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帘外五更风》赏析-李清照的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13:35

浪淘沙作品原文

浪淘沙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赏析-李清照的词

浪淘沙作品赏析

这首词词情凄绝,大约作于赵明诚卒后不久,可以看作是一首悼亡词。

词作开头一句出自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但词人专写凌晨之风,意象更为集中单纯,风声紧急,声声催逼,象征着冷酷的现实。词人从梦中惊醒,她到底梦见了什么?从“吹梦无踪”的语气来看,一定是她与丈夫相聚的甜美之梦。丈夫故世,从此阴阳相隔,生死永暌,词人只能在梦中才能与之重逢。然而梦境无据,风吹梦醒即消散无踪,剩下的只有词人独自面对现实的孤凄。这两句于含蓄委婉之中,饱蕴辛酸无奈的情怀,与欧阳修《木兰花》“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意思相近,而词情之哀苦则远过之。下面三句正面表现悼亡之情。丈夫新逝,词人无法适应形单影只的现实,不由自主地寻觅往日夫妻相随相守的踪迹。登楼则叹息茕独,“画楼重上与谁同”;枯坐则回忆过往,“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玉钗拨火,既精致又随意,应该是以前常有的生活细节,如今却成了只有在梦中才能再现的美妙场景,所谓“赌书消得泼茶香,当初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宝篆”,指篆香。“宝篆成空”,包含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第一,篆香盘曲如回肠,寓相思之意,秦观《减字木兰花》:“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词人借此表达自己相思成空的沉痛。第二,宋人《香谱》载:“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而已。”燃篆香兼有计时的作用。平常的夫妻生活中包含了太多值得珍惜的情感,如今时光流逝,一切成空,已难回首,让人追悔莫及。第三,民间以断头香为夫妻不能长久的凶兆,苏轼《翻香令》词云:“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词人当年也和这多情的女性一样,频翻宝篆,希望伉俪相守,永结同心,没想到昔日闺中闲戏居然成了可怕的谶语。在相思哀愁的情绪之下,又包含了痛、悔、伤等不同的感情成分,体现了语约而情深的抒情风格。

过片描写雨中的长江山水,词境开阔,又景中带情。紫金峰,即钟山。词人用“回首”二字,当是离开建康时所作。建炎三年(1129)秋八月,赵明诚去世。不久以后,李清照即离开建康,往临安追随宋高宗。舟行长江,她回望这伤心之地,心里百感交集。“雨润烟浓”既是对江南烟水的真实描写,也渲染出词人不忍离别的哀愁缠绵之意。赵明诚生前的最后几年基本是在建康度过的,这里记录了夫妻相聚的最后时刻,既有绕城觅诗的雅趣,也有独葬亡夫的痛楚。而清照此时离去,所背负的不仅有未亡人的凄楚绝望,还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变故。就在这一年,金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李清照的两个舅舅相继降金,她自己又深陷通敌的谣言。词人此行前途未卜,又无人可依,其迷茫惶怖之情,只能寄托于“雨润烟浓”的景色描写之中。“一江春浪”化用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词人深陷悲愁之中,如痴如醉,如梦如醒。半世人生,如今转眼成空,长流不断的泪水,相伴襟前,却无人可诉。孤独彷徨中,似乎只有天上的大雁,和她一样沦落天涯,才能理解她的愁苦。而大雁远行,又似无情。词作最后将词情归结到“征鸿”意象之上,回味绵长,大有“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的意趣。

李清照现存的词作中,哀伤之音占了大多数,但是相比于前期词,后期词中的情感酝酿更为深厚,也更具有催动人心的力量,这一方面是由于词人艺术功力日趋成熟,另一方面则因为家国之变加深了词人的人生阅历,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题遗元诗》)。不过词人对家国之恨的抒发,始终是从一个女性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出发的,具有“真文学”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词人即使在穷途末路之际,也保留了含蓄优雅的艺术风格,就像这首词,满怀浓愁深恨,却依然轻约婉转,这也正是李清照能在名家如林的两宋词坛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王晓骊)

更多李清照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