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敲碎离愁》赏析-辛弃疾的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18:20

满江红·敲碎离愁作品原文

满江红·敲碎离愁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满江红·敲碎离愁》赏析-辛弃疾的词

满江红·敲碎离愁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词,语气像出于女性,看来是作者设想情人在怀念自己的。

上片,“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一片寂静,没有其他声息,只有窗前轻风吹过,摇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人,中断她的凝神之思,像把她的离愁敲碎一样。写出环境的幽美,也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孤寂、愁闷。“敲碎”体现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词中之情的性质。这两句是景中情,以景为主,虽是开头,却是全词写得最细腻的句子。“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常常倚楼遥望;无人欣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人去”“人独”,是“倚楼”“吹箫”的原因。第一个“人”字是对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个“人”字是主人公本人。“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承上“倚楼”,写登楼所见风景,又点出时令。“千山绿”虽然可爱,但“三月暮”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于爱惜青春的女性,便有“满眼不堪”之感。这表现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上面写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这两句写的是一件特殊的细节。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始深入揭示她思念情人的感情的深切。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是事中情。

上片写景写事,未直接抒情。下片,“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分写两方,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这是对方;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充分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这是自己方面。思念情人,空读来信,还没法安慰自己,以致不免“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小珠般的点点眼泪,轻轻地、不断地滴在罗衣上,不但染衣,而且几乎“盈掬”。这两句再以事写情,也具有身份、性格特征,最可看出主人公是个女性。“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芳草”句,意本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发展。对比辛词《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或本作“无归路”,意同),则此说“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困难的意思,也分写对方;“垂杨”句,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却碍人眼界,使人不能远望,也分写自己。二句分写两边,而意自关联。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归意,故倚楼望其或即翩然来归;但“垂杨只碍离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言无垂杨碍目则可能望得见,怪垂杨别的作用不起,“只”起碍人望远的作用。两句将楼头思妇的细微感情,曲曲传出。“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最后归结,仍从事中写情。第一句从早到晚,第二句呼应上片的“倚楼”。垂杨遮眼,望不到天涯行人去处,还是要在楼上阑干旁边,站到黄昏月上,自然得以“最苦”二字尽之;这二字不止尽此两句,也直是远尽全词之情。

范开《稼轩词序》说辛词也有“清而丽,婉而妩媚”一类作品,这首写闺情的词,正是其中之一。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辛词“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却又不尽然。辛氏性格豪放,笔力超迈,所写艳情词,仍多哀而不伤,不像秦观、晏幾道同类词那样纤细、凄婉,各有短长,也难以轻论高下。

(陈祥耀)

更多辛弃疾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