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天作》原文赏析-诗经《颂》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4:27

周颂·天作原文

周颂·天作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

--诗经

《周颂·天作》原文赏析-诗经《颂》

周颂·天作赏析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进入《诗经·颂》的部分。

“颂”这个字的本义,不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颂扬、赞颂的意思,差距很大。古人有一种叫“音训”的办法,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某字的字义。对这个“颂”字,古人的解释就是“颂者,容也”,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形容”。形是指身体的体形,容是指面部的表情,这两样合起来就叫“形容”。这还是不够清楚,还得进一步说:身体及其所做的各种舞蹈动作,都是“形”;舞蹈者的面部,包括所展现的表情,口里的歌声,还有歌声所表现的情感,都可以叫“容”。把这两个意义上的“形”和“容”加拢来,就是“颂”。而“颂”的右边是一个页字旁,页的象形字就是画的一个人的面部,代表表情。简而言之,形就是跳舞,容就是表情和唱歌。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诗经》里的“颂”,实际上是指歌舞表演,把这些表演中的歌词收进来,就称之为《颂》。

《颂》只收了三部分:《周颂》《鲁颂》和《商颂》。《周颂》是周朝留下来的宫廷歌舞表演中的歌词;《鲁颂》来自鲁国王室的歌舞表演;《商颂》是保留在宋国的商朝歌舞表演的歌词。这个宋国比较特殊,它是周朝灭了商朝以后,专门留给商朝遗民居住的一块地方,大约在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三省交汇的地方。周朝允许他们有国家,还有武装,当然也允许他们进行各种宗教祭祀活动,所以商朝的这些歌词就保留下来了。

我们今天讲的《天作》,是《周颂》里面的一首诗,它虽然很短,但是气魄宏大,追溯久远,我估计很可能是周王室对着岐山,就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在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的时候演唱的。我们在《緜》里面已经知道,岐山和它脚下的周原,是周民族好几代人开发建设出来的,对周王朝极其重要,它的王朝叫“周”,就是从周原的地名来的,所以这样的祭祀活动一定非常隆重,所歌唱的内容,也很有历史感,十分庄严。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周朝的“国歌”。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

歌词第一行,是说这一座高山由老天爷所造,由古公亶父所开拓。天者,上天也,周民族也信“上帝”,但指的是天帝,就是天上的主宰。如果你不信宗教,也可以把这个“天”理解成大自然。作者,建造也;高山指岐山;大王要读tài王,就是古公亶父。这里的“荒”是个借字,应该读成kuàng,意思就是“扩大”的“扩”。我在当学生的时候,所有老师都把“扩”读kuàng,至今台湾地区还是这样读音。“荒之”意思就是把它扩大。

第二行,是说它在太王的努力下逐渐扩大,建设了一个农业发展的周原,就是“彼作矣”。“彼”是指古公亶父。然后经过周文王的治理,得以兴旺发展和安康,建成了稳定安全的根据地,就是“文王康之”。“康”在这里是做动词,意思就是使之安康、平安无事。因为文王为治理周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付出了多方面的努力,才使这片土地在安定的环境中继续维持、扩张下去,把它建成了周王朝的根据地,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第三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是说亶父、文王去世以后,岐山和他周围的区域构成的一片领土,有了一条平坦发展的大道。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谁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康庄大道”,是同样的意思。这里的“彼”就是文王了;徂的古音读cú,通殂,就是去世。“彼徂矣”就是文王去世了。岐当然就是岐山;夷者,平坦也;“行”要读háng,就是道路。因为这个祭祀活动是在周成王时代举行的,歌词的最后就以周成王的口气说话:我们这些后代子孙,一定要好生捍卫我们最早的根据地,让它永远保持下去,这就是“子孙保之”。这个“保”还有保持传统的意思,就是要保持和继承太王、文王、武王的精神文化遗产,把它发扬光大。这相当于用一个庄重的承诺,向先辈宣誓明志。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