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二家诗”版本源流考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6-26 01:24

“唐十二家诗”版本源流考

明代刻“唐十二家诗”的人很多。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说:“嘉、隆类刻《十二家唐诗》,盛行当世。”《行人司书目》中就著录有《十二家唐诗》一种,说明此书当时已经获得人们珍视而被收藏。这些总集还有好几种流传到现在。

“十二家”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这些都是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们的作品一直脍炙人口,赢得大量读者的喜爱。不难想到,后代如有一部总括上述诸人作品版本较好的总集出现,自然会吸引人们的注意。明代多次翻刻“唐十二家诗”的盛况,或许就是这么形成的。

明代刻过“唐十二家诗”的有:

嘉靖前期重印正德仿宋唐人诗集本

张逊业编黄埻东壁图书府嘉靖三十一年刊本

杨一统编万历十二年刊本

许自昌编霏玉轩万历三十一年刊本

郑能编闽城琅嬛斋万历年间刊本

汪应皋编万历年间刊本

此外有无其他“唐十二家诗”的刊本,现在就很难说了。就是上述各种,有的是否刻过,恐怕很多目录学家都会怀疑。特别是前面一种本子,因为书目上很少见到记载,传世者以单行的别集为多,因而更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下面介绍我所接触到的一些材料,叙述“唐十二家诗”各种版本的源流演变。下面分两部分论述。

“唐十二家诗”版本源流考

正德年间刻的仿宋本唐人诗集和嘉靖前期刻的“唐十二家诗”

首先得从《高常侍集》说起。目录书中常见有正德刊本《高常侍集》的记载,如:

朱学勤《别本结一庐书目》“旧板”:“《高常侍集》十卷。”注:“明正德刊本,一册。”

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集部二、别集类一:“《高常侍集》十卷。”注:“明正德刊本,叶二十行,行十八字。”

莫友芝《郘亭知见传目》卷十二、集部二、别集类一:“《高常侍集》十卷。”注:“明正德中刻本,页二十行,行十八字。”

张允亮《故宫善目》第一“天禄琳琅现存书目”:“《高常侍集》一函四册。”注:“唐高適撰,十卷。明正德间刻本。”

这种正德年间刻的《高常侍集》十卷本和嘉靖年间刻的仿宋《高常侍集》十卷本极为相似,二者不但各种诗体编次都一样,而且行格刀刻都一样,甚至连未刻的缺字也相同,所以有些研究版本的人常是混为一谈,把正德本也看作嘉靖本,认为明代只有一种嘉靖仿宋本传世。

正德本和嘉靖本之所以相似,看来是出于一个版子的缘故。嘉靖本是剜改正德本而成的。拿正德本和嘉靖本比较,四处地方有出入:卷四《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诗中“极目无行车”句,正德本“目”作“日”。卷五《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中“家僮愕视欲先鞭”句,正德本“愕”作“愕”;“始知物妙皆可怜”句,正德本“可”作“日”。卷六《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诗题中之“入”字,正德本作墨钉。可见前此刻书时留下的一些显然的误字,后来都给改正了。除此之外,二者之间间或还有一些小的差异,如有的书页可能重刻过,板框大小略有出入;个别地方还有一些异体字的不同,但为数极少。这种明仿宋本后来又曾全部翻刻过一次。

看来这两种唐诗别集都是一组唐人诗集内单行的一种。许多书目上记载着的明仿宋刊《高常侍集》十卷,原来都是嘉靖本“唐十二家诗”中的一种,如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九:“《高常侍集》十卷,明刊本。”此书现藏北京图书馆。细察此书的行格刀刻,原来就是“唐十二家诗”中的一种。

作为别集的嘉靖仿宋本《高常侍集》流传还多,作为总集的嘉靖仿宋本“唐十二家诗”流传就少了。张允亮编《故宫善目》第二云:“唐十二家诗集,四十九卷,二十册。”书内夹有“明仿宋本,不著编人”“旧藏景阳宫”“原称唐人诗集”等藏签。这是一部很名贵的明刻唐人诗歌总集。

这种“唐十二家诗”内的各种集子行格刀刻都一样(前八家的集子和后四家的集子之间唯一的细小差异是前者书口作单鱼尾形),说明它们同出一源;既然这种仿宋刊本的《高常侍集》是利用正德年间的板片重印的,那么另外的十一种行格刀刻都一样的集子当然也有可能是利用正德年间的其他一些集子重印的了。有一种“唐十二家诗”就是采用经过剜改的旧板印行的。

但这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正德年间有没有刻过这么多的唐人诗集呢?

郑振铎在明正德刊本《高常侍集》十卷跋尾中说:“一九五七年夏,曾在藻玉堂取得一部明正德刻本《王昌龄集》,凡三卷,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与此本正同。闻正德时,曾刻王、高、孟、岑四集,惜予仅得王、高二集。颇疑此种十行十八字本盛唐人集,当不止是四家,且似不限于盛唐一代。朱警刻的《唐百家诗集》亦是十行十八字。疑均出于南宋的书棚本。”(《西谛书目·题跋》)郑氏的介绍能够给人很多启发。他说正德年间曾刻王、高、孟、岑四集,当然是指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四家了,《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内正记有《王右丞集》的正德仿宋十卷本,二十行、十八字,应当就是其中的一种。郑氏在得到《高常侍集》之后又得到《王昌龄集》,也就说明这时刻的决不止上述四家。《王昌龄集》不在“唐十二家诗”之内。这就说明正德年间刻的是一部规模很大的唐人诗歌总集,这里的许多集子后来失传了,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线索去搜求识别。嘉靖年间有人挑选了十二家诗加以重印或翻刻,于是形成了后来一再重校梓行的“唐十二家诗”这一系统。

这些“唐十二家诗”刊于何地?传世有宋庐陵刘辰翁评点、明勾吴顾道洪参校之《孟浩然诗集》三卷,“凡例”称“余家藏《孟浩然诗集》凡三种,一、宋刻本;一、元刻本,即刘须溪批点者;一、国朝吴下刻本,即高、岑、王、孟等十二家者”。而是书《孟浩然诗集补遗》后有“万历丙子上元梁源山人顾道洪跋”。考万历四年之前刻于吴下的“唐十二家诗”,只能是这种嘉靖仿宋本。顾道洪是吴人,自然会接触到这种乡邦文献。

所谓“嘉靖”本的这一年代又是怎样判断的呢?版本学家当然可以根据书的版式、字体、纸张进行鉴定,此外还有一些材料可做证明。南京图书馆也藏有明仿宋刊本《高常侍集》一部,此书原出钱塘丁氏八千卷楼,丁丙《善室藏书志》卷二十四云:“《高常侍集》十卷,明刊本。”注:“前后无序跋,惟赋与诗八卷,文二卷。四库全书影宋钞本十卷本七绝无《听张立本女吟》一首,七律无程俱所作《重阳》一首,此皆有之。‘天禄琳琅’所收者即此本也。每叶廿行,行十八字,有‘春莺’、‘灌木草堂’印,又‘雨泉’一印颇旧,疑即万历间苏州陈方伯鎏所藏。”说明此书应当刊于万历之前、正德之后的嘉靖年间。再拿嘉靖三十一年出现的东壁图书府本和它比较,则又表明此书年代在前。因此,这部首次出现的“唐十二家诗”应当重印于嘉靖前期。

在此还应附带说明一下,过去目录书上标为正德年间刻本的这些唐人诗集,现在一些版本学家据其字体鉴定,认为不大可能出现于正德之时,应该说是嘉靖年间的刻本。但正德、嘉靖年代紧相衔接,因此这里仍然沿用各家书目上的记载,而在具体叙述时,则参照郑振铎的说明,称这一类书为正德本,又用“正德、嘉靖间”或“嘉靖前期”之类较有弹性的说法介绍其年代。

东壁图书府本“唐十二家诗”及其他

东壁图书府本“唐十二家诗”前署“永嘉张逊业有功校正,江都黄埻子笃梓行”。《善室藏书志》卷三十九录存此书,并注曰:“卷末有同阅姓名,如陈鹤、史起蛰、张袠、方可立、王应辰、闻得仁、王一夔、张逊肤、王叔果、王叔杲、朱廷栋、方九叙、谢敏行、沈仕、朱永年、侯一麟、黄一鹏、张郇、张承明,半皆杭人,盖当时刊版于杭州也。”这是出现于东南地区的第二部“唐十二家诗”。

和嘉靖前期的那部“唐十二家诗”比较,此书已经变易格式,版口增加了双鱼尾,每页上端中缝刻“东壁图书府”五字,下端中缝刻“江郡新绳”四字,行格也改成了每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变动特别大的地方是把原来的多卷本一律改成上、下二卷本,删去了各家集子中原有的序言和散文部分,如把《高常侍集》中的两卷“文”删掉,并把剩下的八卷“诗”再分成了上、下二卷。

嘉靖前期刊本“唐十二家诗”中原有“序”,如《杜审言集》有庐陵杨万里序,《孟浩然集》有宜城王士源序、韦滔重序,《岑嘉州集》有京兆杜确序,《王摩诘集》有王缙的《进王摩诘集表》,这些地方保留着宋本的原始面貌。又如王、杨、卢、骆、陈、杜、宋集二卷,沈集三卷,孟集四卷、王集十卷(诗六卷、文四卷),高集十卷(诗八卷、文二卷),岑集八卷,这些集子绝大多数都有较好的宋本作为依据。目录书上常见有十行十八字之宋本,一般都标“书棚本”,郑氏大约就是根据这些情况做出判断的。临安书棚陈氏所刻唐人诗集,不但数量众多,而且书铺主人于此本有修养,故而质量也有可观。但这类书的编次比较简拙,诗体分类一般不太细密,前后编排也无次序,东壁图书府本于此做了整理和加工,所有诗歌都归入各种诗体之中,诗体又按五言在前、七言在后,古诗在前、律绝在后的次序重新做了编排,个别诗题之下还附上了有关考订的小注,有些诗歌则增加了相关的内容,如王勃的《滕王阁》诗就增加了著名的“序”。

但从文字内容上来考察,东壁图书府本的主要依据应当就是上述的那部嘉靖仿宋本“唐十二家诗”。这里仍以《高常侍集》为例,试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论证。下面从四部丛刊据之影印的那部明铜活字刊本《高常侍集》中举些例子。该书卷六有《淇上别业》一诗,四库全书本《高常侍集》和原藏士礼居的一部清初仿宋精钞本《高常侍集》均有此诗,但改属卷五,而正德、嘉靖间仿宋本《高常侍集》不载,东壁图书府本亦不载。卷六《宴郭校书因之有别》中“芸香□早著”一句,空白内补字有三种情况,“伯二五五二敦煌唐诗选残卷”中此字作“业”,四库全书本和清初仿宋精钞本作“功”,正德、嘉靖间仿宋本作“名”,东壁图书府本亦作“名”。其他许多地方也都出现这种情况,东壁图书府本的文字同于正德、嘉靖间仿宋本者为多,同于四库全书本和清初仿宋精钞本者为数很少,于此可见东壁图书府本主要是依据嘉靖前期的这部“唐十二家诗”校刻的。

再如铜活字本《高常侍集》卷五《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一诗内“饮醉欲言归□□”一句,正德、嘉靖间仿宋本亦缺二字,清初仿宋精钞本作“□□饮醉欲言归”,四库全书本则作“夜深饮醉欲言归”,东壁图书府本与之都不相同,空白补刻的是“剡溪”二字,这两个字颇堪玩味,看来就是张逊业等人自己补进去的。因为他们对四库全书本系统的集子似乎不大接触,而前此的“唐十二家诗”系统的本子中此二字又无所依据,因此这里可能就是以意为之添补足句的了。凡以前各家集子中缺字的地方,东壁图书府的本子中都给补上了,这里定会有主观臆断的地方。但看来张逊业等人的态度还算郑重,因为高适集子中另有《秦中送李九赴越》一诗,内有“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谢家徵故事,禹穴访遗编”等句,张逊业等人大约认为“李卿”和“李九”是同一个人,所以给补上了“剡溪”二字,说明他们费过一番揣摩的功夫;殊不知李九当是曾在京兆府任职之李九士曹,京兆府和大理寺是不同的衙门,这又表明张逊业等人所补进去的字不尽可信,有臆测妄断的缺点。

于此可见:从校勘的角度来说,嘉靖前期仿宋本“唐十二家诗”价值更高。

但东壁图书府本经过多人整理,看来一时声誉很高,所以后来据之翻刻的人很多。

万历十二年有杨一统的再刻本。孙仲逸序曰:“江都之刻,不数载已复初木,余友人杨允大再刊于白下,而校加精焉。”所以这种“唐十二家诗”又称南州杨一统白下重刊本。此书版式字体又已变化:版口只署书名,四周单边,行间无墨线,写体字,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全集共分十二卷,即人各一卷。卷首“唐诗十二名家叙略”称“南州杨一统允大校阅,江东孙伯履公素、姑苏丘陵子长、江东孙仲逸野臣、关中李本芳元荣同阅”,而实由各家分校。计:杨一统校《王勃集》《杨炯集》《卢照邻集》,孙伯履校《骆宾王集》《陈子昂集》《杜审言集》,孙仲逸校《沈佺期集》《宋之问集》《孟浩然集》《王维集》,丘陵校《高适集》,李本芳校《岑参集》。《郘亭知见传目》卷十二《高常侍集》下和《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内《高常侍集》“续录”下俱注有“明上陵校刻本”,“上”系“丘”之误,二者形近致误。

万历三十一年又有许自昌的《前唐十二家诗》问世。在翻刻“唐十二家诗”的人中,许氏算是一位较为知名的文人。自昌,字玄祐,别署梅花墅、梅花主人,江苏吴县人,著有《卧云稿》一卷,《樗斋漫录》十二卷,撰有《水浒记》、《橘浦记》、《灵犀佩》(一云王异撰)等传奇多种,改订过《玉茗堂批评种玉记》《玉茗堂批评节侠记》各两卷。他还喜欢刻书,曾经刻过《太平广记》和李、杜、皮、陆诗。《前唐十二家诗》前有“万历癸卯孟夏长洲许自昌书”之序,集前并署“长洲许自昌玄祐甫校”。但他似乎偏长诗文词曲,校勘水平则平平而已。因此,许刻《前唐十二家诗》内容差不多全同于东壁图书府本。

其后又有郑能重镌的《前唐十二家诗》出现。此书似乎印过两次,一本卷末多一牌记,上云“闽城琅嬛斋版,坊间不许重刻”。这个集子还录有许自昌的序,而书前署称“晋安郑能拙卿重镌”,版式同许书,说明它是根据许自昌的本子重刻的,然而仍属东壁图书府本系统。全集共二十四卷,即人各二卷,与许刻同,与东壁图书府本同。

不知在许、郑本之前抑或其后,还有另一种“唐十二家诗”出现。此书行格也是半页九行,行十九字,与东壁图书府本、许自昌刊本、郑能重镌本同。王重民编《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录》卷八有《岑嘉州集》二卷,注:“此本疏朗悦目,校其内容,疑为从东壁图书府本出者。卷内题:‘海阳汪应皋汝择父校梓、汪应学汝行父同校。’海阳盖指休宁。余检休宁、歙县、婺源等县志,并无其人;又检广东、山东两《海阳县志》,亦不获二汪事迹。玩原书纸墨,当是万历间印行。下卷自四十九叶以后佚去,书贾畏其残阙,因取《孟浩然集》残叶,蠹去版心书题与叶数以补之。然因此得知孟集曾与是集同刻,而更示吾人以二汪或曾有东壁图书府‘唐十二家诗’翻本,此其残帙也。”汪应皋本“唐十二家诗”全帙虽罕见,然所属各家别集仍有传世者,例如邓邦述《群碧楼善录》卷三中就记载有王(汪字之误)应皋校梓之《高常侍集》二卷,台湾《中央图书馆善目》集部别集类有《沈佺期集》二卷一册,《宋之问集》二卷一册,均署明海阳汪应皋校刊本,可证王氏做出的假设符合事实。它是别出手上述各种“唐十二家诗”的又一种本子。

隆庆四年,则有由此派生的《十二家唐诗类选》一种行世。全书十六卷,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写刻本。前有类辑者河东何东序所撰之自序。东序字崇教,号肖山,猗氏县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详见康熙时潘越纂辑、宋立树重辑之《猗氏县志》卷五“人物”门。是书由江右刻工刻于保州,甚精美。又这一类书中还有明陆汴辑《广十二家唐诗》八十一卷行世。

综合上言,可知明刻“唐十二家诗”盛况空前,后人一再加工梓行,对校勘和保存古代文献起了很好的作用。只是明代距离现在也已很久了,有的总集东流西散,甚至远播海外,断简残编,使人难于看到各种版刻的全貌。这篇小文,就想在目验多种善本和钩稽各种材料之后,略予辨证,起到补苴罅漏的作用。

叙“唐十二家诗”版本源流既竟,更制一表以清眉目。又因上述各种总集内的各家集子都曾以别集行世,故而详列各家行格,读者自可按表检识。

(原名《谈〈唐十二家诗〉》,载《学林漫录》第2集,1981年3月)

周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