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双手》是一篇科普小品。科普,就是科学知识的普及,讲的是科学道理,但不是科学论文。科学论文的特点是,第一,要有独创的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学术价值;第二,很严密的论证;第三,运用了科学术语,其内涵往往与日常用语不同,一般读者难以看懂。而科学普及读物,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是给一般读者看的。因而它并不要求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只要把已经得到证实的科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让大众了解。大众是非专业的,因而不能用很专业的术语,而是把它转化为日常的语言,有时还要用比较感性的语言。当然,这种感性语言,和文学语言是有所不同的。文学语言可以超越客观的事实,以表达情感为主,而科普语言是理性的,虽然有感性,但只是辅助性的,不能超越客观事实。
本文的布局与之前分析过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样,是从多个角度,多种学科,分别进行阐述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化学、物理、生物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每一个方面都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来引导。而这一篇文章,则分别从手的生理结构功能,文化心理与健康疾病,还有手势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阐述。不过,本文并不是每一段都用同样的句子,而是以一个独立的小标题来引导。
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手:最完美的工具”,引导出手在发育过程中走向完善。
先讲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五周出现手,有蹼如鳍,11周关节甚至指甲都已发育完全,20周已经会用细嫩的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挠痒。值得注意的有两点。首先,用统计数字讲话很严谨,不仅有科学性,而且有趣味性,令人感到惊异,原来人还没有出生,手就有这样的功能了。其次,用细嫩的手指给自己挠痒,既是理性的表述,又有形象性,这正是科普语言的特点。
接下来,讲手的生理结构,换了一个角度,从人类的进化过程来讲,经过几百万年,才有了现代人的手的“精美的机械结构”。这个结构精美表现在哪里?复杂到有29块骨头,123条韧带,35条肌肉,30多条动脉。数据为什么要这样精确?一,说明手的机械结构很复杂;二,配合得好。数字是很枯燥的,但是又和人们的日常感觉大不相同。日常感觉中的手,是很简单的。冲击了日常感觉,就会引起读者的好奇,也就是趣味感。再把奇异的现象加以科学的说明,这种趣味就带有智慧的性质。这就是科学小品的生命,也就是智趣。
这一段文章,最后还有一小节,说手是人类躯体上三个最有特点的器官之一,其他两个是大脑和眼睛。这一节并没有揭示出手的内在秘密,而是把手放到一个系统中去讲。由于其他两个都显而易见的重要,就提高了手在读者感觉中的重要性。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来说,有两种。一是分析对象的内在结构,二是将完整的对象放到它所属的完整系统中去。虽然没有分析,却显示了新的意义。
文章的第二个标题是“手:文明的反映”。只要对这个标题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手的说明又换了一个角度。不是从生理、机械的(客观的)角度,而是从文明、文化、人文的角度,也就是主观的角度来研究手的奥秘,阐明手的意义和价值。
说明这一点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远古人类心目中,手有宗教的意义,和神的世界、神的权力有关;二是东方人(中国和印度)看手相,就是把手掌上的纹路和人的命运(健康、财富、爱情等)联系在一起,而在古希腊人那里,五个手指不但有不同的生理功能,而且各有不同的文化心理的意义,如力量、方向、侮辱、医疗等。
第三个标题“手:与健康关联”,所说的并不像前面那样具有普遍的规律性,而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无名指、食指的长短与性别、职业的关系,还有某种必然性。而手指与乳腺癌、心脏病和孤僻症的关系,显然有点勉强,作者在行文的时候,也很注意分寸,只是说有“可能性”。这虽然很有趣,但是其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没有明确的数据,可信度就不高了。这一段,不能算是本文的精彩之处。
当然这并不是说,表达的深度,一定要有数据。在下面一个标题“手:充分表达感情”后面,主要讲述的是人手与猿手的区别,在于能否以大拇指与食指尤其是与中指、无名指作圆圈式的对合。这个功能上的区别是很重要的。但是文章没有细讲,可能是限于篇幅。接着讲人的手势不但与猿相比有无与伦比的优越,而且在表达感情上有极其微妙的功能。这就又一次从物理生理的层面深入到心理文化的层面了:
有时一个温柔的爱抚胜过千言万语。原始人类曾经用全身各个部位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在有了口头语言之后,最初的肢体语言都逐渐被淘汰,除了手势。
这不但很有趣,而且很深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手的功能好像就是实用性,手的精巧结构保证了人能够进行复杂的劳动。而这里却指出了手的表情功能,这种功能属于符号、文化的范畴。
本文的深邃之处,还在于强调了手势不但是语言符号的补充,而且指出:
研究发现,在说话时做手势有助于思考、表达和记忆。
心理、生理机制之所以和文化符号功能如此密切相关,就是因为其间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
本文作为科普文章,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多方面的拓展。它不像《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那样层层深入、不断分析下去,而是向多方面展开。科普文章并不一定追求深度,但是很讲究知识的广度。多方面的展示方法,有利于多元性知识资源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