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要略盛唐(七一○——七五五)
睿宗、玄宗两朝,凡四十五年,自睿宗景云元年至玄宗天宝十四载。
分三派:
(一)王维——佛,自然派。(孟浩然、储光羲、刘眘虚、常建、綦毋潜、崔国辅、丘为、卢象。)
(二)李白——道,纵横派。(李颀、王之涣,王昌龄、陶翰、高适、岑参、崔颢、崔曙。此派多长七言诸体。最新之发展。在时代的尖端上。音乐观念。近自然语调。最演化的。最人性的。北方的少年精神。)
(三)杜甫——儒,社会派。(沈千运、孟云卿、元结。)
(王、李、杜三家实不宜列入某派,以其作品方面甚多,不主一体。兹以为三派之代表者,是就特殊点言之。)
前二派为主潮,后一家为前二者之反响,故其兴起较晚。
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后,(《九龄传》:李林甫无学术,见九龄文雅为帝知,内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遂罢——开元二十四年。)无复诗人为冢宰,(以前上官仪、李峤、苏味道、韦承庆,郭元振、张说、苏颋,张九龄等皆宰相。)居台省右职者亦绝少——以前之文学犹是文藻,乃现实生活之工具,以后方是真文学,乃啬于现实生活者之苦闷的象征——前者是邦闲的,后者是追偿的。
第一派否认现实 因追求失望而消极。
第二派追求现实
第三派整顿现实 因追求失望而谋整顿。
(盛极即衰的开端——循环悲剧顶点,自开国至开元六年一百年,至天宝之乱一百三十七年。天宝十三载户部奏户口之数为唐代之极盛。)
物质因素:天宝六载,李林甫建议诏天下通一艺者诣京师,下尚书省试,皆下之。杜甫、元结并下第。元结《谕友》曰:“天宝丁亥中,诏征天下士有一艺者,皆得诣京师就选。晋公林甫以草野之士猥多,恐泄露当时之机,议于朝廷曰:举人多卑贱愚聩,不识礼度,恐有俚言,污浊圣听。于是奏待制者悉令尚书长官考试,御史中丞监之。试如常例。已而布衣之士,无有第者。送表贺人主,以为野无遗贤。”杜诗:“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市侩与文士的斗争,夺取都市。
向边塞发展,向山林退却,谋改造现状。(针砭、讽刺、怜悯、诅骂。)
划分时代的困难:
宫体余习犹存,与初唐无明确之分界。摹仿乐府亦初唐之风。
大历诸子乃王维之正统。社会派天宝乱后始发展。(此派或可延入中唐。)
就大体言,盛唐乃初唐之顶点——延续初唐之直线,天宝乱后始折转方向。
本期之特点:
纵横派最重要——道家影响——魏晋以来反抗儒家之余波——唐尊道教是果非因。
形上(系)——近佛(庄)。
形下(系)——颓废、烧炼丹汞、享乐、旷达、浪漫、生活带戏剧性、功名、任侠、冒险、爱自然、爱艺术、无道德观念、有信义而无理智。(老)
成就——较六朝更有生气。(游侠风之追想——实践,宫体——宫怨。)
种族的因素:
异族——蛮性。(唐室、李白。)
至杜甫——浪子还家,放纵后的忏悔,王、孟澈悟。
建安摹拟汉(中原)乐府,开元摹拟南朝乐府。
(先天元年:孟浩然二十四、李颀二十三、王昌龄十五?、綦毋潜二十一、王之涣十八、崔国辅十六、陶翰十二、高适十一、崔颢、刘眘虚、崔曙九、储光羲六?、常建五?、祖咏十四、卢象十五。)
李白
传略:
本西域条支(今新疆境)人,长安元年(七○一)五岁,随父来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彰明县),改姓李,名白,字太白。(按范《碑》曰:“神龙初潜还广汉。”刘《碣》曰:君广汉人。而魏《序》曰:因家于绵。宋人多据杜诗“匡山读书处”在昌明县,属绵州,定白为绵州昌隆人。《新书》又云:还客巴西。——巴西亦属绵州。案:绵州广汉,汉郡地,称广汉者,著其旧望也。)开元十三年出蜀,(时二十六七)循江历游,至扬州。十六年至云梦,娶许氏(许圉师孙女)。二十三年游太原,已而去之齐鲁,寓居任城。(“竹溪六逸”之游在此时。)天宝元年游会稽,以吴筠荐,召至京师。遇贺知章,复荐之。玄宗命供奉翰林院。天宝三载,因高力士、张垍谗,赐金放还。遇杜甫于东都,与甫及高适游梁宋。四载归兖州。(时家在兖。)杜甫同至。间至齐州。从高尊师(如贵)受道箓。晚岁甫西归,白亦南游江东。五年,复在齐州(济南郡)。此后客居大梁至十三载。又游广陵、江宁、宣城。至德元载,自宣城入庐山。永王璘引师东下,胁以偕行。二载,璘兵败,白走彭泽,被系浔阳狱。崔涣、宋若思为之推覆清雪,被释。乾元元年,长流夜郎。二年,入峡,遇赦,还憩江夏。上元元年,年六十,至江左。二年,游金陵,往来宣城、历阳间。宝应元年,李阳冰为当涂令。往依之。十一月卒,年六十二。
乐府——
继承齐梁:(《吴声歌》《西曲歌》。)
仿乐府:(一)《长干行》(长调)。(二)《玉阶怨》《渌水曲》。(小歌)
变乐府:(一)《塞下曲》《紫骝马》《关山月》。(以五律变乐府。)(二)《登金陵凤凰台》。(以七律变乐府。)
超过齐梁:(《独漉篇》:“独漉独漉,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深杀我。雍雍双雁,游戏田畔。我欲射雁,念子孤散。翩翩浮萍,得风摇轻。我心何合,与之同并。空床低帏,谁知无人。夜衣锦绣,谁别伪真?刀鸣削中,倚床无施。父冤不报,欲活何为!猛虎斑斑,游戏山间。虎欲啮人,不避豪贤。”)
四言:《独漉篇》《来日大难》。(《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经历名山,芝草翻翻。仙人王乔,奉药一丸。自惜袖短,内手知寒。惭无灵辄,以报赵宣。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交在门,饥不及餐。欢日尚少,戚日苦多。以何忘忧,弹筝酒歌。淮南八公,要道不烦。参驾六龙,游戏云端。”)
骚体:《梦游天姥吟留别》《日出入行》《蜀道难》。
李颀
传略:
宋州人(《唐音》),一说河南颍阳人。(本集《与诸公游济渎泛舟》诗曰:“我本家颍北,开门见维嵩。”颍北盖即颍阳。又有《不调归东川别业》诗,东川所在未详。崔曙有《颍阳东溪怀古》诗,东川殆即东溪乎?《唐诗品汇》作东川人,盖即据前诗,非别有所本。《唐诗粹选》又云洛阳人。)开元十三年进士第,终新乡尉。(卫州新乡县旧属河南卫辉府,《国秀集》天宝三载编称“新乡尉李欣”。《河岳英灵集》十二载编云:“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放歌行》:“小来好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虽沾寸禄已后时,徒欲出身事明主。……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东城隅。”《留别王、卢二拾遗》。)
集一卷。(《全唐诗》三卷。佚句一则。《千载佳句》引颀《归至旧任酬袁赞府见赠》曰:“已路千山秋水上,江村独树夕阳时。”)
道家:
王维《赠李颀》诗。本集《寄焦炼师》《谒张果先生》《题卢道士房》《王母歌》《送王道士还山》《送暨道士还玉清观》。
交游:
万齐融、张旭、刘方平、綦毋潜、高适、张諲、王昌龄、崔颢、梁锽、康洽、陈章甫、房琯、卢象、王维、魏万、裴迪、皇甫曾。
位下名高: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白居易《放言》诗序,称其“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杂兴》)之句。案:与“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送暨道士还玉清观》),皆似太白。
高适
传略:
宇达夫,渤海蓨人(今河北景县境)——少蓡落,不治生产。(李颀《赠别高三十五》:“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饮酒或垂钓,狂歌兼咏诗。”)家贫,客梁、宋间,以求丐取给(天宝三载与李、杜同游梁、宋)——天宝八载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去客河西,哥舒翰辟为掌书记——十四载,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至德元载,玄宗幸蜀,间道从之——永王璘反,适除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八年之间自布衣至节度使)诏与他军合讨之。方济师而王败——二载,因李辅国谮,下除太子少詹事——乾元元年,出刺彭州——上元元年,迁蜀州,代崔光远为西川节度使——宝应元年,代严武为成都尹——广德元年,御吐蕃无功,亡松、维二州——二年,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永泰元年正月卒,年六十六。
著作:
集二十卷。(今存十卷。《全唐诗》四卷。)
“五十始为诗”之说不确。《诗话类编》载适为两浙观察,过杭之清风岭僧院,题诗曰:“前峰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后欲改“一”为“半”,僧言骆宾王已言之。案此说最妄,《渔洋诗话》已辨之。诗乃晚唐任翻所作也。又《全诗》所收《听张立本女吟》一绝,据《太平广记》,乃高锴《暮中狐妖》诗,《提要》已辨之。其亦出于晚唐人无疑。
事迹:
杜甫诗:“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性豪放,尚节义,以功名自许,好语王霸,而言浮其术。(《塞上》:“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评论:
殷璠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骨气”,最爱其“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之句。
陆时雍曰:“调响气佚,颇得纵横。”
刘熙载曰:“体或近似初唐,而魄力雄毅,自不可及。”管世铭曰:“高常侍豪宕感激,岑嘉州创辟经奇。各有‘建大将旗鼓出井陉’之意。”
《宣和画谱》引司空图《句》逸句曰:“看师逸迹两师宜,高适歌行李白诗。”
王之涣
陶翰
崔颢
崔曙
王昌龄
传略:
字少伯,京兆人(引《旧·文苑·陆据传》云:“京兆王昌龄。”本集《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曰“本家蓝田下”,《别李浦之京》曰“故园今在灞陵西”。是昌龄乃京兆人之确证。《河岳英灵集》作太原人,称其郡望也。《新书·文艺·孟浩然传》作江宁人,则因昌龄尝宦江宁而误。岑参《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曰:“王兄尚谪宦。”昌龄果为江宁人,恐不得云“谪宦”也。《博异志》又称琅邪王昌龄,亦书郡望之例。)——开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十九年中博学宏词科,迁校书郎(见《国秀集》。《新书》作秘书郎,误。余详事迹考证。)——以不护细行谪江宁丞。(《唐才子传》作令,误。)再贬龙标尉。(今湖南黔阳县。《沅志》引昌龄佚诗:“昨从金陵邑,远谪江沅滨。”)天宝乱作,还乡里,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至德二载,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亲欲与谁养?”竟杖杀之。
著作:
诗集五卷。(《全唐诗》编四卷。)《诗格》一卷。(《唐才子传》:“又述作诗格律、境思、体例共十四篇,为《诗格》一卷。”日本释空海《性灵集》亦作一卷。《新志》作二卷,误。原书今佚。空海《文镜秘府论》引数事。)《诗中密旨》一卷。(佚)《乐府古今题解》三卷。(《新志》一作郗昂。《唐才子传》作《古乐府解题》一卷。佚。)
评论:
“诗家夫子王江宁。”(夫一作天。)
《旧·文苑传》:“绪微而思清。”
《诗镜总论》:“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练,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同上:“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龄绝句,难中之难;李青莲歌行,易中之易。难而苦为长吉,易而脱为乐天,则无取焉。”
按王昌龄当与孟浩然对比,太白犹有难时,襄阳则无一语不易也。
岑参
传略:
荆州江陵人。曾祖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并宰相。父植,终晋州刺史——少孤贫。天宝三载登进士第——八载至十载佐安西节度高仙芝幕——十三载至至德元载佐安西节度封常清幕——二载杜甫等荐为左补阙——乾元二年至上元二年为虢州长史——宝应元年至永泰元年,祠部考功员外郎,虞部库部郎中——大历元年至五年,在蜀,佐杜鸿渐幕,为嘉州刺史。卒。年五十六。
著作:
集八卷。(《全唐诗》四卷。杜《序》、李归一《王屋山志》并云八卷。《新志》《唐才子传》作十卷,恐误。)续补八首。(见敦煌残卷。)——文。(《感旧赋》《招北客文》。)
评论:
杜确《序》:“迥拔孤秀,出于常情。”又云:“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
《放翁题跋》:“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殷璠:“语多体峻,意亦新远。”
多案:岑诗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岘傭说诗》语)说者以为久历边塞使然。余谓其系出异族,(《朝野佥载》载《京中谣》曰:“岑羲獠子后。”今苗族犹多岑姓。)好险务奇,是其天性。纵观盛唐诸公,惟此君与太白气体桀骜,迥异时流。说者以高、岑并称,乃皮相耳。(高与李东川最近。)
[1]. 本文属提纲性质,未全部完成,此据北京图书馆所藏作者手稿照相复印件编入本卷。整理时对文字顺序及格式酌情略有移动。
[2]. 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影印本《旗号全唐文》作“河山”。
[3]. 此段话原稿置诸开篇眉批处,因过于突兀,故移来此处。
[4]. 《全唐文》作“松新”。
[5]. 原稿此段有眉批提及张鷟及其《游仙窟》,因字迹不清,此略。
[6]. 中华书局一九六○年版《全唐诗》卷四十五此首及下首均作任希古诗。
[7]. 《全唐诗》(同上)卷三十六“题”作“嘲”。
[8]. 《全唐诗》卷三十六“咏”作“韵”。
[9]. 原稿“其不”二字处是以方格空出,此据中华书局影印本《全唐文》填入“其不”二字。
[10]. 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本“足”作“乏”。
[11]. 括号内文字为原稿眉批,整理时移至此处。
[12]. 《全唐文》“例”作“吏”,并有注云:“如吏部试诗赋论策。”
[13]. 《全唐文》“送”作“遂”。
[14]. 《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江沅滨”作“沅溪滨”。
[15]. 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年版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岑参”条云:“左字误,应作右。”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至德二载”条据杜确《序》,“左”亦作“右”。
闻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