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辩原文
讳辩
唐·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讳辩注释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的诗人。因避父讳,不能参加考试,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
进士:唐代科举制度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定期分科举行的考试,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名目;制科是皇帝临时特设的考试。
和(hè)而倡之:一唱一和。倡,同“唱”。
皇甫湜:字持正,元和进士,曾跟从韩愈学习古文。
二名不偏讳:最早见于《礼记》的《典礼上》及《檀弓下》,意为二字之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偏,即“徧”,全部、普遍的意思。
释之者:即注《礼记》的东汉人郑玄。徵在:孔子母亲的名字。
嫌名:指与名字中所用字音相近的字。音近则有称名之嫌,所以叫嫌名。
法制:礼法制度。
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名姬旦,周武王的弟弟。他帮助武王灭商,又辅佐成王,主持制定了周朝的典章制度。他和孔子都被历代统治者尊崇为“圣人”。
讥:讥刺,非难。
曾参:春秋时人,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行著称。
骐期:春秋时楚国人。
杜度:东汉时人,字伯度,齐国丞相。
“浒”“势”“秉”“机”:四字与唐高祖李渊之父(名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隆基名同音。
谕:与代宗李豫的名字同音。
质:对照。
止:到达顶点。
务行:致力于实行。
比:类似。
讳辩译文
我给李贺写了一封信,勉励他去考进士。李贺应进士试很可能考中,因此同他争名的人就出来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才对,勉励他去应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纷纷附和,众口一词。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辨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会因此获罪。”我说:“是这样的。”
《律》文说:“两个字的名字只避讳其中一个字。”解释者说:“孔子的母亲名‘徵在’,孔子在说‘徵’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徵’。”《律》文又说:“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解释者说:“譬如‘禹’与‘雨’、‘丘’与‘蓲’之类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定礼法制度来教导天下百姓的,难道不是周公、孔子吗?而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讳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春秋》中对人名相近不避讳的事例,也没有加以讥刺。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一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一个人叫杜度,像这样的名字让他们的儿子如何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讳父名的近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讳了吗?还是就不避讳近音字了呢?汉代避讳武帝名“彻”,遇到“彻”字就改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避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为了避讳吕后的名,遇到“雉”字就改为“野鸡”,但没有听说为了避讳改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旨,也没听说要避讳“浒”“势”“秉”“机”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论行为,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现在考察经典,对照礼法,考核前代有关避讳的记载,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像曾参那样,就没什么可以指责的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也可以达到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曾参、周公、孔子行事,却要在避讳亲人的名字上去超越曾参、周公、孔子,真是太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毕竟是无法超过的,要是在避讳上超过周公、孔子、曾参,那就像宦官、宫女一样了。这些宦官、宫女对父母的孝顺,还能胜过周公、孔子、曾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