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赏析-左传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4:51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左传》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惟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赏析-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注释

晋侯:指晋献公,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2年在位。复假道:第二次借路。晋曾在僖公二年向虞借过一次路。虞:国名,姬姓。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国名,姬姓。周文王封其弟仲于今陕西宝鸡东,号西虢,后为秦所灭。本文所说的是北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山西平陆。虞在晋南,虢在虞南。

宫之奇:虞大夫。

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启:启发,这里指开启晋的贪心。

玩:轻视。

辅:面颊。车:牙床骨。

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都同一祖先。

大伯、虞仲:周始祖大王的长子和次子。

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位置则左昭右穆。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太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之昭。大,通“太”。

嗣:继承。太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便和虞仲一起出走。宫子奇认为太伯没继承王位是不听从父命的结果。

虢仲、虢叔:王季的次子和三子,周文王的弟弟。周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盟府:主持盟誓、典策的宫府。

将虢是灭:将灭虢。将,意同“要”。是,指提前的宾语“虢”。

桓:指曲沃桓叔。庄:曲沃桓叔的儿子庄伯。

逼:逼迫,威胁。

享祀:祭祀。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

“故《周书》曰”以下两句引文:见于今本伪《古文尚书·蔡仲之命》。黍:黄黏米。稷:不黏的黍子。黍稷这里泛指五谷。

民不易物,惟德繄物:这句引文见于今本伪《古文尚书·旅契》。繄,是。

冯:通“凭”,依托。

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以,介词,表率领。

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

更:再。

宫之奇谏假道译文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想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道:“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必定导致虞国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野心不能开启,对待外国军队不可轻视。借路一次已经过分,难道可以再借一次吗?俗谚说‘面颊与牙床互相依靠,嘴唇没了牙齿受寒’,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这种情况。”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太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藏在盟府中。现在虢国都要被灭掉,对虞国还爱惜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子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祭品吗?”

虞公不听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臣的要求。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说:“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就要灭亡了。就在这一次行动,晋国不必再次发兵了。”冬季,晋国灭掉虢国。晋军回师,住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灭掉了虞国,俘虏了虞公。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赏析-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赏析

赏析1

僖公五年,晋献公两次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贪图财宝,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本篇介绍的是第二次借道的经过。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被晋国的花言巧语,以及宗族观念、神权思想所蒙蔽,但虞公不听谏言,最终虢国、虞国先后为晋国所灭,虞公成为晋国的俘虏。

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假道灭虢事件。晋国再次向虞国借道,其用心实在险恶。幸有贤臣坦诚相谏,准确分析了虞、虢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但冥顽不化的虞公既不听劝,也不抗争,最终导致国破家亡,为天下人留下“虞公之不可谏”的笑柄。

虞国的灭亡,就灭在虞公太依赖同族关系和神灵保佑的愚昧思想,对不义之徒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赏析2

鲁僖公二年(公元前六五八),晋献公采纳谋臣荀息的建议,给虞公送上了良马与宝玉,利诱虞公联军攻打虢国,攻占了下阳(山西平陆县东)。鲁僖公五年,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第二次攻打虢国。宫之奇看到形势不妙,劝谏虞公不要借路,同时也说出了“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及“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可是虞公财迷心窍,贪图礼物,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不久虢国、虞国相继为晋军所灭,宫之奇的忧虑都应验了。

本文是一篇奏议类的古文介之推不言禄,叙事比较简单,主要反映了宫之奇的个人观点,以议论为主,层层转折,认为治国之道,首重君德,希望国君能够及时省悟,解救国家的危难。本文指出要认识历史的现实,国与国之间并没有情义可言,强调德治的重要,认为要得到人民的尊重,并要与邻国和平共存;而虞公不听忠言,亡国被俘的下场更成了千秋笑柄。宫之奇的一番苦心,也是一片孤忠,后来诸葛亮的《出师表》仿佛就带有一些本文的影子。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翻译赏析-左传

更多周文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