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以前,郑国有一个读书人,名缓,姓什么已难考察,后人叫他郑缓。郑缓离开故乡,考入一所大学,儒家办的,校址设在裘家祠堂。郑缓在校唪诵儒典,三年毕业,取得儒师资格。回乡办学,招收附近九村亲戚家的子弟,培养他们成为儒生。当时儒家并不吃香,吃香的是墨家,所以郑缓安排弟弟郑翟到外地读墨家办的大学。儒家墨家,道路不同,主义互异,常常论战。郑翟毕业回家,当然敌视郑缓。兄弟俩免不了主义冲突,常常在饭桌上打嘴仗。每次冲突,郑老太爷总是站在老二郑翟这边,批判老大郑缓。家中墨风压倒儒风,横扫长兄面子。如此冲突十年,郑缓恨父亲老不死,自杀抗议。郑缓死后,儒魂不散,托梦给郑老太爷,说:“你那个老二投靠墨家,完全是我一手造成的。自作自受哟!自讨苦吃哟!去看看我的坟墓吧,楸树、柏树结满了苦果哟!”
真是郑缓一手造成的吗?我看未见得吧。
大自然塑造人,给他天赋,亦即自然属性,而不给他人伪,亦即社会属性。有什么倾向的天赋,就会选择什么派别的人伪。一个人,扮演儒,扮演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不是谁安排的。郑翟如果没有墨派倾向的天赋,就不会染上墨派的人伪了。儒派迷信教育功能,认为儒典就能塑造儒生。这是贪天之功,看不见大自然的作用。郑缓也许相信自己功能特异,一手便能造个墨弟出来。他因此而怨弟,而恨父,而抗议,而自杀,未免可笑。在下庄周曾游齐国,到过济南。济南多泉,凿个浅井,便有泉水涌出。有个家伙在驿路旁凿得井泉,插个牌牌,上面写着“喝水莫忘凿井人”。过客饮了,必须给他价钱,还要喊他爷爷。有那些莽汉子既不给钱也不喊爷,他就要和人家打架。他说:“泉水是俺一手造出来的,绝不是什么天赋!”郑缓难道不是这样的人吗?当今战国时代,到哪里都能遇见怨气冲天的郑缓哟。这类家伙自以为是,稍有德养的人都会笑他们不明智,何况修道者呢。表面看,郑缓是自杀,其实是被杀。这类家伙违抗了大自然,犯有重罪,被判处死刑,或自己执行,或假手他人。古人说的逆天判刑,便是如此。
(流沙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