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作品原文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作品赏析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初夏,京畿大旱,神宗皇帝依旧制在宫中焚香祈雨,这可忙坏了一批帮闲文人,他们到处宣扬天子的美德,于是,坏事变成了好事,百姓的痛苦不见了,所听到的只是一片颂扬神宗皇帝“为民宵旰”的阿谀声。其时,汤显祖刚弃官归隐,目睹这一闹剧,不由得啼笑皆非,愤而写下了这首传颂一时的讽刺诗。
“五风十雨亦为褒”讽刺专以吹捧为能事的儒生,汉代董仲舒创立“天人感应”说,俗儒便时常捏造种种“祥瑞”来为统治者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五风十雨”即其一种。其实,若说风调雨顺,还能令人相信;若说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就不免弄巧成拙,徒增笑柄了,正如王充在《论衡》中所说,“风雨虽适,不能五日十日正如其数。……此皆有其事而褒增过其实也”。次句“薄夜焚香沾御袍”写神宗皇帝夜间焚香祈雨,以致龙袍上都沾满了露水。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恭维神宗皇帝,但与上句连起来读,揶揄之意便十分明显了。既然“五风十雨”,是溢美之辞,那么,传闻中的“薄夜焚香”也就不怎么靠得住了。
在诗的下半段中,作者借用申渐高的故事进一步讥评时弊。申渐高是五代时江南吴国善谑的伶人,据《南唐书》记载,吴国关税沉重,商人苦不堪言,有一次,都城广陵大旱,中书令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开国皇帝李昪)问左右:“近郊颇得雨,都城不雨,何也?”申渐高戏答曰:“雨畏抽税,不敢入京耳!”明神宗时,税收亦十分沉重,对汤显祖触动较大的是矿税一事,万历二十四年,明神宗派遣太监到各地征收矿税,其时,汤显祖还在遂昌任上,对此事十分反感,曾在书信中抱怨:“搜山使者如何,地无一以宁,将恐裂。”(《寄吴汝则郡丞》)并写下《感事》诗一首:“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因此,两年之后,当他听到明神宗焚香祈雨的传闻时,就很自然地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了。一方面是惺惺作态地薄夜焚香,另一方面却又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这不正说明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虚伪和无耻吗!
在这首诗中,汤显祖连用两个典故,辞意犀利,语气诙谐,真可谓“嬉笑之怒,甚于裂眦”。尤其难得的是,他把讽刺的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明神宗,由“祈雨”一事而引出“雨畏抽税”的笑谑,与明神宗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在历代的讥评诗中是十分罕见的,诗人晚年的反叛精神由此亦可见一斑。
(黄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