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的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3:12

空城计作品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空城计作品按语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

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恟惧。以张守珪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珪曰:“徒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

又如齐祖珽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珽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座街巷,禁断行人,鸡犬不乱鸣吠。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珽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登时走散。

空城计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原文译文

兵力空虚时,就故意显示防备空虚的样子,使敌人在疑惑中产生新的疑惑。用这种以柔敌刚的方法对付强大的敌人,是奇计中的奇计。

空城计按语译文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用兵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空虚,就显示出空虚,诸葛亮之后,运用此计的人有不少。

例如,吐蕃人攻陷了瓜州,守将王君焕战死,河西地区百姓十分惊慌。这时张守珪被任命为瓜州刺史,他带领一部分民众去修复城墙。筑墙夹板两端的木桩刚刚立好,吐蕃人又来突袭。这时没有防御的武器,城里的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毫无斗志。这时张守珪对大家说:“敌众我寡,战乱的创伤还没有平复,不能用弓箭和石头去硬拼,必须用智谋来战胜敌人。”于是他命人在城墙上面摆好了酒席,让将士们在上面饮酒作乐。吐蕃人因此怀疑城中有埋伏,不敢向前进攻,从而撤退了。

又如,北齐祖珽被任命为北徐州刺史。刚到任就遇陈军入侵,当地的老百姓也有大多数起来造反。祖珽下令不关城门,并让守城的士兵一律撤下,静坐在大街小巷中,禁止行人通行,全城顿时一片寂然,鸡鸣狗吠声音不乱。陈军没有探听到城中的情况,摸不清城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怀疑北齐军都已撤离,只剩下一座空城,所以就没有什么防备了。就在这时,祖珽命令城中士兵大叫,同时锣鼓喧天,陈军大惊,不一会儿就逃散了。

空城计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作品注释

虚者虚之: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让它空虚的意思。

刚柔之际:语出《周易·解》卦。《解》卦中的《象》辞说:“刚柔之际,义无咎也。”原义为阳刚与阴柔相交之际,其中的道理没有什么过错。这里指以阴敌刚,是奇计中的奇计。

兵无常势:用兵没有固定的模式。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吐蕃:唐代一国名。

瓜州:今甘肃安西县。

王君焕:唐代开元时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因打败吐蕃有功,升为大将军。吐蕃攻陷了瓜州、回纥等部叛乱时,王君焕因力战而死。

张守珪:唐代开元时为瓜州刺史,因打败吐蕃有功,官升至辅国大将军。

版干裁立:打土墙的木桩刚刚架好。版,筑土墙用的夹墙板。干,夹墙板两头所立的木桩。裁,通“才”,仅仅,刚刚。

疮痍:遭受战乱之后的景象。

权道:权谋,计谋。

祖珽:北齐人,曾担任北徐州刺史,陈寇进犯时,祖珽孤军战守,使徐州得以保全。

北徐州:北齐设置,在今安徽凤阳东北部。

陈寇:公元573年,南朝陈宣帝派10万大军进攻北齐,《北齐书》称之为“陈寇”。陈,指南朝的陈。寇,骚扰,侵犯。

陴:城上的矮墙。

空城计计名探源

春秋时期,楚文王死后,其弟公子元任楚国令尹。公子元时常想占有漂亮的文夫人。为讨文夫人的欢心,他决定显显自己的能耐,建立一番功勋。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600乘前去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当时郑国都城内的兵力十分空虚,根本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决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上卿叔詹说:“请和与死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郑国和齐国有盟约,如今郑国有难,齐国定会出兵相助。但若只是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要讨好文夫人,所以他一定急于求成,而且特别害怕失败。如今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国君听了叔詹的计策之后,对叔詹大为称赞,并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做起了安排。他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又令城中所有店铺照常营业,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出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一副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先到达郑国都城城下的楚军先锋,见此情景,顿时生疑,担心城中有埋伏,于是不敢妄动。公子元赶到城下后,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约看见郑国的战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于是按兵不动。

而齐国在接到郑国的求援信之后,联合鲁、宋两国准备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援兵一到,楚军定不能胜,当即决定撤军。他担心撤退时遭受郑军追击,于是下令所有营寨都不拆,全军连夜撤离。

次日清晨,叔詹登城一望,笑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中旌旗招展,皆不信。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么多飞鸟在上空盘旋呢?他也想用空城计欺骗我,实际上早已撤兵了。”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空城计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经典实例

实例一:李广巧计退匈奴

西汉时期,逐渐强大的北方匈奴,不断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被任命为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途中遇到三个匈奴兵偷袭,受伤而回。李广知道后大怒不已,亲率100名骑兵前去追击。追了几十里才追上,斩杀两个,活捉了一个。正准备回营时,李广忽然发现前方有数千名匈奴骑兵迎面而来。同一时刻,匈奴队伍也看到了李广,但见李广仅百名骑兵,以为其是诱敌的先锋部队,都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看到部下骑兵都神色慌张,李广说道:“现在我们只有百名骑兵,且离大营有几十里。如果我们逃跑,匈奴大军定会知道我们只有这一百人,他们肯定会来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匈奴人就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在后方,他们反而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远的地方,李广下令全军下马休息。接着,李广让士兵们都卸下马鞍,到草地上去休息,让战马们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

匈奴部将都感到十分奇怪,于是派出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全军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直到天黑,李广的人马仍毫无动静。匈奴部将见此情形,都认为附近定有伏兵,李广才会如此胸有成竹,于是趁着天黑,慌慌张张地引兵逃跑了。于是第二天,李广的百名骑兵带着一名匈奴俘虏安全返回大营。

实例二:诸葛亮巧施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阳平。不久之后,诸葛亮派大将魏延率大军东下,仅留1万人守阳平城。这时,魏兵统帅司马懿亲率20万大军逼近阳平城。诸葛亮知道此时叫魏延回军为时已晚,若弃城而逃,也会很快被魏兵追上。他深知司马懿多疑,于是精心布置了一个空城计:命所有士兵隐蔽起来,大开四面城门,挑选20名老弱士兵扮作百姓在街上洒水扫地。

魏兵先头部队来到阳平城下,看到这种情形,立即止住了脚步,派人回报统帅司马懿。司马懿上前观望,只见20名百姓旁若无人地低头扫地,毫无敌军压境的惊慌。再看城头之上,诸葛亮身披鹤氅,镇定自若地弹琴。司马懿立即下令全军撤退。司马昭劝父亲说:“也许城里并没有士兵,这一切都是诸葛亮故弄玄虚,来骗我们的。”司马懿自信地说:“诸葛亮向来办事谨慎。今天却四门大开,城内必有埋伏。若我们贸然进城,必然会中他的诡计。不要耽误时间了,赶快退兵!”

等司马懿知道阳平城的虚实之后,诸葛亮早已做好了防备,司马懿后悔不已,大叹智慧不如诸葛亮。

实例三:木牌地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天,苏联红军上尉高策里泽领导的突击小分队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那就是在德军的一条给养运输通道上布雷。但是,当时高策里泽小分队的手里已没有地雷了,如果等地雷从别处运来,又会错失良机。

突然,高策里泽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先是命令士兵做了许多小木牌,并在木牌上用德文写上“小心!地雷!”的字样,等到天黑后,再率领小分队潜过德军防线,偷偷把这些木牌插在需要布雷的那条公路上。天亮后,德军的运输车走上那条公路后,发现了插在路上的木牌,司机感到很奇怪,于是下车察看。司机们看清木牌上的字后,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前进。不一会儿,公路上就堵满了装有军用物资的德军汽车。等待多时的红军炮兵立即对其进行炮击。顷刻间,德军的运输车几乎全部被毁。

更多三十六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