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诞第二十三》古往今来,不乏放诞不羁者,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唯独魏、晋。任诞,正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挑战,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一次大规模的集体抗争。在思想层面,为佛、道融入士大夫思维及生命情调;在生活层面,则为放浪形骸以至于浪漫化的生活形式。思想层面的深邃,佛、道名家辈出,极端的如嵇康、阮籍则直接以文章及行为向儒家思想及其社会结构作出质疑与挑战。然而,随着这一次轰轰烈烈的理念与实践并行的反抗以失败告终之后,中国社会之规范日趋精密,行为日趋仪式化,思维则日趋僵化。
竹林七贤,竟被置于《任诞》第一,既是“贤”而又是“诞”,相当的吊诡。因此中涉及的已非关于七人的行为,而是有关社会风化,以至于思想以及政治抗争。因此谢安雅好嵇康之诗文,却又禁止子弟随便评价七贤,既是尊重,亦是顾忌。
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则莫过于魏、晋人物的行为,其中绝不可或缺的便是酒:阮籍母丧而进酒肉(第二、九则),醉卧邻家当垆妇的身旁(第八则);刘伶纵酒戒酒的诙谐滑稽(第六则);阮咸与猪共饮(第十二则);其他如张翰之称身后浮名不如生前一杯酒(第二十则);毕茂世之蟹螯杯酒,拍浮酒池,便足了一生(第二十一则);王忱叹三日不饮酒,形神不相亲(第五十二则);至于救庾冰的小卒,毕生所求,也不过一醉而已(第三十则)。
流风所及,东晋后期,王献之与王徽之乃任诞的中心人物。王徽之雪夜乘船往访戴逵,过门不入,兴尽而返(第四十七则),倾绝千古。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释
1、刘伶:字伯伦,曾为建威将军,后被罢免。
译文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个人的年龄都相近,嵇康的年龄稍小些。参加这些人聚会的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个人常常在竹林下聚集,纵情畅饮,所以当时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噉不辍,神色自若。
注释
1、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
2、司隶:官名,即司隶校尉。何曾(一九九至二七八):字颖考,官司隶校尉,晋初,官至侍中、太保,后进位太傅。此人外宽内忌,生活奢侈,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
3、“有疾而饮酒”两句:见《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痒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
译文
阮籍在母亲去世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宴席上饮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以孝道治理天下,但阮籍重丧在身,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饮酒吃肉,应当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过度以致委靡困顿成这个样子,你不能一同为他担忧,是为什么呢?况且居丧期间因病而饮酒吃肉,这本来就是符合丧礼的。”其时阮籍吃喝不停,神色和往常一样。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译文
刘伶因饮酒过度而得病,异常口渴,就向妻子讨酒喝。他妻子把酒倒掉,把酒器毁坏,哭着劝道:“你喝酒过度,这不是养生的办法,必须要把酒戒掉!”刘伶说:“很好。但我不能控制自己,只能向鬼神祷告,自己发誓来戒掉酒瘾。你就准备祭祝用的酒肉吧。”他妻子说:“遵命。”于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请刘伶去祷告发誓。刘伶跪着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妇人说的话,千万不能听!”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很快又醉得颓然倒下了。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注释
1、步兵校尉:汉代京师置屯兵八校尉,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屯兵,秩二千石。下有司马一人,领吏员七十三人、兵士七百人。
译文
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斛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刘伶常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诸君何为入我中?』
译文
刘伶常常纵情饮酒,任性放诞,有时脱掉衣服,赤身裸体待在屋中。有人看到后讥笑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房子,把房屋当裤子,你们诸位为什么跑进我裤子中来?”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阮籍嫂尝还家,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耶?』
注释
1、或讥之:按礼制,叔嫂不通问,所以阮籍因不遵礼法而受指责。
译文
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而设的吗?”
赏析与点评
古代的礼教过于严苛,而当下的社会却有待重建一些符合时代的基本道德观。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注释
1、阮公:阮籍。
2、王安丰:王戎。
译文
阮籍邻家的妇人姿色姣好,当垆卖酒。阮籍与安丰侯王戎常常到妇人那里饮酒,阮籍喝醉了,就睡在妇人身旁。她丈夫开始很怀疑他,暗中观察后,发现他始终没有别的意图。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注释
1、临诀:到遗体前作最后的告别仪式。
2、穷:完了。当时孝子哭,照例要呼喊“穷、奈何”,是一种习俗。
译文
阮籍将葬母亲之际,蒸熟一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身体损伤,精神委顿了很久。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注释
1、阮仲容:阮咸。步兵:阮籍。
2、晒衣:古时习俗,七月初七晒衣服或书籍,以防虫蛀。
3、犊鼻:一种干杂活时穿的裤裙,无裆,形如小牛鼻。
译文
阮咸、阮籍居住在路南,其他阮姓人住在路北;住在路北的阮姓人都很富有,住在路南的则很贫穷。七月七日,路北的阮姓人大晒衣物,都是绫罗绸锻。阮咸就在庭院中用竹竿挂了一条粗布犊鼻裤,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很奇怪,他答道:“我未能免俗,姑且这样应付一回罢了!”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注释
1、裴令公:裴楷。
2、箕踞:两足伸开坐着,形如簸箕,乃被视为轻慢的态度。依丧礼,阮籍坐床上是离了丧位,箕踞而坐,乃不合礼法。
3、下席:古人席地而坐,吊丧时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应离开席位。
译文
步兵校尉阮籍死了母亲,中书令裴楷去吊唁。阮籍刚喝醉了,披头散发、伸开两腿坐在椅子上,没有哭。裴楷到后,退下来垫个座席坐在地上,哭泣尽哀;吊唁完毕,就走了。有人问裴楷:“大凡吊唁之礼,主人哭,客人才依礼而哭。阮籍既不哭,您为什么哭呢?”裴楷说:“阮籍是超脱世俗的人,所以不尊崇礼制;我们这种人是世俗中人,所以自己要遵守礼制。”当时的人很赞赏这句话,认为对双方行为都恰到好处。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注释
1、诸阮:指阮氏同族人。
2、仲容:阮咸,字仲容。宗人:本家族的人。
译文
阮氏家族的人都能喝酒,阮仲容到同族人当中聚会,不再用一般的杯子来喝酒,而是用大瓮来盛酒,大家一起围坐,面对面地痛饮。当时有很多猪也来喝酒,它们直接就凑了上去,于是人和猪就在一起同饮这瓮酒。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仲容借客驴,着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曰:『人种不可失。』即遥集之母也。
注释
1、鲜卑:古代住在东北、内蒙一带的一个民族。
2、重服:最重的孝服,即为父母丧而穿的孝服。
3、人种:这里指鲜卑婢已怀孕。
4、遥集:阮孚,字遥集。
译文
阮仲容早就宠爱着姑母家那个鲜卑族的婢女。在给母亲守孝期间,他姑母要迁到远处,起初说要留下这个婢女;起程以后,终于把她带走了。仲容知道了,借了客人的驴,穿着孝服亲自去追她,两人一起骑着驴回来。仲容说:“人种不能丢失。”这个婢女就是阮遥集的母亲。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注释
1、张季鹰:张翰,字季鹰。
2、江东步兵:江东,指自今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步兵,指阮籍。张翰是吴郡人,故称其为“江东步兵”。
译文
张季鹰任性放纵不拘礼法,当时人把他称为“江东步兵”。有人对他说:“你可以纵情享乐于一时,怎么就不为身后的名声考虑呢?”他回答说:“让我有身后的名望,还不如当前的一杯酒呢。”
赏析与点评
人生贵在适意。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注释
1、毕茂世:毕卓,字茂世,晋新蔡鲖阳(今河南新蔡东北)人。晋元帝时为吏部郎,常嗜酒废职。后以温峤为平南长史,卒于任上。
译文
毕茂世说:“一只手拿着蟹螯,一只手拿着酒杯,在酒池中击水游泳,过完这一生,也就很值得了。”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鸿胪卿孔群好饮酒,王丞相语云:『卿何为恒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群曰:『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糵事。』
注释
1、鸿胪卿:官名。掌朝贺庆吊等赞导相礼。鸿,声;胪,传。传声赞导,故称。孔群:字敬林,东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仕至御史中丞、鸿胪卿。
2、王丞相:王导。
3、秫米:黏性的高粱米。
4、曲糵:酒母。曲糵事,指酿酒。
译文
鸿胪卿孔群喜爱喝酒,丞相王导对他说:“你为什么经常喝酒?难道没有看见卖酒的人家覆盖在酒瓮上的布,日子一久就烂掉了吗?”孔群说:“并非如此。不见那酒糟腌制的肉反倒更加耐久不坏吗?”孔群曾经写信给亲戚故旧说:“今年田里收成七百斛秫米,还不能满足酿酒之用。”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过江积年,恒大饮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2。
注释
1、周伯仁:周。
2、仆射:官名。乃尚书令之副手,职权甚重,周时任尚书令左仆射。
译文
周伯仁品德高尚而庄重,能洞察危机。渡江南下多年后,经常纵情饮酒,曾经喝醉了三天不醒。当时人称他是“三日仆射”。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苏峻乱,诸庾逃散。庾冰时为吴郡,单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独以小船载冰出钱塘口,籧篨覆之。时峻赏募觅冰,属所在搜检甚急。卒舍船巿渚,因饮酒醉,还,舞棹向船曰:『何处觅庾吴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然不敢动。监司见船小装狭,谓卒狂醉,都不复疑。自送过浙江,寄山阴魏家,得免。后事平,冰欲报卒,适其所愿。卒曰:『出自厮下,不愿名器。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余年,毕矣,无所复须。』冰为起大舍,巿奴婢,使门内有百斛酒,终其身。时谓此卒非唯有智,且亦达生。
注释
1、苏峻乱:晋明帝太宁三年(三二五),明帝死,成帝即位,庾太后临朝。王导、庾亮(庾太后之兄)等辅政。庾亮疑忌苏峻、祖约等,征苏峻入朝,谋夺其兵权。苏峻与祖约以讨庾亮为名,起兵造反。
2、庾冰:庾亮之弟。
3、浙江:水名。此指钱塘江。
译文
苏峻作乱,庾氏诸兄弟都逃散了。庾冰当时任吴郡太守,单身逃亡。百姓和属官都离散了,只有一个府役独自用小船载着庾冰逃出钱塘江口,用粗竹席遮盖着他。当时苏峻正悬赏捉拿庾冰,嘱咐部下到处搜查,十分紧急。府役离开了小船到近巿的江中小洲上去,喝醉了酒回来,手里挥舞着船桨,面对着小船说:“你们要到哪里去寻找庾太守?这条船里就是!”庾冰大为惊慌,但又不敢动一动。搜查的人看看船很狭小,认为府役是酒醉了说胡话,就一点也不怀疑。府役把庾冰送过钱塘江,寄居在山阴魏家,才得以免祸。后来叛乱平息,庾冰要报答府役,说可以满足他的愿望。府役说:“我出身于仆役,不愿意做什么官。从小就苦于为人服役,经常觉得不能痛快地喝酒,是一大憾事。假如让我有足够的酒以度余年,我也就满足了,再也没有什么要求了。”庾冰就给他盖了大房子,买了奴婢,让他家里有上百斛的酒,一直供养终身。当时人说这位府役不但有智谋,而且对人生也很达观。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陈郡袁耽俊迈多能,宣武欲求救于耽。耽时居艰,恐致疑,试以告焉,应声便许,略无慊吝。遂变服,怀布帽,随温去与债主戏。耽素有艺名,债主就局,曰:『汝故当不办作袁彦道邪?』遂共戏。十万一掷,直上百万数,投马绝叫,傍若无人,探布帽掷对人曰:『汝竟识袁彦道不?』
注释
1、桓宣武:桓温。
2、自振之方:自己振作的方法,即反输为赢之法。
3、袁耽:字彦道,陈郡阳夏(今属河南)人,初为王导参军;以平苏峻乱有功,授建威将军,仕至司徒从事中郎。
4、居艰:居丧。按当时礼仪,服丧期间,不能干预外事。
5、马:赌博时用以计钱数的筹码。
译文
桓温年轻时家里贫穷,赌博输了很多钱,债主急着追讨赌债。桓温想要找到一个翻本的办法,可是却想不出来。陈郡袁耽为人豪爽,又多才多艺,桓温想求助于他。袁耽当时正在守孝期间,桓温担心他会为难,只能试着告诉他这件事。袁耽一听就答应了,一点为难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换上便装,怀揣着便帽,跟着桓温就走,和债主赌钱。袁耽在才艺方面向来就有名气,债主上了赌局后说:“你或许不会像袁彦道一样吧?”于是一起赌了起来。一掷十万,赌注一直加到了百万之数,袁耽投下筹码时高声喊叫,旁若无人,从怀里掏出布帽扔向对面的债主说:“你终于认得袁彦道了吗?”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王光禄云:『酒,正使人人自远。』
注释
1、王光禄:王蕴。
译文
光禄大夫王蕴说:“酒正好能让每个人在醉眼朦胧中忘掉自己,超脱高远。”
赏析与点评
酒是神仙,也可以是魔鬼。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谢安始出西戏,失车牛,便杖策步归。道逢刘尹,语曰:『安石将无伤!』谢乃同载而归。
注释
1、刘尹:刘惔,乃谢安之妻舅。
译文
谢安当初到西边去赌博,输掉了车子和驾车的牛,只好拄着拐棍走回家。半路上碰见丹阳尹刘惔,刘惔说道:“安石恐怕丧气了吧!”谢安就搭他的车回去。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注释
1、桓子野:桓伊,小字子野。清歌:指没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2、奈何:《古今乐录》说:“奈何,曲调之遗音也”,即一人唱,众人唤“奈何”,帮腔相和。
3、谢公:谢安。
译文
桓子野每逢听到别人清歌,总是帮腔呼喊“奈何!”谢安听见了,说:“子野可以说是一往情深。”
赏析与点评
人不能失去天真。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注释
1、王子猷:王徽之。
译文
王子猷曾经暂时寄居在别人的空宅子里,就叫人种上竹子。有人问:“临时住住,何必如此麻烦呢?”王子猷又长啸又吟咏,过了好一会儿,直指竹子说:“怎么能一天没有这位君子呢?”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1、《招隐》诗:共两首,描写隐士生活。
2、戴安道:戴逵。
3、剡:县名,在今浙江嵊县。
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的时候,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手下斟酒,环顾四周,雪景皎洁。他于是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王子猷于是连夜乘上小船前去拜访。船行一夜方才到达,王子猷到了门口没有进去就返回了。别人问他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就是乘兴而行,兴尽也就可以回来了,为什么非得见到戴安道呢?”
赏析与点评
乘兴而行,千古传唱。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注释
1、王卫军:王荟,王导幼子,任会稽内史,进号镇军将军,死后赠卫将军。
译文
卫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赏析与点评
适当的饮酒,是一种情趣。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注释
1、出都:赴京都建康。
2、桓子野:桓伊。《晋书》本传说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3、贵显:桓伊官西中郎将、豫州刺史,淝水之战中与谢玄、谢琰大破前秦苻坚百万大军,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
译文
王子猷坐船进京,还停泊在码头上,没有上岸。曾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可是并不认识他。这时正碰上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那是桓子野。王子猷便派人替自己传话给桓子野,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试为我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直听闻王子猷的名声,立刻就掉头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注释
1、王孝伯:王恭。王大:王忱,字佛大,也叫王大。
2、司马相如:字长卿,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
译文
王孝伯问王忱:“阮籍比起司马相如怎么样?”王忱说:“阮籍心里郁积着不平之气,所以需要借酒浇愁。”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注释
1、王佛大:即王忱,性嗜酒,一饮连日不醒,结果因喝酒而死。
译文
王佛大叹息说:“三天不喝酒,就觉得身体和精神不再相依附了。”
赏析与点评
形与神交融,并非一般人能达到的。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译文
王孝伯说:“做名士不一定需要特殊的才能,只要能经常无事,尽情喝酒,熟读《离骚》,就可以称为名士了。”
赏析与点评
这可以说是对现在所谓的“才子”的嘲讽。
任诞第二十三原文
王长史登茅山,大恸哭曰:『琅邪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注释
1、茅山:山名,在江苏句容东南,乃道教灵山之一。
2、王伯舆:王,字伯舆,琅邪人,王导之孙,王荟之子。任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王恭起兵时,他正逢母丧,王恭任他为吴国内史,令他起兵声援,他即响应,以为可以乘机取富贵,不到几天,王恭罢兵,命他离职回去服丧,他大怒,回军讨伐王恭,兵败。
译文
长史王伯舆登上茅山,非常伤心地痛哭道:“琅邪王伯舆,终归要为情而死!”
赏析与点评
率真的人,就是可爱。
【题解】任诞,指任性放纵。这是魏晋名士作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名士们主张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认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才是真正的名士风流。在这种标榜下,许多人以作达为名,实际是以不加节制地纵情享乐为日的。
名士作达的首要表现就是蔑视礼教,不拘礼法。第7 则记阮籍说的“礼岂为我辈设也”,就道出了这一点。他们不管男女有别。婚丧礼节等,执意我行我素。第7、8 则记阮籍不顾“叔嫂不通问”的礼制,与嫂话别;醉后睡在酒家妇旁边。第2、9、11 则记阮籍在母丧期间纵酒,以致亲友来吊唁时仍醉态朦胧,裴楷只好无奈地说:“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其次就是不分场合。不分时候地纵酒放荡,不管为官居家,都毫无节制地饮酒。例如第28 则记周伯仁喝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日仆射”;第12 则记人和猪共喝一瓮酒。他们以为这就是名士风流。第53 则记王孝伯之言,可说有点睛之妙,他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除此以外,他们要随心所欲,不勉强自己,不限制自己。例如第47 则记王子猷雪夜忽忆邻县戴安道,立刻乘船去拜访,经一夜才到,可是又及门而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其余如赌博、抢劫、偷拿别人财物、酒后唱挽歌、言谈不检点、等等,都是故意放纵自己的表现。至如第31 则记殷洪乔去上佳时替亲友带了百来封信,走到半路,把信全都扔到了江里,声称自己“不能作致书邮”。这纯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无赖行径、与名士任诞似无甚关系。
任诞的动机,各人或有不同。第13 则记阮籍不同意自己的儿子“亦欲作达”,可见阮籍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要借酒浇“胸中垒块”(第51 则),而他的儿子只是为了追求名士风度,无怪他要反对了。
有的名士借作达以避乱世,有的名士要求在官场中保留一些个性自由,不失人的真性,其任诞言行对反礼教来说,有一定意义。但多数名士的任诞行为是不可取的。分立《任诞》一门,多少可以看出编纂者并不同意这种行为,还是主张以礼法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