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赏析-(宋)陆游的词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9:37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十月间他在阆中巡回视察,获知宣抚使王炎召还临安的消息,急返南郑。至时,王炎幕僚皆已散去,陆游调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在从南郑前往成都的途中,可能写作了这首词。词中怀念横戈盘马的前线生活,惋惜他帮助王炎拟定的收复长安的军事计划已成泡影,深感壮志难酬、命途多舛,产生了归隐的念头。

蝶恋花作品原文

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赏析-(宋)陆游的词

蝶恋花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陆游离开南郑入蜀以后所作。上片写对南郑戎马生活的怀念,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蛩夜鸣,都是引发悲秋之景。“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由朝至夕,终日触目盈耳的,无往而非凄清萧瑟的景象,这就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第二句“旅思秋光”,承前启后,“秋光”点明了时序,叶落、虫语,勾起了旅思:“黯黯长安路。”这一句有两重含意,一为写实,一为暗喻。从写实来说,当日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为金人占领,词人在南郑王炎宣抚使幕中时,他们的主要进取目标就是收复长安,而一当朝廷下诏调走王炎,这一希望便成泡影,长安收复,渺茫无期,道路黯黯,不禁凄然神伤!从暗喻方面说,“长安”是周、秦、汉、唐的古都,这里是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通向京城的道路黯淡无光,隐寓着词人对南宋小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词人北望长安,东望临安,都使他深为不安,而最使他关切的还是抗金前线的情况,那大散关头和清澈的渭水之旁,曾是他“横戈盘马”之处,也曾是他图谋恢复实现理想的所在,而今的情况怎样呢?“忽记”,乃油然想起,猛上心头,“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也就是说,随着王炎内调以后形势的变化,金人是不是会乘虚南下,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这两句不是旁斜横逸的转折,而是所感情事的变化,词人联想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说明他的旅思的内涵,不是个人得失,不是旅途的风霜之苦,而是爱国忧时的情怀。

下边转到个人的前途方面,“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本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含有想隐归江湖的意思。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难以忘情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既可实指为他曾向王炎提出过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一整套进军策略,也可虚指为抗敌兴国的重任,“无人”不是一般所说的没有人,而是春秋时期秦国大夫对晋国大夫所说的“子无谓秦无人”的“无人”,也就是慨叹朝廷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途实堪忧虑。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激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长杨赋》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这篇赋的。词里是活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了。这“悔”的后面是“恨”,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不过只用“悔”字表现得婉转一些。

全词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思昔,第三层再回到现实,第四层又回顾以往,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

(李廷先、刘立人)

蝶恋花作品注释

〔注〕

1、小益:地名,在今四川广元县,在南郑至成都的道中。

2、蛩(qióng)夜语:蟋蟀在夜里鸣叫。

3、旅思秋光:在秋季风光之中,旅客浮想联翩。

4、黯黯句:通往长安的道路是昏暗无光的。即对收复长安的前途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5、忽记二句:陆游在南郑,居王炎幕下,曾同金人作战,一次强渡渭河,一次坚守散关。他在诗中曾说:“最怀清渭上,冲雪夜掠渡。”(《岁暮风雨》)“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秋夜感旧二十韵》)“散关清渭”就是他当年“横戈盘马处”。清渭:即渭河。古人认为泾水浊,渭水清(实际上是泾水比渭水清),故称清渭。潘岳《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

6、江海句:指准备辞官驾舟东归,退隐于江湖。

7、一卷兵书二句:指抗金的作战计划付托无人。

8、早信二句:如果早知此生命运困顿蹇滞,当年悔不该以文章步入仕途、妄图显达。长杨是汉宫名,扬雄作《长杨赋》,受成帝赏识而召见,但其后扬雄在仕途上始终无进展。


更多陆游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