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静女》原文赏析-诗经《风》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3:42

邶风·静女原文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

《邶风·静女》原文赏析-诗经《风》

邶风·静女赏析

这也是一首爱情诗,是从一个热恋中的男子的角度,写他和恋人的交往。根据本人的推测,这个“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靓”,静女就是漂亮的女子,并不是说一个很安静的女子。你们看“靓”和“静”的左边都是一个“青”字,是有道理的。

全诗三章,说的是三次见面的情形: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一开头就夸他的女朋友,说她不仅漂亮,而且脸色红润好看。姝者,女子脸色红润也,《说文解字》注的就是“从女朱声”,后来才读成shū的。这么好的女子,要和我约会:“俟我于城隅。”俟者,等待也;这里就是讲男女约会。在什么地方等我呢?城墙倒拐的地方,隅者,角落也,城墙从那里转弯,比较僻静。古代的男女约会,还是有一些顾忌,怕被人家看见,不免要躲躲藏藏、偷偷摸摸,不像现在,哪里都可以约会,还特别要到大庭广众之下去“晒幸福”。这个“隅”要读yú,是押着韵的。但是那个女子好像有点调皮,明明约了我,却又躲着不出来,逗得我都有点儿发急了:“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爱”,跟我们现在说的男女之爱是两回事,它不是love的意思,古代最初造这个“爱”字,是说心中有什么东西梗着了,相当于“妨碍”的“碍”,这里是躲藏起来的意思,所以《诗经》的另外一种版本里,这个爱字上面有个草字头,意思就是有所阻拦、有所遮蔽的。“搔首”是抠脑壳——那个小伙子一边抠脑壳,一边转来转去到处看:咦,她在哪里呢?“踟蹰”就是转圈子。为什么转圈子叫“踟蹰”呢?这又是一个双声连绵词,是从蜘蛛结网那里来的,因为蜘蛛结网就是不断绕圈子的。

前面夸了他女朋友的容颜,接下来就夸她的身材好;而且这次见面,那个美女还送了一支笔给他,他接过来一看,朱漆闪光,越看越美,简直就像宫廷里面的高级专用笔——这就是诗的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娈”是指身体有曲线,古人还是和现在一样,也注重身材,要讲究“三围”,其实这是人的本能。“贻”是赠送;“彤”是红颜色,“管”就是笔,竹子做的笔。那个女子选了一支非常好的笔送给他,这种信物选择相沿成习,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谈恋爱都是这样兴的,都是送一支英雄笔或者金星钢笔,还有更高级的送帕克笔,一样的。这句话引出了很多误会,汉代的那些经师认为,“彤管”在古代是皇宫里面的女官专用的——女官的工作就是专门记录皇帝每天做了些什么,记录所用的笔就叫彤管,所以郑玄就解释说,这首诗是写的宫廷里面的女官,正在记录皇宫里面的事情。其实哪有这种可能呢?我们可以推测:或者那支笔很像宫廷用的东西,就像我们现在拿到一个东西说“这是中南海里头的”,未必我们就在中南海;或者这简直就是这个男子爱屋及乌的想象。你看他后面接着就说:“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炜”是光明、光泽;这个“说”要读yuè,就是喜悦的悦;“怿”是欢喜;“女”是汝,指这支笔。——小伙子拿到这支笔,喜欢得不得了,看得它红光闪闪,不是彤管都会看作彤管的!

到了第三章,他们的关系更要深了。这个女子到郊外牧场去办事,专门给小伙子带回新鲜的食物,让他吃在嘴上甜在心里:“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牧”是指牧场,“荑”是什么呢?各位是城里长大的,可能没见过。乡间草场有一种叫巴茅的野生植物,它刚刚长出的嫩穗子,可以剥开来吃,又嫩又甜,就是“荑”,读音tí。这个女子亲手剥好甜蜜蜜的巴茅,带回来送给这个小伙儿。东西本身当然是甜,但这个爱情的表示更美、更甜,所以小伙子感到很幸福,先是赞叹“洵美且异”,然后又表白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洵”者,真是也;美在这里指美味;异者,奇特也;这个“女”还是“汝”,就指那个“荑”;这几句就是说:这个“荑”好吃得出奇,味道太美了;其实不是这个东西的味道真有那么美,因为它是那个漂亮女子亲手给我剥的!

恋爱中的人,爱屋及乌是很正常的,所以那个靓女送的笔被他看作“彤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