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行》赏析-陆游的诗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11:43

陆游的《稽山行》这首诗写于开禧元年(1205)冬。诗人赞颂了故乡山阴的美丽的山川、悠久的文化、勤劳的人民、丰富的物产和纯朴的风俗,表现了诗人对乡土深厚的热爱和自豪之情。诗句平易朴实,流畅自然。

稽山行作品原文

稽山行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

千里亘大野,勾践之所荒。

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

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陂放万头鸭,园覆千畦姜。

舂碓声如雷,私债逾官仓。

禹庙争奉牲,兰亭共流觞。

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

翠篮满山路,不数荔枝筐。

星驰入侯家,那惜黄金偿?

湘湖莼菜出,卖者环三乡。

何以共烹煮?鲈鱼三尺长。

芳鲜初上市,羊酪何足当!

镜湖滀众水,自汉无旱蝗。

重楼与曲槛,潋滟浮湖光。

舟行以当车,小繖遮新妆。

浅坊小陌间,深夜理丝簧。

我老述此诗,妄继古乐章。

恨无季札听,大国风泱泱。

《稽山行》赏析-陆游的诗

稽山行作品赏析

此诗作于宁宗开禧元年(1205)冬天,陆游81岁,在会稽石帆别业。诗人晚年悠游家乡,写了大量描写家乡社会风情和山川风物的诗篇,这首五言古风规模最大,内容最广,兴致最浓。诗人如数家珍地歌颂家乡历史的悠久,山川的秀丽,物产的富饶,生活的殷实,风俗的和乐,字里行间,充满着热爱家乡和热爱生活的深情。

稽山行作品注释

1、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嵊县、东阳、诸暨之间。相传夏禹至苗山(或作茅山、防山)大会诸侯,计功封爵,始名会稽,即会计之意。又传秦始皇登此山以望南海,故又名秦望山。行(xíng):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如汉乐府有《长歌行》,魏晋有《燕歌行》、《从军行》,杜甫有《兵车行》、《丽人行》。

2、浙江:即钱塘江,上游指新安江。汤汤:这里读shāng shāng,不读tāng tāng,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3、千里句:这是倒装句,意为大野亘千里。亘(gèn):延绵不断。

4、勾践:《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春秋时,勾践被吴大败,屈服求和,退守会稽山中,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终于转弱为强,消灭了吴国,并北上大会诸侯,成为霸主。荒:扩大,开拓。《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5、蟹椴:陆游《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诗自注:“乡人植竹以取蟹,谓之蟹椴。”椴通“簖”,簖是插在河流中拦捕鱼蟹的苇栅或竹栅。

6、鱼梁:一种捕鱼设置,用土石横截水流,留有缺口,以笱承之,鱼随水流入笱中,不能逃脱。笱是捕鱼的竹笼,大口窄颈,腹大而长,颈部装有细竹倒刺,鱼只能入而不能出。

7、陂(bēi):圩岸,池塘。

8、畦(qí,又读xí):田陇,菜圃间划分的长行。姜:俗称生姜,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有辣味,是常用调味品,也可入药。

9、碓(duì):舂谷的设备。掘地安放石臼,上架木杠,杠端装杵或缚石,用脚踏动木杠,使杵起落,脱去谷粒的皮,或舂成粉。

10、债:疑为“積”字之误。“積”,简体字作“积”。

11、禹庙:在今绍兴东南。奉牲:献奉猪、牛、羊等祭品。

12、兰亭:在今绍兴西南。觞(shāng):觞为有两耳的角质酒杯,这两耳似鸟的两翼,故又称羽觞。晋人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宴饮,有流觞之乐,即在曲水之上,把羽觞放在水面,随流而下,当羽觞停下时,取觞饮酒,此称为“曲水流觞”。

13、竞渡:指端午节赛龙舟。

14、倒社:即倾社。指在社日,全村社的人全部出来观看娱神的戏剧演出。

15、项里:地名,在绍兴西南,此处盛产杨梅。

16、翠篮:青色的竹篮子。

17、不数:无法数,数不清。

18、侯家:达官贵族之家。

19、湘湖:《嘉泰会稽志》:“萧山县:湘湖,在县西二里,周八十里,溉田数千亩,湖生莼丝最美。”莼(chún)菜:即水葵,浮生水面,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鲜美可食。

20、鲈(lú)鱼:生活在近海的一种鱼,秋末到河口产卵,体扁长,银灰色,背部有小黑斑,性凶猛。

21、芳鲜:指莼菜和鲈鱼。

22、羊酪:用羊乳制成的食品,有干湿两种。

23、镜湖:又称鉴湖,是东汉时会稽太守马臻修建的,用以蓄纳诸山之水,以利灌溉。滀(chù):水的停聚。

24、潋(liàn)滟(y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25、繖(sǎn):繖即伞字。山阴妇女游湖多持小伞。

26、浅坊小陌:短街小巷。

27、理丝簧:弹奏乐器。

28、述:写作。

29、古乐章:指《诗经》。

30、恨无二句: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说,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当鲁国乐工演奏到《齐风》时,季札赞叹说:“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陆游意指会稽一带的人文地理物产,同古代齐国一样,有大国泱泱之风,他想继承《诗经》传统,描绘下这页社会画面,可惜没有像季札这样的有识之士来鉴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