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封弟辩》赏析-柳宗元的文言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20:27

桐叶封弟辩作品原文

桐叶封弟辩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桐叶封弟辩》赏析-柳宗元的文言文

桐叶封弟辩作品赏析

“桐叶封弟”故事见于《史记·晋世家》和《吕氏春秋》《说苑》,前者记为史佚之事,后二者记为周公之事,本文“古之传者”指的是后二者。“辩”即辨是非,别真伪,通过辨析事物的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是一种论说文体,兼重批驳与立论。

第一段言简意赅地叙述了桐叶封弟的故事。桐叶封弟故事主旨在“天子无戏言”,素来被认为是教导天子应该谨言慎行的正面事例,代代鼓吹。

第二段开篇立论,直言“吾意不然”。其不然之意分三层。第一层,封建诸侯首要在于当不当封,无论当与不当,皆应依理、礼而行。如若当封,周公应“以时言于王”,而不能“待其戏而贺以成之”,将国家大事当作儿戏;如若不当封,周公更不能以任何理由促成这个事实。而实际上,周公将国土与人民托付给一个弱童,“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此是非理;以天子的一个荒谬玩笑来决定国家大事,“成其不中之戏”,此是非礼。非理而且非礼,此举之错误可知。第二层更深入推演此举之荒谬,设想如果成王开玩笑的对象不是弟弟而是妇人宦官,难道周公也要以“天子不可戏”为理由促成封地?桐叶既然能封弟,自然也能封妇寺,这一结论正源于桐叶封弟本身的逻辑。如果说结论荒谬,那么只能证明桐叶封弟本身的逻辑就是荒谬的。第三层,天子的品德在于具体行为,行为恰当自然好,行为不当,自然要加以改正,如果玩笑之言、游戏之行都必须付诸实行,岂不是在教导天子铸成过错?所以成王的错误在于玩笑本身的不当,周公不但没有帮助他改正错误,反而使错误成为现实,终至不可挽救,“其得为圣乎?”

第三段破而后立,递进一层,从对桐叶封弟这一具体事件的分析上升到对辅君之道的探讨。柳宗元认为,周公辅佐成王应该以“道”,所谓“道”即“大中之道”。《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孟子·尽心上》“中道而立”,《中庸》“从容中道”,董仲舒“中者,天之用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柳宗元继承儒家道统,极力主张“大中之道”,强调“当”,“当也者,大中之道也。离而为名者,大中之器用也”(《断刑论》)。就本文而论,叔虞之封固然有“当”与“不当”,成王之行更在于“当”与“不当”,周公应该教导成王符合大中之道,不能逢迎天子的过失、巧言掩饰。在点明根本之后,柳宗元又从另一角度指出了周公的错误所在。大中之道当在“从容优乐”中求,使天子的行为自然而然恰如其分,而不能“束缚之,驰骤之”,否则必然归于失败,父子至亲尚不能像驱使牛马一样约束钳制,何况是君臣?从辅佐天子的根本道理来讲,桐叶封弟中的周公不但原则错误,具体方法也不恰当,那么,“桐叶封弟”一事的荒谬也就不问可知了。这一段是文章的关键,反映了柳宗元“大中之道”的思想核心。由于一二段的充分铺垫,作者所主张的辅君之道也就入情入理。

最后,柳宗元补上一笔,“或曰:封唐叔,史佚(周成王太史尹佚)成之”。这一笔既是学者的严谨,也是文学家的技巧。桐叶封弟本就有两个不同版本,以周公为说,那么第三段就自然而然由“周公辅成王”而延伸到对大臣辅佐君王之道的探讨,且周公素有“圣人”之称,质疑他的荒谬和错误,可使文章更有张力。且作者从始至终没有正面否定周公,凡质疑之处皆以疑问、虚拟之词:“其得为圣乎?”“必从而成之邪?”“亦将举而从之乎?”“若戏而必行之,是教王遂过也。”“宜以道。”最后,作者以桐叶封弟之事是“缺缺者”的小聪明、“非周公所宜用”为由,否认了第一段中故事的真实性。如此一来,文章既保证了逻辑严密、文气充沛,又不矢口直道而触犯圣贤,可谓两全。

而第一段简单之中也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史记·晋世家》中记“成王与叔虞戏”,《吕氏春秋》记“成王与唐叔虞燕居”,而柳宗元不言叔虞之名,直称为“小弱弟”,这为下文批驳桐叶封弟的不合理预埋了伏笔。《史记·晋世家》和《吕氏春秋》中记载周公的原话是“天子无戏言”,而作者改为“天子不可戏”,看似差别不大,却扩大了“戏”的内涵,为其后批评周公“成其不中之戏”做好了铺垫。前人评此文“字字经思,句句著意,无一句懈怠”(谢枋得《文章轨范》),“此等文并严谨,移易一字不得”(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笔笔锋刃,无坚不破”(林云铭《古文析义》),实非过誉。

桐叶封弟故事中,君主具有无上的权威,“天子无戏言”与其说是约束天子,不如说是深化了天子的绝对权力,而柳宗元指出“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认为天子也会犯错误,需要不断改正,这对“君权神授”观念是一种冲击。思及柳宗元积极参加永贞革新并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的现实经历,他在本文中所体现的思想就更有其进步意义。

(孔燕妮)

桐叶封弟辩作品注释

1、缺(quē)缺:小聪明。

更多柳宗元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