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三首·古道饶蒺藜作品原文
田家三首·古道饶蒺藜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田家三首·古道饶蒺藜作品赏析
此为《田家三首》之第三首,亦是三首诗中色调最为亮丽的一首。所谓亮丽,一指写景,二指思想感情。
柳宗元在永州时,常常写一些人迹罕至、唯作者独到之境,像《永州八记》中的《钴鉧潭记》《小石潭记》等皆是如此。宗元自述其生活是“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始得西山宴游记》),本诗在某种意义上亦是他此种生活的一个注解。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城外的古道少有人走,故蒺藜丛生。城角的道路亦曲曲折折,这既是写景,也是作者孤独苦闷心情的写照。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接下来顺写一句。蓼花开满了堤岸,池水寒冷而清澈,这总体上还是一幅相当不错的风景。只是一个“寒”字,无论如何还是使我们高兴不起来。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因为已是秋天,故庄稼已经收完。夕阳斜照,原野上来往的多是打柴放牧之人,他们大概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积攒柴草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直承上文“收获竟”之词意。因为秋风已起,故榆树和柳树都已凋零,但梨枣却因经过了霜冻而愈发成熟。此真活“画出村落光景”(汪森《韩柳诗选》语)。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上文已言“落日”,此句便顺承其意。因天已晚,故野鸟竞相回巢栖宿,此句无疑义。但上边的“行人迷去住”却可以有两解。“去住”,一谓意犹去留。按此理解,这句的意思可以解释成“行人因为迷恋景色而忘了回家”。另有一说,是直接将“迷去住”解释成迷路。何焯《义门读书记》说“古道”二语已含“迷去住”三字,即取此意。二说皆可通。
是因为迷恋景色忘返也好,是因为迷路也好,总之作者是没有回家。“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没有办法,作者只好借宿于田家。一句“笑相念”,写尽了农家质朴的温情。此句是写田家老翁很热情地关心作者,告诫他天黑了不要在野外随便行走。清吴昌祺《删定唐诗解》谓其意为“防盗窃也”,“年丰则人情懈,故嘱之”,其说过于牵强。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此一句亦是老翁所言。此句的大意是说:“今年很侥幸,稍稍收了一些粮食,所以还能招待招待你。田家饮食简陋,希望你不要嫌弃粥的厚薄,勉强充饥吧。”既十分热情,言下又略带歉疚之意。明唐汝询《唐诗解》谓此句“此述田家之敦俭”,其论殊不伦。倘若老翁本有杀鸡具黍的能力,纵其如何敦俭,有客方至,宁能不备一饭乎?如有力而不尽,其“敦俭”岂不一变而为吝啬?故此句之本意,其实仍在说农民负担之重。虽遇丰年,然亦仅能食粥而已,此正与前二诗相呼应。
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本有山水和田园两脉。田园一脉主要是学习陶渊明,而山水一脉,则主承二谢一系。盛唐之时,由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山水诗和田园诗渐显出合流之势。而到了中唐以后,由于社会动荡,民间生活趋于艰苦,田园诗又再次与山水诗分离开来。柳宗元的《田家三首》,恰好能成为唐诗这种分合发展的例证。这三首诗中的前两首,主要是继承了以往田园诗的血脉,但其所描写的那种艰苦的田家生活,和盛唐诗中的描写已是大大不同。而第三首,却体现出山水诗和田园诗合流后的遗迹。第三首之“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倘若截断之,绝对能拼出一首王维式的山水诗。
苏东坡说柳子厚诗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若以“味”论,本组诗殆能称之。但若以“淡泊”论,本组诗未必皆然。汪森《韩柳诗选》有云:“三诗极似陶,然陶诗是安贫,此诗是感慨,用意故自不同。”严羽说“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沧浪诗话》),方回说“柳诗哀而酸楚”(《瀛奎律髓》),皆是其意。柳诗之酸楚,实难和陶诗之平淡相比。
在所有对柳诗的评价中,明末贺贻孙《诗筏》中的一段话颇值得注意:“严沧浪谓柳子厚五言古诗在韦苏州之上。然余观子厚诗,似得摩诘之洁,而颇近孤峭。其山水诗,类其《钴鉧潭记》诸记,虽边幅不广,而意境已足。如武陵一隙,自有日月,与韦苏州诗未易优劣。惟《田家》诗,直与储光羲争席,果胜苏州一筹耳。”人论柳诗,多将其与陶渊明相比,与储光羲相比较者,实在不多。考储光羲《田家即事》等诗,皆真实自然,其描写农家之疾苦,与王、孟等常借田家以表现文士雅趣的主流派亦有不同。贺氏将柳宗元与储光羲相比,亦以子厚之诗意清苦,故视其为盛唐王、孟诗之别派欤?
(刘竞飞)
田家三首·古道饶蒺藜作品注释
1、城曲:城角。
2、原陆:田野,旷野。
3、饘:稠粥。粥:这里指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