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瓠叶》原文赏析-诗经《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4:25

小雅·瓠叶原文

小雅·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

《小雅·瓠叶》原文赏析-诗经《雅》

小雅·瓠叶赏析

这首诗描写当时一般家庭的请客情形,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叫“君子之风”。

1.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2.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3.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4.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首先,他们请客不讲排场,全诗只出现了两种菜肴:一是瓠叶,就是葫芦瓜的嫩叶子,这是北方农民家庭常吃的蔬菜。幡者,翻也,“幡幡”就是叶子长了很多,随风招摇之状。这道菜的做法是“采之亨之”,就是摘下来煮熟而已。那时候亨、烹是同一个字,读音近pāng,烹者,煮也。第二种原料是兔子,“有兔斯首”,这个“斯首”相当于英语中间的the,就是一个冠词,“斯首”就是“有兔一只”的意思,不过主人把兔子做了三道菜:“炮之燔之”和“燔之炙之”,有三种不同的烹调方法。炮读音páo,就是把兔子放血以后,拿泥巴把它包成一团,再放到大火里面去烧,等它冷了把泥巴一打开,里面的肉就很香,这就叫“炮”。现在的“叫化鸡”,还是沿用这种做法,只是调味品用得比较多了。燔读音fán,也是用火烧,但是不用泥巴包,直接用铁签子把兔肉穿起来,在火上转着烧,有点像现在烤羊肉串的做法,这就叫“燔”。“炙”也是在火上烤,但略有不同,从“炙”的写法就知道,那是肉放在火上面烤,肉与火苗保持一定的距离。三种吃法,就这么一只兔子,简单得很。可见古代的君子请客,不在于多么奢华、排场,或者多么讲究营养,而是在于促进友谊,吃个友好气氛,不像现在的风气,一请客就大吃大喝,一桌花费成千上万。

菜肴很简单,喝的酒也就是自己家酿的醪糟酒。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种度数很高的蒸馏酒,所以“君子有酒”也只能是醪糟酒,就是把糯米蒸熟以后,包起来让它发酵,半个多月以后就熟了,就成了醪糟酒,也很简单。虽然吃的东西简单,但是君子之间的礼数是很注意的,我们从这首诗里面写的喝酒过程,就能知道。

在四章里面,有四次“君子有酒”,就是宾主之间不断端起酒来互敬,但它并不是一个单调的“喝”字,一共用了五个词:“酌言尝之”,“酌言献之”,“酌言酢之”和“酌言酬之”(这中间的“言”都是虚词,没有意义)。这个是很有讲究的。

“酌”是拿勺子去舀酒,因为蒸的酒在坛子里面,不能够抱着坛子直接倒酒,必须拿一个勺子伸到里面去取,舀出来再倒进酒杯里面,这个勺子舀酒的动作就叫“酌”。请看金文“酌”的写法:。左边是酒坛子,底下是尖的,这是因为坛子下半截要埋在土里面,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常温,否则温度变化太大了酒容易变味。坛子顶上是漏斗,因为醪糟酒有很多颗粒杂质,不过滤一下不便于饮用。右边是一只勺子,用它把酒舀起来就是“酌”。

最先是“酌言尝之”。这是主人家把醪糟酒舀起来,说是请大家尝尝,我们家今年新酿的醪糟酒可不可以?大家抿一小口,做一点评价,这个就是“尝”。第二杯酒就是“献”。虽然也是主人家端起酒杯来敬客人,但这次是很有礼貌、很有规矩地把酒献给客人。主人献了酒,客人就要回敬主人,所谓“礼尚往来”,就是要有来有往。客人回敬主人,这就叫“酢”。酢这个字,就是专门为饮酒礼节而造的。客人回敬主人以后,这个过场还没有完,主人还要来第二次敬客人,这就叫“酬”。现在这个酬已经和饮酒无关了,叫报酬,但是它仍然有一个酒坛子摆在旁边,所以我们能够明白最初造这个字的意思,是和酒有关系的。这样一个宾主来回互敬的过程,就叫“一酢一酬”。

这首诗虽然小,却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古时候君子的行为举止。就连饮酒这样一件小事,也应该遵守一些什么礼节,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君子的风格。不能是只图痛快,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有的人甚至吆五喝六、武抢扭拖的,那就完全失礼了。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