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鸿雁》原文赏析-诗经《雅》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4:11

小雅·鸿雁原文

小雅·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诗经

《小雅·鸿雁》原文赏析-诗经《雅》

小雅·鸿雁赏析

“鸿雁”究竟是什么?有人说鸿是天鹅,雁是大雁,不对,我专门查过:按动物学的分类,“雁”是雁鹅属,是个大类,“鸿”是其中一种体型比较大的大雁,还有一种比较小的叫野鹅。天鹅、大雁和野鹅体型都比较大,古人分不清楚,就统称“鸿雁”。

请大家注意这个“雁”字。它的异体字写作“鴈”,《诗经》原来的写法就是这样。里面原来是一只鸟,鸟的旁边立起一个人,说明它们的特点是飞行时排成“人”字。造字者又担心你读不出音,所以加一个声符“厂”,这个字不是工厂的“厂”,要读hǎn,是个象形字,本义是指山崖。

这首诗是写周天子派遣官员到基层赈灾,救济流民。流民这个概念,我们四川人感受不深。而在以前的河南,一发生灾害,特别是遇到饥荒,就有大量农民外出逃难。所谓流民,就是流亡他乡之民。周代经常发生战争和灾荒,所以有大量的流民。

全诗分为三章,所述之事不同,而“鸿雁”的形象在每一章开头反复出现,第一章里是“肃肃其羽”,就是振动着翅膀嗖嗖地飞。“肃肃”是象声词。第二章里是“集于中泽”,就是落脚在那些低湿之处。集者,栖止也。第三章里是“哀鸣嗷嗷”,就是发出悲哀的叫声。这些都和流民们苦难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说“哀鸿遍野”,出典就在这首诗。

1.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2.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3.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第一章的后面四句,是周天子在叮嘱前往赈灾的官员:你们到基层去救济灾荒,拯救百姓,要忙碌在野外的救灾一线,非常辛苦;你们要关怀那些灾民,要救助那些孤苦的人:“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之子”在这里是“那些人”的意思,指的是周天子派出去的这些官员。于征者,出发也;劬劳者,工作辛苦也;于野者,在野外也。周天子说:你们不是坐在大楼里遥控指挥,而是直接去救灾一线,和那些流亡的老百姓一样,要在野外生活,工作非常辛苦。这是周天子对这些救灾官员表示体恤。后面两句则是交代工作任务。“爰”是顺便;“及”是照顾;“哀”就是同情。“矜”的古音读guān,就是“鳏夫”的“鳏”,无夫曰寡,无妻曰鳏,少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这是要求这些官员,不但要拯救流亡他乡的饥民,同时要照顾那些鳏夫寡妇,想办法帮他们成家。可见当时这些官员的救灾工作,是很具体的。这一段也让我们知道一个真相:不要以为过去的官僚就不做事,救灾官员是要到第一线的,很可能住宿都是在野外搭个棚子凑合,是“劬劳于野”的。

第二章的后面四句,说明了这些工作的具体内容:“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垣者,墙也,“于垣”就是官员们在那里发动群众筑墙。筑墙做什么?修房子。修给什么人住?当然就是流亡的老百姓。“于”就是做事,官员现场监督着修,所以叫“之子于垣”。每一座房屋四面都要有围墙,救灾房要修很多,所以叫“百堵皆作”,百者,多也。“堵”是墙的单位,筑土墙要用特殊工具,叫墙板,每一板围起来的长度是旧制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七,筑五板就算一“堵”。百堵者,概言筑墙之多也。虽然这样忙起来很辛苦,但毕竟让灾民有地方住了,所以说“其究安宅”。究者,终究也。这一段也让我们知道:在周代,中央政府派出的救灾官员,必须这样亲力亲为,不能坐车转一圈就完了。如果古代的统治者全都不顾百姓死活,周朝的天下哪里能维持八百年!

最后一章很值得回味。诗人换了一个角度,站在灾民的角度在说话。“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是说灾民很苦,虽然有官员来帮他们修房子,管他们吃,肯定还有很多困难,有困难就要向上反映,于是他们就忍不住“哀鸣”。这样一来,官员就分成了两派。一种是“维此哲人,谓我劬劳”,是指有些官员很体谅百姓,认为灾民“哀鸣”是因为生活实在太苦了,这样的官员是聪明的,所以是“哲人”。还有些官员看法不同,说老百姓闹闹嚷嚷就是不安定因素,不能再行骄纵,这样的官员就很蠢,所以是“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这样的情况,我们现在都还经常能看到,官员里面是有这种分野的。

更多诗经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