树没有了。霸业成空,死后只余陵墓,已属萧条,更何况连陵墓之树都已消失不见呢?

唐人常用汉朝事比喻当代,此诗的“汉家事业”,也隐喻着唐朝。唐王朝在杜牧的时代已日薄西山,藩镇割据日渐严重,党争不断,自从甘露之变后,宦官更是日益骄横跋扈,上欺天子,下凌朝臣。杜牧预感到唐王朝的下场,感喟于心,发之于诗。如今的唐王朝,早已不复太宗时期的清明盛世,唐朝帝陵“无树起秋风”的景象,也已为时不远。而杜牧自己困于党争,一生的抱负未曾施展。“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销沉者不仅是帝业王朝,也包括他自己的雄心壮志。时代的衰败与个人的失志互相绞缠,使他的诗中常常充溢着沉重的苦涩与悲凄,“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寓题》)。此诗中,这种悲凄之感与对历史的观照融合在一起,反映出了一种人生的普遍的悲哀。

(孔燕妮)

登乐游原注释

1、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