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妇诗(其一)原文
赠妇诗(其一)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汉·秦嘉
赠妇诗(其一)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生活在东汉桓帝年间的秦嘉。这时的东汉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了,政治腐败,边患不断,衰世乱象,此起彼伏。秦嘉这样的小官吏,生活都很困窘、痛苦,他流传后世的一组《赠妇诗》,就充满了感慨和哀伤。我们今天讲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秦嘉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三十岁左右,刚从上郡的“郡上计掾”调到洛阳做“黄门侍郎”。南北朝时候编选《玉台新咏》的徐陵,曾经提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寝疾”就是卧病在床。上郡位于今天的山西北部和陕西北部一带,郡治在肤施,就是后来的延安,秦嘉就在那里做“掾吏”,还算不上是“官”,只是“吏”,就是一个公务员。秦嘉的老家是陇西,就是现在的甘肃西北一带,他的太太也是家乡人,本来随他一起到了肤施,不久就得了病,他又公务繁忙,只好把妻子送回老家调养。我们根据徐陵的简述,再结合秦嘉在这首诗中的描写,可以大致设想是他到了洛阳后,本想回家乡去接他的太太,但上级不允许,他就安排了一辆车去接,没想到他太太已经病重,无法上路了。秦嘉没有办法,就写了这首诗送给他的太太。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这首诗一开始就是很深沉的感叹:“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朝露”是早上的露珠;“譬”是比如;“居世”就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叫“多屯蹇”?就是不顺利、艰难多。大家看这个“屯”字的篆文,就像地表下面的一棵小草,正在拼命挣扎要冲出地面,身子都挣弯了,才刚刚冒出一点芽芽。这就是“屯”字的本义。
再看这个“蹇”字,上面是阻塞的“塞”省去了下面的“土”(在文字学上就叫“从塞省”),下面是一个“足”,这是个象意字(也叫“会意”),就是行走不方便,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跛脚,走路都是一拐一拐的,艰难得很。秦嘉选这两个字,可见他对人生在世的体会,是阻塞很多、行走艰难。而且,人生又是这么短暂,就像早晨沾在草上的露水珠,太阳一出来就干了。这个比喻,后来被人反复借用,比如古诗十九首中第十三首,就有“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曹操的《短歌行》也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说明这种比喻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在希腊神话里,也说有一个美丽的仙女达芙涅,太阳神阿波罗看到她躺在一片草叶上,五彩闪光,被她的美丽迷住了,就跑去追她,结果他刚一走近,女神就消失了,变成了月桂树。“达芙涅”就是拉丁文的“露珠”。可见,认为美是很脆弱的,人生是很短暂的,这样的感受,无论东方人、西方人,心理都是相通的。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这是思念太太心切的秦嘉,对人生艰难更深切的体会。“忧艰”就是忧患和艰难,“欢会”是指他们夫妻那些美好的日子,“欢”是夫妻相爱,“会”是夫妻团圆。秦嘉说,这种欢会的日子也有,但是太少,而且来得太晚了,忧患和艰难却总是早早就到来。秦嘉和他太太还是一对年轻夫妻,感情又很好,却在短暂的团聚后不得不分居两地,面都见不到。这种分离来得这么早,现在他太太又卧病故乡,不晓得下一步还会怎么样?这些都让他牵肠挂肚,非常担忧,当然是很艰难、很痛苦的事情。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念”是考虑到,“奉”是接受任务,“役”就是出差,“时役”是突然发生的临时差遣,“尔”是指他太太。这两句是说,我受官家差遣,身不由己,又请不准假,无法回来看你,离你是越来越远了。这个“日”的古音要读“yù”,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愈来愈”的意思,屈原在《哀郢》中说“望故都之日远兮”,就是离开我的故乡一天比一天更遥远了。
秦嘉请不到假,就赶紧雇了一辆车,到老家去接他的太太,结果是空车去、空车回。为什么没有人?病重了,已经经不起旅途颠簸了。这就是“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我们讲《诗经》的时候说过,在古代,“子”也可以用来指女子,这里就是指他太太。大家想想,本来是满怀希望地等着车载人归,结果等回来一辆空车,而且还有更坏的消息,说是他太太病重,无法上路,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接下来这四句,就把秦嘉那种失落、难受的心情,写得凄凉无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这个“省”字要读“xǐng”,是动词,“省书”就是读信。秦嘉的太太是有文化的,给他写了一封信,秦嘉见不到人,就仔仔细细地读她太太的信。大家看这个省字的甲骨文:下面是一只眼睛,上面是翻起来的眼睫毛,它的本义就是瞪大了眼睛仔细看,我们说的“省悟”、“反省”、“省视”,都是用的这个意思。这个“饭”要读“fǎn”,也是动词,就是指吃饭。“劝”是劝解、劝慰;“勉”是勉励、开导;“凄怆”是凄惨、忧伤。秦嘉读信以后,得知太太病重,生死难料,非常难过,感到凄凉和忧伤,饭菜摆在旁边,他一口都吃不下去;孤身一人,独坐空房,又没有人来劝慰、开导,人生之孤独无助,莫此为甚啊!
秦嘉不仅整天都在忧伤,到了晚上也睡不着:“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华北平原的冬夜,一个人本来就很难入睡,现在又挂念病重的太太,秦嘉就更是辗转难眠。“展转”就是辗转,也是一个连绵词,指一个人翻来覆去睡不着,不得安宁。为什么还“伏枕”(就是趴在枕头上)呢?我们一想就能明白:这是在伏枕掩泣——因为怕哭出声来被人家听见,只能这样哭!
最后这两句,是从诗经的《邶风·柏舟》借用来的,但是比原诗写得更好:“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柏舟”里面那个诗人说的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秦嘉是说巨大的忧愁摆脱不了,没有尽头,大家看过那种念珠吗——数来数去永远都数不完,那就是“循环”;而且,这个忧愁又不像一床席子那样,我不可能把它卷一卷就搁到一边了。什么意思?——悲伤无穷无尽,无法收拾,无法排遣。
这样的诗,写的是最普通的夫妇之情,最带个人色彩的东西,而且这种事情是旁人无法为他消解的。秦嘉写得这么好!如果我是一个女子,哪个男子能够这样写封信给我,我都不枉自活了!
最后要请大家注意这首诗的脚韵。“蹇”、“晚”、“远”、“返”、“饭”、“勉”、“转”、“卷”,都是仄声。因为仄声发音比较短促,诗歌押仄声韵的不多。但是仄声有一种很微妙的音乐效果,更能够表现出感情的痛苦。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日相识……”全部押的是仄声韵(按古读音,“息”、“急”、“识”都是入声,也属仄声,我们四川的乐山—宜宾—泸州一带,至今还保留着这种读音)。这样的韵律,把失去丈夫又孤身飘零于战乱之世的李清照,在那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中的种种愁绪和哀伤,表达得特别到位。
中国古诗有特殊的音乐成分,它是融汇在诗的情感和意境之中的。虽然这种音乐成分不是诗的主体,但必须要有它,诗歌才能“入耳”,才能以音乐的形式进入读者的听觉。诗歌的形式,包括它的节奏、韵律、格律,都不能随意抛弃。离开这些形式,诗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