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原文“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句中二字做了篇名。本篇共九章,结构稍嫌松散,未能连贯主题。主题在发挥《内篇·人间世》处乱世之术,而归结于弃有取无。可注意者,有三章是写庄子本人的。后人据此猜测,这是庄周门徒写的。我想,既是文学作品,庄周也可以写他自己嘛。
第一章树无用,不挨刀,鹅同样也无用,却挨刀。这比《内篇·人间世》的坏木无用活到老,佳木有用被摧折,更深一层。庄周的回答是站在有用无用之间。乱世逼人滑头欺世,一至于斯。
第二章劝国王逃离鲁国,远投南海建德之国,那是原始蒙昧之邦。逃到那里,可以避祸,且过平民生活,不必再当国王,这样才得平安。主旨就在弃有取无,乃可保命。
第三章以捐款铸钟小事一例,说明官方实行无为,民间便能自治。若不逃国,这便是最佳的选择了。
第四章又小说化了,让孔子扮演隐士的角色,逃入山林去过原始生活,以无能代有为。这也是弃有取无嘛。
第五章孔子又扮演受教的角色,放弃利益,找回天性,得到快乐。本章说到假国灭亡,贤士林回抛掉玉璧,收养婴儿。玉璧代表利益,婴儿代表天性。一弃一取,正是修道入门。若说这是弃有取无,也通。
第六章庄子解释自己为何如此窝囊,面斥昏君乱相,展示人格刚强。这与他的避祸理论正好相反。他在书中劝人示弱装呆,全身远祸,显得圆滑。一旦置身现场,却又刚强如此,倔傲如此,殊可注意!
第七章又是小说化了的孔子。通过孔子之口,劝人勿受难酬之恩,方能免灾避祸,随遇而安。这仍然是弃有取无。
第八章螳螂捕蝉,怪鹊在后,庄周挽弓,园主追来。以此五物相克,比喻人间的食物链,一个收拾一个,乃见社会险恶,唯有走为上了。舍进取而逃走,还是弃有取无。
第九章衔接不上,不好解释。
(流沙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