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何草不黄》原文赏析-诗经《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4:25

小雅·何草不黄原文

小雅·何草不黄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孤,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诗经

《小雅·何草不黄》原文赏析-诗经《雅》

小雅·何草不黄赏析

《何草不黄》是《小雅》部分的最后一首诗。它写的是西周末年,估计就是周幽王时代,天下大乱,中国周围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周王朝内部也有诸侯反叛,到处都要打仗,这就苦了老百姓。为什么苦?因为军队不够用了,要把农民抽去当兵。这首诗就是一个被抓去打仗的农夫,在战争中的所见所感。

1.何草不黄,何日不行。

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2.何草不玄,何人不矜。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3.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4.有芃者狐,率彼幽草。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第一句“何草不黄”,是起兴之句,意思是“天地间有什么草不枯黄?”它是为了引出后面一句:“何日不行?”这才是这位征夫内心的忧虑:要到哪一天才休兵不战哦?行读音háng,不行就是不排队,因为所有的军人早上起床后一吹号,都要起来排队,“不行”就是不排队了,不打仗了,军人回家了。他是在盼着战争赶快结束。为什么提到何草不黄?那是因为他最初参军去的时候,还是春天,草刚刚长起来,还是青草绿草;在外面打仗当兵东奔西走,从春到秋过了半年了,草都黄了。后面就是直接的控诉了:我不是自愿来当兵,是由于上面征兵,我不敢不来。将就是“强迫”的“强”;“何人不将”就是“有谁不是被强迫的?”强迫拉来干什么?“经营四方”。这个“经营”和《北山》讲的意思相同:当了兵,南征北战就叫“经”,东奔西跑就叫“营”,总之就是不得不到处走。

第二章,时令进入冬季,经过霜打雪压,枯黄的草都变黑了。这位当兵的农民,眼看着秋去冬来,快要一年了,不由得感叹:我们这些当兵的,全都孤苦伶仃,像是无家可归的单身汉,命运悲哀,过得不像人:“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玄者,黑色也,腐败的草就是黑色的。“矜”我们今天读jīn,本义是矛柄,打单身就叫矜,“何人不矜”就是没人不打单身,大家都成了鳏夫。不是说这些征夫没有妻子,而是说出来打仗已经一年了,等于打单身了。打仗曰征,征夫就是士兵。民者,人也;匪者,不是也。“独为匪民”就是说只有我们当兵的不是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是人就有家有妻有子,像我们这样出征在外整年不归,等于没有家庭,等于没有妻子。人家都在家中生活得上好,只有我们不是人。

第三章,他们的队伍已经跑到了长江流域一带,还是没日没夜地疲于奔命,这个征夫不由得哀叹,觉得自己还不如那些在旷野里随意奔走的犀牛和老虎:“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这两个“匪”不是否定词,而是代词,就是“彼”。“匪兕匪虎”就是那些犀牛、那些老虎。周朝的时候,华北平原已经没有这两种野兽了,所以由此可知他们已经到了长江流域一带。率者,随意也。“率彼旷野”,就是说那些犀牛和老虎,可以随意在旷野里面走来走去,这是羡慕野兽的自由,而我们这些征夫太可怜了,连这点自由都没有,而且白天夜晚都不得安宁。不暇者,没有空闲也。

最后一章,他又看到了狐狸,也是在生长茂盛的草丛里自由自在,而他们只能推着装有辎重的军车,在漫漫长路上艰难跋涉:“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芃读音péng,和蓬松的蓬意思相同,形容兽毛蓬松或草长得很茂盛。幽者,深也,幽草就是生长茂盛的草丛。栈者,棚也,车子上面搭了棚的车就叫栈车。这种车是四个轮子,大得很的,专门在战场上运送物资的,上面有棚栈是避免物资被淋湿。读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个士兵属于后勤队伍。这就是全诗一直没有提到如何打仗的原因。“周道”就是大道,我们已经讲过的。周道很长,征途也正长,这首诗没有写结尾,他无法结尾,就这样结束了:犀牛和老虎在旷野里随意走动,皮毛蓬松的狐狸在草丛间跳来跳去,一群被拉夫的农民,只能在路上推着那些大车艰难行进,长路漫漫,没有尽头。

在所有《诗经》的完整版本里面,《小雅》部分的最后一首诗,都是这首《何草不黄》。这首诗也确实写得很好:草色的不同,代表着季节的变换,交代了征夫们被拉夫的时间;视野里出现的野兽,反映了征途的漫长、与家乡的远隔;皮毛蓬松的狐狸,说明已到了深冬;还有野兽们的率性和随意,反衬着征夫们毫无自由的感叹和哀伤。身逢乱世的人,就是这样不幸,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战场上跑了一年,还没有尽头。所以元代的张养浩在他的《山坡羊》里面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难怪后世的人要做这样的总结,说是“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孔夫子把这首诗放在《小雅》的最后,是不是也表明他对这些征夫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呢?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