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祈父原文
小雅·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诗经
小雅·祈父赏析
这首诗虽然很短,但它写了一件惊人的大事情,就是边疆上打了大败仗,败兵跑回国都来,找到最高长官,要求给他们落实政策。他们找的官员是大司马,相当于今天的三军总司令兼国防部部长。“祈父”是周朝的士兵对大司马的尊称。祈通“圻”,就是国家的边境;“父”读音fǔ,通“甫”,男子的美称。把大司马叫“祈父”,相当于我们今天把那些元帅们称“朱老总”“彭老总”一样,既是尊重,还有亲切感,但并不是正式称呼。显然,这个跑去上诉的人和大司马关系还是比较近的,我们一看就明白:他是直接叫住最高首长在说话,连诉苦带质问,一连提了三个问题:
1.祈父,予王之爪牙。
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2.祈父,予王之爪士。
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3.祈父,亶不聪。
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一开始他是亮明身份:予者,我也;“王之爪牙”“王之爪士”都是指国王的近卫部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中央警卫团的官兵。在前两章中,他的质问非常有力:大司马,为什么把我弄到这么愁苦的境地——连住处都没有了,四处申诉还没人理睬,这要到什么时候才有个完?胡者,为何也;转予者,支配我、差遣我也;恤者,愁苦也。靡者,没有也;止居者,落脚之处也;底止是“到底”、“到头”、“有个结束”的意思。“牙”与“居”押韵。这样说着说着,这个前中央警卫团的卫士又动气、又伤心,说话就很冲了:大司马,你当真是耳朵聋了吗?我说这些你都听不到,这么久都不给我落实政策,搞得我连收入都没得,无法赡养我的老母亲,无法让她安度晚年,她都只好跑出去给人家当厨娘。这就是第三章的意思。亶在这里可以作“当真”来理解。聪者,听觉灵敏也,不聪就是聋。“亶不聪”就是“你当真聋了”!这个兵哥哥脾气还有点儿大,不晓得国防部长发脾气把他抓起来没有?大概没有,那样的话我们多半就看不到这首诗了。“之”在这里是动词,相当于英语的“go to”。这个尸不是指尸体,其本义是祭祀先人时那个扮演逝者的人,这里是掌管、负责之意;饔是熟食或早饭;尸饔就是做饭。最后这句就是说:我家里头还有老妈,我没有钱奉养她老人家,她只好去帮人煮饭。
这首诗极其简练,并没有什么场面的描写,直接通过请愿士兵的申诉话语,反映了一场群体性事件,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真是“以少少胜多多”。不要以为古时候老百姓都怕当官的,遇到事只有向当官的“跪求”。不是的。他被弄得困苦不堪的时候,一样要发怨气,士兵也可以质问国防部部长。何况这个兵哥哥又是当过王室禁卫军、见过世面的,觉得自己被搞成这个样子毫无道理,所以是理直气壮地质问。这样的语气很有个性,成为这首小诗的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