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堂雪作品原文
聚星堂雪
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迩来四十余年莫有继者。仆以老门生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棐、辩)又适在郡。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初行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才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聚星堂雪作品赏析
这首诗在形式上的特点是“禁体”,即序中说的“禁用体物语”。什么叫“禁用体物语”呢?欧阳修的《雪中会客赋诗》小序云:“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用。”这难道是故出难题,以便“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吗?那岂不成了文字游戏?当然不是。
先看一下李商隐的《对雪》: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此诗堆砌辞藻,“多用故事”,写出一支“雪”的谜语,看不出有什么诗意。宋初“西昆”派诗人“学李商隐”,就专学这一类。由此可见,“禁用体物语”,正是要矫正“西昆体”流弊,使诗歌面向现实,以白描代替藻饰。欧阳修诗中说:“脱遗前言笑尘杂,搜索万象窥冥漠”,即有“力去陈言”,注意写实的意思。苏轼此诗,用白描语言,刻画喜雪心情,尤为细腻。
起句写“窗前”“枯叶”在“暗响”,再写“映空先集”,疑“有”疑“无”,纯属白描,确为初雪。欲落未落,“作态斜飞”,使人待之焦急,刻画尤为入神。这不仅把雪写活,而且写出望雪心情。久旱得雪,大家欢喜,“众宾起舞”,“老守先醉”,便是这种心情的生动表现。其中,“风竹乱”是舞姿,“霜松折”是醉态,但也是雪景。“恨无翠袖”,即《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的意思。“横斜”是梅态也是舞姿,亦复语含双关。“微灯”写宴罢之后,灯光微淡,才能见雪;微雪时止时降,故望去若明若灭。纪昀说,此诗“句句恰是小雪,体物神妙,不愧名篇”,是不错的。但此诗之妙,主要还在于写出心情。
“归来”卧听“更鼓”,因更鼓知夜永,由夜永推知雪势(一般说来,雪多落于夜间,苏诗即有“夜静无风势转严”句)未已,故喜(《诗林广记》引此诗,“永”作“暗”,意更明白),即使冷到衣若生棱,也不以为嫌。人虽就寝,心在雪上,急欲了解雪下了多少,故次晨不待铃索之掣(太守有铃阁,每晨,吏人掣铃索通报),而已起床。这时最怕是雪晴“初阳”出(“生眼缬”谓照花了眼睛,形容天晴日出)。但事实上只是一场小雪,可是他还想对“余雪”再赏一下。从桧顶到瓦沟,一一注视;对疾风吹落下来的“余屑”也感到惊喜,这就加倍刻画出望雪、喜雪心情。杜甫说“忧国望年丰”。“雪兆丰年”,望雪即望丰年。这种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表现。欧阳修诗中说:“乃知一雪万人喜”,这种忧喜是与广大人民一致的。
结处收到题目。“聚星堂”是欧阳修为知州时所建,“聚客赋诗”咏雪,“禁用体物语”是欧阳修“故事”(有人说,“禁体”始于许洞。按宋初许洞为了难“九僧”,要其作诗禁用风、花、雪、月等字,见《六一诗话》)。点明这些,自所当然。颍在汝水之南,故云“汝南”(颍在汉为汝阴郡,与汝南不是一地)。《汝南先贤传》是一本古书(今佚),这里借用“汝南先贤”指欧阳修。“故事”是“旧事”“典故”的意思,即指咏雪事。“白战不许持寸铁”,指“禁用体物语”,“白战”,指不带武器的战斗,也就是所谓“肉搏战”,用作比喻生动形象,陈石遗谓:“最后画龙点睛,结不落套。”
试把此诗与上引李商隐诗相比,同为咏雪,而写法与内容迥不相同。李商隐那首诗(李商隐有很多好诗,但“西昆”专学这类),尽管词采藻丽,用典雅赡,究其思想,却很贫乏。苏轼洗去铅华,纯用白描,不惟“句句是小雪”,写出特征,且着重心理刻画,抉深入微,写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万人同忧、喜的心情,实践了欧阳修讲的“搜索万象窥冥漠”的主张。清人翁方纲说,“诗至宋而益加细密,盖刻抉入里,非唐人所能囿”(《石洲诗话》)。苏轼此诗正可为其代表。黄庭坚之“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呈广平公》),虽亦用白描,但中无寄托,仍近谜语,相较一下,有助赏鉴。
(吴孟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