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翻译赏析-唐·柳宗元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6:27

捕蛇者说原文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原文翻译赏析-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注释

啮(niè):咬。

腊(xī):干肉。这里用作动词,有“风干”之意。

大风:麻风病。挛踠(luán wǎn):一种手脚拳曲不能伸直的病。瘘:颈部肿烂流脓。疠:恶疮。

三虫:古时道家迷信的说法,认为人的脑、胸、腹三部位有“三尸虫”,此虫作祟,有关部位即得病。

太医:唐代设太医署,有令二人,其下医师为皇室治病。

数(shuò):多次。

莅事者:管这事的官吏。

向:从前。这里有假使的意思。

顿:劳累。踣(bó):倒毙。

曩(nǎng):从前,当初。

隳(huī)突:骚扰。

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

缶:小口大腹的瓦罐。

苛政猛于虎也:出自《礼记·檀弓下》。

人风:民情风俗。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凡遇“民”字皆写为“人”。

捕蛇者说译文

译文1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它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接触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咬到人,没有医治的办法。但是捉到它杀死风干做成药物,却可以治愈麻风、曲肢、颈部脓肿、毒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危害人体的三尸虫。当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收集这种毒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这种蛇的人,可以用蛇充抵他应交纳的租税,永州的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一个姓蒋的,享有捕蛇免租的好处已经有三代了。我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在捕蛇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捕蛇这差事上,如今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已经十二年,有好几次也差点被蛇咬死。”说着,露出很悲伤的神色。

我很怜悯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准备去告诉掌管这事的官吏,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你看怎么样?”姓蒋的一听更加伤心,他眼泪汪汪地说:“你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我这差事的不幸,远比不上恢复我纳税的痛苦那样厉害。假使当初我不干这捕蛇的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从我家三代住在此地以来,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难。他们拿出地里的全部出产,交出家里的一切收入,哭哭啼啼地背井离乡,因饥渴劳累而倒毙在地,一路上风吹雨淋,冒严寒酷暑,呼吸毒雾瘴气,因此死掉的人常常横七竖八地躺在路边。从前和我祖父同居一村的人,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同居一村的人,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两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如今十家中也剩下不到四五家了,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我却因为捕蛇才幸存下来。那凶狠的差役来到我们村里时,到处吵闹,到处骚扰,吓得人们乱喊乱叫,连鸡狗也不得安宁。我只要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那装蛇的瓦罐子,见我捕的蛇还在里面,就放心倒头大睡。平时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交纳的时间就去上交,回家后就怡然自得地享用自己田地里出产的东西,这样来安度天年。这样一年之中冒生命危险的时机只有两次,其他的时候都过着心情舒畅的生活,哪会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担惊受怕!我现在即使就死在捉蛇上面,比起我乡邻们的死亡那也晚得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我听了更加难过。孔子曾经说过:“暴政比老虎更加凶恶啊。”我曾经怀疑这句话。现在拿姓蒋一家的遭遇来看,说的还真是实情。唉,谁知道横征暴敛对百姓的毒害比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才写了这篇文章,留待那些考察民情风俗的官吏参考。

译文2

永州郊外出产一种特异的蛇,黑底白花。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就会枯死;咬到人,那就必死无疑。可是如果把它抓住后,将它风干做成药品,却可以治愈麻风、关节病、颈部肿痛、恶疮,还可以除掉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奉皇帝之命去征收这种毒蛇,每年征收两次;还招募有能力捕捉这种蛇的人,允许他们用蛇去抵税收。永州的百姓争先恐后地去捕捉这种蛇。

有个姓蒋的人,家中三代人都靠着捕蛇的差事不纳税。我问他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于捕蛇,我父亲也死于捕蛇,如今我继承祖业捕蛇已经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都差点送命。”说着脸上露出很悲伤的神色。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捕蛇这差事吗?我去告诉管这事的官吏,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赋税,你觉得怎么样?”姓蒋的一听越发悲伤,流着眼泪说:“您是可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可是我做这个差事的不幸,还赶不上恢复我的赋税带来的不幸那样严重呢!

如果当初我不做捕蛇的差事,恐怕早就已经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定居在这里,算起来已经有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为了缴纳赋税,把他们田中生产出的物品都用尽了,把家中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上缴了,只好哭喊着四处迁徙,因又饥又渴倒卧在地。他们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因此而死亡的人往往横七竖八地躺在路边。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一起的人,如今十户人家里剩不到一户了;和我父亲同住在一起的人,如今也是十户中难得有二三户存在了;和我同住十二年的人,如今十户也剩不到四五户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搬到其他地方去了,但我却因为捕蛇而仍然生活在这里。那些凶狠的差役来到我们乡里时,到处狂喊乱叫,到处骚扰,因此受惊吓的不仅是百姓,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我提心吊胆地爬起来,看看我那个装蛇的瓦器,看见蛇还在里面,才敢放心地睡去。我平时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候就把它献上去。回来就可以美美地享用自己田里收获的东西,度过我有生之年。我一年之中只有两次受到死亡的威胁,其余的时间就可以安乐地度过,哪会像我的乡邻天天担惊受怕呢?如今我即使被蛇咬死,与他们相比,我也是死在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个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后,越发悲伤。孔子说:“苛刻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我曾经怀疑这句话,如今从姓蒋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唉!谁能想到苛捐杂税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下这篇文章,等待那些观察民风的人去看,希望他们能有所启发。

《捕蛇者说》原文翻译赏析-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赏析

赏析1

本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以后所作。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及其乡邻因捕蛇而招致的灾难,揭露了当时农民的悲惨生活,抨击了统治者残害百姓、荼毒人民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进而指出了“苛政猛于虎”这一古老话题的现实意义。

本文作者以捕蛇者的口吻批评了中唐赋税之重。文章运用叙事手法,先写永州异蛇的剧毒,草木碰到会死,人被咬到也会亡,令人毛骨悚然。接下来写蛇的医疗作用,而正是这种作用,官府以免除赋役为条件,吸引众多百姓去干捕蛇的差事。之后又写捕蛇者蒋氏祖、父都死在捕蛇上,自己好几次也差点没命。但蒋氏仍有心以捕蛇为业,不愿恢复赋税。接着便详细叙述乡邻不断地受到悍吏的骚扰,使人感到无限的愤慨和沉痛,有力地强化了主题。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文章结构波澜起伏,人物突出,错落有致,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的忧民之意,堪称散文中的杰作。

赏析2

柳宗元(七七三至八一九),字子厚,河东(山西运城市解州镇)人,生于长安。德宗贞元九年(七九三)进士及第。十四年考中博学宏词科。后调蓝田(陕西蓝田县)尉。顺宗永贞元年(八○五)任尚书礼部员外郎。未几宪宗登基,政局骤变,先贬邵州(湖南邵阳巿)刺史,再贬为永州(湖南永州巿零陵区)司马。元和十年(八一五)奉诏回京,出为柳州(广西柳州巿)刺史,卒于任上。著《柳河东集》。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期间的作品,跟孔子“苛政猛于虎”的立意相同,谓当时赋敛毒民,其烈如是,亦可谓“赋敛毒于蛇”了。

柳宗元贬官到了永州,有机会接触到基层的农民,切身了解农民一直以来所承受的财税重担。至于永州蒋氏以上缴毒蛇代替交赋税,俨然由毒蛇养活三代人,他们更由捕蛇而改为养蛇,等待上缴了。虽然蒋氏的祖父和父亲先后被蛇咬死,但他已经安度十二年了,很多时候还是过着“熙熙而乐”的日子,可见毒蛇不毒,反而“复若赋”的建议更毒。由“苛政猛于虎”到“赋敛毒于蛇”,几千年过去了,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改变,而悲剧也一再出现,说来也令人悲哀了。

《捕蛇者说》原文翻译赏析-唐·柳宗元

更多柳宗元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