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赏析-杜牧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23:39

汉江原文

汉江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汉江》赏析-杜牧的诗

汉江赏析

此诗写于开成四年(839)春杜牧离开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入京赴任左补阙、史馆修撰途中。杜牧自浔阳溯长江、汉水,经襄阳、南阳、武关、商山而至长安,沿路正当二三月,春光明媚,山水青翠,花鸟焕发。杜牧写了不少诗描写沿途景物,此诗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幅美丽的汉江春暮图,首句“溶溶漾漾”四字,既壮阔蓬勃,又优美新鲜,画出满纸春水迷离,已将读者引入暮春的汉江之上。春水初发,水光接天,波光荡漾,这是背景,而洁白的鸥鸟飞来飞去,使这幅背景一下子活了起来,空碧悠悠中忽有鲜活之妙。白鸥,诗中常用来比喻没有机心。传说海边有人喜欢鸥鸟,每天都有数百只鸥鸟与之嬉游。他父亲命他捉一只玩玩,第二天他去海上,鸥鸟飞翔不下,不再来亲近他了。诗人写“溶溶漾漾白鸥飞”,可见白鸥飞得很近,贴水掠波,并不是在天际盘旋。这句说明人和景物的和谐,陶然共忘机。

“绿净春深好染衣”,首句写汉水之容,此句写汉水之色。正是暮春,汉水干净清澈,绿如碧玉,诗人看到,不禁忽发奇想,想要用这澄绿的汉水来染衣。自来只有水中浣衣,写水中染衣者,以杜牧此诗为首创。此处还有一个小细节。杜牧此去京城任左补阙,这是从七品官,按制度穿浅绿色官服,正是汉水所染之色。

自杜牧“染衣”之后,宋人诗中多用此语,如“湿翠抛来觉染衣”(陈岩《翠瀑亭》)、“湛碧溶溶可染衣”(陈岩《东阳涧》)、“漾漾池塘碧染衣”(高翥《首夏》)、“傍岸溪流可染衣”(李复《移官庆阳过定平县》)、“白马湖光绿染衣”(李埴《白马湖》)、“沙溆鹤争飞,波光可染衣”(司马光《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五首》)、“江水悠悠绿染衣”(曾极《白鹭洲》)、“春流绿染衣”(赵蕃《去冬十二月与成父分袂于上饶春见于溧阳又见于临安成父竟先言归作是诗以送之》),等等,却没有一个能化用出神,超出杜诗的。

“南去北来人自老”一句,由景至人。汉江之上舟帆无数,南去北来,行人自老,其中自然也包括诗人自己在内。行诗至此,情绪忽而一转,溶溶漾漾,绿净春深,如此美景却不得久留,不得不奔波红尘之中,南去北来,无止无休,思及于此,感慨系之。南去北来,家山何处?引出末句“夕阳长送钓船归”。不是夕阳长送,而是诗人在夕阳中长长目送。钓船归去家中,而诗人却还要跋涉征途,不知明日如何。行旅之中羡慕夕阳下钓船归去,柳永曾在《夜半乐》中用其诗意,“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南去北来”一句也屡被宋人引用。“南去北来何处是,坐令杨子泣多歧”(胡寅《题指南轩二绝》)、“南去北来今渐老,难负尊前”(晏几道《浪淘沙》)、“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姜夔《一萼红》),等等。

三、四句在一、二句的春江白鸥图上更作点染,夕阳钓船自归,行人樯旅自去,归去往来之间,境界自出,使得全诗情绪更为复杂,层次更为丰富。白鸥无心,绿净可染,而行人自老,夕阳西下,短短四句之中含蕴无穷,绝堪吟咏。

诗人此时只有三十七岁,还算不上老,但已经“江湖醉渡十年春”,“潇洒江湖十过秋”,深感身体渐衰,时日无多,在作于开成三年,也就是前一年的《大雨行》中感叹自己“今年阘茸鬓已白,奇游壮观唯深藏。景物不尽人自老,谁知前事堪悲伤。”颇有伤老怜衰之意。此去京城,进入权力中心,是福是祸尚未可料,既有施展抱负之壮志,又有忧谗畏祸之小心。晋朝诗人陆机在《为顾彦先赠妇》诗中写:“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而诗人此去京城,却“绿净春深好染衣”,忧喜之意,正在若有若无之间。

此诗设色淡雅,用笔秀艳,清新隽丽,情韵悠长,含蓄委婉,自是妙处,而四句造语脱俗,自出机杼,略无斧凿之痕,意境圆融,可谓无处不好,从后人屡屡化用可知。杨万里《诚斋诗话》中也说:“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杜牧之云‘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四句皆好矣。”

(孔燕妮)

汉江注释

1、汉江:水名,长江最长的支流,与长江、淮河、黄河合称“江淮河汉”。

2、溶溶漾漾:水波荡漾,波光浮动。

3、白鸥:《列子·黄帝》:“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诗中常用来比喻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