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原文二字做了篇名。缮性,修复天性。
本篇强调心态恬静,自然合道,也就不看重得失与荣辱,能够自安于淡泊了。
第二章对远古蒙昧生活一味赞美,称为“至德之世”,而对后世文明社会却厉声谴责。庄周确实是反对社会进化论的,他认为社会愈往后愈糟糕。今人骂他“反动”,非无据也。其实他这样说,只是为了宣传他的无为主义罢了。
这样的人很不少吧,早在童年已被儒师灌了一脑袋的仁义礼乐,塞了一肚皮的富贵荣华。天性被扭曲了,正德被扳歪了。一副庸俗嘴脸,不好恭维他。现在据说醒悟,他要发愤求学以恢复天性,他要深刻反思以回归正德。问他:“求学学什么?”他答:“读儒圣的书。”问他:“反思怎样思?”他答:“听儒贤的话。”他哪知道,那些书愈读天性愈渺茫,那些话愈听正德愈遥远。糊涂虫是这类人的共名,我还能说什么。
古人修道,不在乎读不读,不在乎听不听,而在于恬静。安恬守静自然能培养出智慧来。智慧培养出来,不拿到社会上去滥用,还须用于自我反省。这便是用智慧反哺恬静了。智慧与恬静循环不已地互相促进,以恢复天性的和谐,从而得道。古人修道,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别人。别人得助,也许从此走上正路。但这种影响是潜默的,非强加的。以自己的德行强加给别人,只能扭曲别人的天性。
(流沙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