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原文翻译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8:27

《排调第二十五》排调,亦即嘲戏。古人避忌祖辈名讳,因此这一章的谈话中插入名讳或谐音,你讽我刺,各得其乐。然而,陆玩称呼北人为“伧鬼”,已非一般的嘲戏,而是涉及以陆氏家族与以王导为代表的南、北两地文化与政治冲突。同样的暗斗,亦可见于诸葛恢与王导关于两姓之前后排位之争(第十二则)。王导与周原初的亲昵乃至于枕膝(第十八则),及后周竟因王导之误会而为王敦所杀。禇季野不只以宫刑者必入“蚕室”调养来嘲孙盛修国史未成(第二十五则),甚至辱及太史公司马迁,实为大不敬。此中郝隆的“晒书”、“蛮语”,可见其人的狂放,而以“远志”至“小草”以嘲讽谢安(第三十二则),足见他的无知。至于桓玄、殷仲堪及顾恺之等人闲坐而故作危险语,某参军竟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直讽瞎了一眼的殷氏(第六十一则),可谓双重危险,语境为其一,而他以身试法则为另一危险。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原文翻译赏析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注释

1、晋文帝:司马昭。二陈:陈骞、陈泰。

2、遥遥:形容时间长久。魏晋时的风俗,直呼对方父辈或祖父辈的名字是很不恭敬的行为。钟会的父亲名繇,而繇和遥同音,所以晋文帝用“遥遥”来戏弄钟会。

3、矫然:形容高超出众。懿实:指有美德实才的人。陈骞的父亲名陈矫,晋文帝的父亲名司马懿,陈泰的父亲名陈群,祖父名陈寔(音实)。这两句回答表面意义是钟会自称其美,不与人同列,解释当时没有同载之故;其实利用意义或声音的双关,故意犯了陈骞、司马昭、陈泰的父祖名讳,以此反嘲他们犯己父钟繇之讳。

4、皋繇:舜时的法官。“繇”和钟会父亲的名字相同。

5、懿士:有美德的人。这是钟会犯司马昭父亲司马懿之讳,但说他乃“美士”,既有反嘲又复有颂扬之意,一箭双雕。

译文

晋文帝司马昭和陈骞、陈泰一起乘车,当车子经过钟会家时,招呼钟会一同乘车,还没等他出来,就丢下他驾车离开了。等他出来,车子已经走远了。他赶到以后,司马昭借机嘲笑他说:“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你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盼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说:“懿德、实才矫然出众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和大家合群!”司马昭又问钟会:“皋繇是怎样一个人?”钟会回答说:“比上不如尧、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

注释

1、俗物:魏晋时名士以脱离世务为清高,常以俗物骂那些和自己不相合的人。

译文

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在竹林中畅饮,王戎后到,阮籍说:“俗物又来败坏人的意兴!”王戎笑着说:“你们的意兴也能败坏的吗?”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曰:『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注释

1、孙子荆:孙楚,字子荆。

2、王武子:王济。枕石漱流:比喻隐居山林。枕石,用石做枕。漱流,用流水来漱口。

3、洗耳:比喻不愿意过问世事。传说尧想召隐士许由为九州长,许由认为这听脏了自己的耳朵,就到河里洗耳。

译文

孙子荆年轻时想要隐居,告诉王武子 “就要枕石漱流”,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水可以枕,石头可以漱口吗?”孙子荆说:“枕流水是想要清洗耳朵,漱石头是想要磨砺牙齿。”

赏析与点评

魏晋人喜欢咬文嚼字,这也是现在的脑筋急转弯。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

注释

1、诸葛令:诸葛恢,为尚书令,故称。王丞相:王导。姓族:姓氏家族。

2、葛:诸葛氏原为葛氏,后称诸葛。

译文

尚书令诸葛恢和丞相王导两人一起争论姓氏的先后。王导说:“为什么不说葛、王,而说王、葛?”诸葛恢说:“譬如说驴马,不说马驴,驴难道胜过马吗!”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注释

1、王丞相:王导。周伯仁:周。

译文

丞相王导把头枕在周伯仁的腿上,指着他的肚子说:“你这里面有什么东西?”周答道:“这里面空荡荡的没有东西,但能容得下几百个像你这样的人。”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

注释

1、桓大司马:桓温。

2、王、刘:王指王濛;刘指刘惔。

3、老贼:老家伙,朋友间的戏称。

译文

大司马桓温趁着下雪要去打猎,先去探望王濛、刘惔等人。刘真长看见他穿着单薄、紧窄的军装,问道:“老家伙穿着这身衣服要做什么?”桓温说:“我如果不穿这种衣服,你们这班人又哪能闲坐清谈?”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褚季野问孙盛:『卿国史何当成?』孙云:『久应竟。在公无暇,故至今日。』褚曰:『古人「述而不作」3,何必在蚕室中!』

注释

1、褚季野:褚裒。孙盛:见《言语第二》第四十九则注。

2、国史:指《晋阳秋》。何当:何时。

3、“古人”句:‘述而不作’,意指传述而不创作,出自《论语•述而》。

4、“何必”句:刚受过宫刑的人畏风寒,要居于蚕室中调养。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史记》。这句是讥讽孙盛“在公无暇”一语。

译文

褚季野问孙盛:“你写的国史什么时候完成?”孙盛回答说:“早就应该完成了。由于公务在身没有闲暇时间,所以拖到今天。”褚季野说:“古人只是‘传述前人之言,而不创作’,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蚕室中才能完成呢!”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注释

1、谢公:谢安。

2、桓宣武:桓温。

3、高灵:高崧,小名阿酃(línɡ)。中丞:御史台长官,掌管公卿奏事、察举非法等事。

4、祖:饯行的隆重仪式。

译文

谢安在东山隐居,朝廷多次下令征召他出仕,都不应命。后来出任桓温的司马,将要从新亭出发,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送行。高灵当时任中丞,也前去给他饯行。在这之前,高灵已经多多少少喝了些酒,于是就借着这点酒像喝醉了一样,开玩笑说:“你多次违抗朝廷的旨意,在东山高枕无忧地躺着,大家常常一起交谈说:‘安石不肯出来做官,将要拿老百姓怎么办呢!’现在百姓又拿你怎么办呢?”谢安笑而不答。

赏析与点评

东山再起,自东晋至今,已成为了成功的代名词,足见谢安的影响力。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注释

1、兄弟已有富贵者:当时谢安堂兄谢尚、兄谢奕、弟谢万,均已为高官。

2、刘夫人:谢安之妻为刘惔之妹,故称。

3、捉鼻:捏着鼻子。谢安少有鼻疾,语音重浊,所以捉鼻者,欲使其声轻细以示鄙夷不屑之意。

译文

当初,谢安在东山隐居时,是一介布衣百姓,那时兄弟中已有富贵起来的了,聚集在家族中,令人倾倒动心。谢安妻子刘夫人对他开玩笑说:“大丈夫不应当这样吗?”谢安便捏着鼻子说:“只怕是免不了也要那样啊。”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2。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通乃不恶,亦极有会。』

注释

1、谢公:谢安。东山之志:指隐居的志向。

2、远志:草名,其叶名小草。

3、郝隆:字佐治,汲郡(今属河南)人,官至征西将军。

4、处:退隐。此借远志根埋土中之义,比喻隐居则为远志,双关高远志向之义。

译文

谢安起初有隐居不仕的志向,后来朝廷屡次征召他出仕,情势不得已,才就任桓温属下司马之职。当时有人送药草给桓温,其中有一味“远志”。桓温拿出来问谢安:“这药又叫小草,为什么一样东西有两种称呼?”谢安没有立即回答。当时郝隆在座,随声回答道:“这很容易解释。隐处山中叫远志,出了山就叫小草。”谢安颇有惭愧神色。桓温看着谢安笑道:“郝参军如此解释的确不坏,也极有意味。”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郗司空拜北府,王黄门诣郗门拜,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骤咏之不已。』郗仓谓嘉宾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葛评。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

注释

1、郗司空:郗愔。

2、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是郗愔的外甥,曾任黄门侍郎,故称。

3、“应变将略”句:《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评诸葛亮说:“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4、郗仓:郗融的小名,郗愔第二子。嘉宾:郗超,字嘉宾,是郗仓的哥哥。

5、陈寿(二三三至二九七):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仕蜀为令史;入晋,为著作郎,御史治书,著有《三国志》、《益都耆旧传》等。

6、汝家:你,这里指其父郗愔。武侯: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刘备死,刘禅继位,封为武乡侯。

译文

郗愔就任北府长官,黄门侍郎王子猷登门祝贺,说:“随机应变和用兵谋略两方面,并不是他的长处。”不停地反复朗诵着这两句。郗融对哥哥郗嘉宾说:“父亲今天受任,子猷说话非常不谦恭,很不该宽容他!”嘉宾说:“这是陈寿给诸葛亮作的评语,人家把你父亲比作诸葛亮,你还说什么呢!”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不暇着衣,跣出屋外,方蹑履问讯。公曰:『汝可谓「前倨而后恭」3。』

注释

1、谢遏:谢玄,小字遏,谢安兄谢奕之子。

2、谢公:谢安。

3、“前倨”句:语出《战国策•秦策》,意谓先前傲慢而现在谦卑。

译文

谢玄在夏天的一个夜晚,脸朝上睡着,谢安清晨突然来到,谢玄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脚跑出屋外,这才穿鞋请安。谢安说:“你可以说是‘前倨而后恭’。”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帆,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注释

1、顾长康:顾恺之。殷荆州:殷仲堪,任荆州刺史,故称。

2、破冢:在今湖北江陵东南长江东岸。

3、破冢而出:指死里逃生。冢,坟墓。

译文

顾长康任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请假回家。那时按照惯例不供给帆船,顾长康极力恳求殷仲堪借船,才得以起程。到了破冢,遇到大风,布帆完全坏了。顾长康写信给殷仲堪说:“地名叫破冢,我们真是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没坏。”

排调第二十五原文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注释

1、桓南郡:桓玄。殷荆州:殷仲堪。

2、了语:一种文字游戏,各人所说之联句与“了”字同韵,同时应含有终了、结束之意。

3、旒旐:指出殡时为棺柩引路的魂幡。

4、危语:也是文字游戏,与“危”字同韵的描写危险情景的诗句。

5、淅米:淘米。炊:烧火做饭。于战场的生死存亡间送饭。

6、辘轳:即滑轮,安装于井上作汲水用的装置。辘轳一动,婴儿即堕井。

7、参军:高级武官的属僚。

8、临:靠近。盲人、瞎马、夜半,再靠前一步,即堕深渊。

译文

桓玄与殷仲堪谈话时,一起做起了以“了”字为韵表示终了之意的联句游戏。顾恺之说:“火烧平原无遗燎。”桓玄说:“白布缠棺竖旒旐。”殷仲堪说:“投鱼深渊放飞鸟。”接着大家又来做以“危”字为韵描写危险情景的联句。桓玄说:“矛头淅米剑头炊。”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殷仲堪属下一位参军在座,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说:“真是咄咄逼人!”因为殷仲堪瞎了一只眼的缘故。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原文翻译赏析

【题解】排调,指戏弄嘲笑。本篇记载了许多有关排调的小故事,其中包括嘲笑、戏弄,讽刺,反击、劝告,也有亲友间的开玩笑。从里面可以看出当时人士在交往中讲究机智和善于应付,要求做到语言简练有味,机变有锋,大方得体,击中要害等,这也是魏晋风度的重要内容。下面略谈其中几点。

在言谈中,对方经常会提出问题,有善意的,有不怀好意的,也有不易捉摸其用意的,应对的人就要审时度势,确定说话的角度,选择言辞,做到针对性强,又无懈可击。例如第29 则记王濛、刘真长二人不尊重蔡谟又要蔡谟评价一下自己和王夷甫的高下,蔡“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刘相目而笑日:公何处不如?答曰:夷甫无君辈客。”这一回答看似平淡而词锋犀利,使王、刘二人正自以为得计时却发现已经引火烧身,一下子处于尴尬的境地。又如第18 则记“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问的人借开玩笑讥周腹中空无所有,回答的人就借“空洞无物”表明自己胸怀宽阔,大肚能容,这种回答就很有韵味。有一些事例只是亲友间为了活跃气氛,使谈话生动滑稽,而增加一些诙谐成分。例如第59 则“顾长康咬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这一回答很有哲理性,耐人寻味。有的只是开开玩笑,例如第46 则记王文度和范荣期到筒文帝处,两人互相让对方走在前面,结果“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这里不过是因两人一前一后而分别借簸粮食和淘米的结果互相取笑而已。又如第12 则记“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今日: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王导所提表面上是个次序问题,实质是争族姓的高低,诸葛令如果不机警或措辞不当,就会输人一筹,而以“驴马”的次序来回击对方,就很有讽刺意味。

也有一些近乎恶意攻击的排调须要认真对付,例如故意犯讳就是这样。

古人注重避家讳,如果有意说出对方尊亲的名字,必然受到反击,第2、3、33 则所记载的就是。这类排调,除了直呼对方父祖名字外,主要是讲究词藻问题,或者引用古籍、成语、典故,或者应用现成的词语,以点出对方的家讳,做到针锋相对,锋芒逼人。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原文翻译赏析

更多刘义庆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