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译文
译文1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望着,回头嗅着青梅。
译文2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望着,回头嗅着青梅。
点绛唇·蹴罢秋千题解点评
评点
本词为李清照早年之作,是一首写少女情窦初萌的词。
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的情景,这时少女荡秋千的动作已经停止了,只见她“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在此处恰当而贴切。天真无忧的少女荡完秋千后,双手酸痛,却又懒得活动,写出少女的慵懒和可爱。“纤纤手”出自《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是指双手细嫩柔美,也点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年龄。“露浓花瘦”写少女身旁景色,此处是以景烘托出少女的娇媚,也点出了此时为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少女看见花上的露水,才感觉到“薄汗轻衣透”。她虽然身穿“轻衣”,但因荡秋千时过于用力,身上都出汗了,湿透了衣服。词人以白描的手法、生动而通俗的语言,将一个荡完秋千后的少女神态勾勒出来,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与一旁的花枝上缀着的晶莹美丽的露珠相映成辉,和谐而统一,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日早晨图画。
下片描写少女初见客人的情景。少女刚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这时忽然有客人拜访。“见有人来”,少女惊诧无比,低头看到自己的衣衫不整,于是连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写出少女匆忙的神态;“金钗溜”指少女头发散乱,金钗滑落坠地,写出慌忙躲避的表情。词中虽对访客不着一字,但从少女的表情和神态,可以断定对方肯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描绘了少女此时此刻的外部动作和内心活动。“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更为精妙,词人以极为简练的语言将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本词实为描写李清照闺中生活的词,词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这两位对幸福爱情与婚姻充满了憧憬的青年男女见面的一个场景,从中也可看出李清照闺中生活的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词作。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鉴赏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天真少女的闺情词。
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态。“慵”字用得极生动,似乎把少女心中的那丝哀愁和寂寥也带了出来。美人如玉,不用见其面,只是一双纤纤玉手,已可醉人。“露浓花瘦”,以花写人,两相对比,更显少女的娇态,她刚刚荡完秋千,轻轻喘息着,汗水湿透了纱衣。
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时的羞赧情状。“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生动传神,把少女见到陌生人时的那种慌张的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和羞走”三字,不仅写她内心的情感,同时也精细地刻画出她的举止动作。结尾“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更是难得的妙笔,动词连用,把少女天真烂漫而又调皮、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更写活了她想见客人而又不敢见,不敢见客人而又忍不住看看的微妙心理。这一片跌宕起伏,条理明晰,把一个青春期娇羞、顽皮的怀春少女的形象生动传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首词轻松活泼,风格明快,只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纯洁、羞涩的闺中少女形象,堪称杰作。
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祖籍济南章丘。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后嫁太学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生活舒适。宋金开战后,仓皇南渡,饱受流离之苦。她精通诗文书画,词写得尤好。词以南渡为界,前后风格迥异:之前多写闲适生活,词风缠绵;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之痛,词风转为慷慨悲壮。她用白描手法写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被后世称为“易安”体。著有《漱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