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原文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译文
译文1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哎,我真担心呀,双溪那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译文2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但我现在背井离乡,亲人也不在身边,什么事情也干不了。想向人诉说,但话还没说出口,泪就先流下来了。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呀,双溪那小小的蚱蜢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题解点评
评点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离乱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起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意味无穷,既写出此前风吹雨打、枝头的花朵落尽的情景,又写出此刻雨过天晴,尘土沾花散发出微微香气的韵味;既有雨天不得外出的苦闷之情,又有词人惜春自伤的感慨。“日晚倦梳头”点出词人此刻的心境: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面对此情此景,词人心中感慨万千,所以有“物是人非事事休”之语。“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写泪,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好似倾泻而出,感人肺腑。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词人先以“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作为转折的契机,造成一波三折的态势,增加了词的情致和波澜。起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为第一转折,刚刚词人还是泪流满面,但一听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她这个素来喜欢出游的人的兴致立刻被勾了出来,遂决定去那里划划船,散散心吧。前两句节奏明快,表现了词人一刹那的喜悦之情。但“也拟”二字使这种喜悦大打折扣,表明出游的打算只是词人的一时兴起。“只恐双溪舴艋舟”又是一转,“舴艋舟”直言船小,与上文的“轻舟”相呼应,也衬托出内心的愁苦之重。“载不动、许多愁”,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盘托出,意境深远。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此外,在表现手法上,本词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以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手法新颖,饶有特色。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赏析鉴赏
鉴赏
绍兴四年(1134),即“靖康之耻”发生后七年,词人的丈夫逝世后六年,词人辗转流落到金华,孤苦伶仃,连夫妻两人所珍爱的文物也多半丢失。面对这样的情景,词人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作此词,借春景一抒自己的悲苦情怀。
开篇两句写残春触动了词人的愁思。正值暮春时节,一阵风后,百花零落,泥土中尚有余香阵阵。“尘香”二字,写风势之凌厉,暗示自己处境之艰难。心中烦闷,无所聊赖,所以天已经很晚了词人还是没有心思梳头。“物是”二句写愁怨使人落泪。山河破碎,亲人离散,除了身边寥寥的几件昔日之物,一切都改变了,悲凉如许,自是令人黯然,想找人倾诉,可话未出口,已是泪落涟涟。“欲语泪先流”,这是悲极之状,心中痛到极点,欲说还休,泪流不止,以此可见词人心中悲极、痛极。
下片笔锋陡转,由倾诉哀情转写春光之好。“春尚好”、“泛轻舟”,笔意轻松活泼,节奏明快,把词人瞬间的愉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说”、“也拟”缀于句前,更让词的意境变得含蓄低回,这说明词人的游玩之念只是一时兴起,她并未真正从愁苦中脱离出来。“轻舟”为下文作好了铺垫。“只恐”以下二句,既是对上文的补充,又是一个强烈的起伏,极言伤怀之深切。这一句匠心独运、新奇别致,足可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秦观的“便是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相媲美。而且这一句还与上文的“双溪”、“轻舟”相呼应,情景交融,使词境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堪称妙笔生花。
这首《武陵春》是词人晚年的作品,用语质朴,生动感人,词句含蓄蕴藉,内涵丰富,意境幽远深沉,实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尤其是最后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宋词地图
双溪:位于浙江金华境内,因东港、南港两水在此汇合而得名,这里环境幽美,气候宜人。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祖籍济南章丘。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后嫁太学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生活舒适。宋金开战后,仓皇南渡,饱受流离之苦。她精通诗文书画,词写得尤好。词以南渡为界,前后风格迥异:之前多写闲适生活,词风缠绵;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之痛,词风转为慷慨悲壮。她用白描手法写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被后世称为“易安”体。著有《漱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