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捉贼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的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3:07

关门捉贼作品原文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关门捉贼作品按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

《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

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也。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关门捉贼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的故事

关门捉贼原文译文

对弱小或是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围困他。如果让他逃脱,就对我方不利。

关门捉贼按语译文

捉贼时必须要关门,这并不是害怕他逃走,而是怕他逃走后又被别人抓去。而且,对于已经逃走的贼不可以再去追赶,以免中了贼的诱兵之计。所谓“贼”,就是指那些性情狡猾、善于突袭、神出鬼没的部队,他们的目的就是使我方疲惫不堪。

《吴子兵法》说:“现在让一个亡命之徒隐藏到广阔的野外,尽管让1000个人去追捕他,追捕者没有一个不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怕贼突然跳出来伤害自己。所以,只要有一个不怕死的,就足以让1000个人害怕。”

追击贼,只要贼有逃脱的机会,他就必然会以死相拼;如果截断了他的退路,他就必然会被捉住。因此,对付小股敌人,就必须围困住他,如果办不到,就放走他。

关门捉贼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的故事

关门捉贼作品注释

小敌困之:对弱小或是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围困他。

剥,不利有攸往:语出《周易·剥》卦:“剥,不利有攸往。”原意是:《剥》卦说,不利于前往行动。《剥》卦中的《彖》辞说:“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意思是阳气被阴气剥落,阴弱的力量变成强刚的力量,小人的势力增强,不利于有所前往。这里指小股敌人原本是阴弱不堪一击的,但如果让他们逃脱,他们便变成强刚的难以攻克的力量。

逸:逃跑。

奇兵:使用袭击战术的部队。

游兵:作战机动灵活的部队。《草庐经略·游兵》:“游兵者,谓其无定在也。必士果锐而骑超捷,将勇悍而善应变。时而东,复时而西;时而出,复时而入。敌怒而迎,我引而退;敌倦而息,我临而扰。击其左,击其右,击其前,复击其后,击其懈弛而无备,仓卒难救。”

《吴子》:即《吴子兵法》,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著。事实上,吴起所著的兵书《吴起兵法》已散佚,现有的《吴子兵法》疑为后人伪作。本文所引见《吴子兵法·励士第六》。

枭视:猫头鹰白天看东西视而不见。

狼顾:狼行走时,为防被袭,总是习惯性地东张西望。

投命:拼命,不怕死。

关门捉贼计名探源

此计计名语源不详。

战国后期,秦国攻打赵国,在长平受阻。长平守将是赵国名将廉颇,他见秦军势力强大,便令部队坚壁固守,不与秦军交战。两军相持4个多月后,秦军仍拿不下长平。这时,范睢向秦王献计,可用离间法让赵王怀疑廉颇,从而调走廉颇。秦王从之。

果然,赵王中计,调回廉颇,然后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接任廉颇守长平。赵括到长平后,主张与秦军正面决战。秦将白起故意让赵括取得了几次小胜,以使赵括骄傲自满。果然,打了胜的赵括得意忘形,还派人到秦营下战书。白起见计谋见效,立即分兵几路,形成对赵括军的包围圈。

第二天,赵括亲率40万大军前来与秦兵决战。秦军又诈败,赵括毫不怀疑,立即命令大军追击,一直追到了秦壁。秦军坚守不出,赵括一连数日也攻克不下,只得退兵。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营早已被秦军攻占,粮道也被秦军截断。此时的他,已被赵军团团包围。46天后,赵军绝粮,士兵杀人相食,赵括只得拼命突围,但在白起的严密部署之下,多次突围都失败了,最后,赵括中箭身亡。赵军大乱。

关门捉贼的意思,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的故事

关门捉贼经典实例

实例一:黄巢回师长安城

公元880年,黄巢率起义军攻下东都洛阳,唐都长安危在旦夕。唐僖宗见势不妙,便带着文武大臣向陕西兴元方向逃跑。长安城中空虚,起义军很快便占领了长安。

黄巢进入长安后,并没有对唐僖宗进行追击,而是立即自立为帝,开始享受当皇帝的滋味,这让逃到成都后的唐僖宗得到了喘息和休整的时间。唐僖宗在兴元积极训练士卒,调集军队,准备反攻。

第二年,唐军在凤翔一战中大获全胜,之后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急欲夺功。而黄巢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制订了以退为进、关门捉贼的军事策略。五月初六,黄巢亲率所有起义军退出长安城,命众将士露宿于霸上。唐军杀入长安城时,见城内没有一个起义军,意志立刻松懈下来,甚至开始大肆奸淫虏掠。就在这时,起义军迅速回师长安城,把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这时的唐军将士个个都是金银财物满袋,毫无心思打仗,而起义军则精神饱满,杀得唐军尸横遍野。长安城又回到了黄巢手中。

实例二:俞大猷献计歼倭寇

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组织2万多名武土,屯集于松江拓林,在中国沿海一带肆意掠夺,以致当地民不聊生。

明世宗闻报后大怒,立即派右都御史张经前赴沿海地区剿除倭寇。苏松副总兵俞大猷向张经建议说:“倭寇势众,且占据有利位置。如果强攻,倭寇定然乘船入海而逃。况且我军新集,恐怕会力不从心。所以我军应采取‘关门捉贼’之良策。先派兵守住倭寇的必经之路,再密令一支队伍深入敌后,断绝其水路。待倭寇进入圈套后,我军再前后夹击,势必破敌。”张经听后,对俞大猷的建议大为赞赏,当下便令俞大猷、邹继芳、汤克宽兵分三路,分别把守金山卫、闵港、乍浦三地,暂时按兵不动,又檄令永顺、保靖两军联合围剿。

永顺、保靖两军依令按时到达,一声炮响,各路人马争相杀倭寇。俞大猷更是一马当先,所向披靡。此次战役,明军围倭寇于王江泾,斩杀2000多名倭寇,余下的倭寇皆四散逃命。

实例三:日本海军沉船堵口

1905年,日俄海战爆发后,整个战局对俄国十分不利。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卡罗夫又因旗舰触雷而葬身鱼腹,太平洋舰队好几艘主力舰连遭重创。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俄国沙皇决定派俄国当时最强的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增援太平洋舰队。太平洋舰队接到消息后,兴奋不已,打算在波罗的海舰队到来之前,凭借固若金汤的旅顺港紧守不出。这对日本联合舰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因为日本联合舰队只对俄国太平洋舰队是占据优势的,但如果俄国两大舰队会合,日本联合舰队肯定不是对手,所以日本联合舰队打算在波罗的海舰队到来之前解决太平洋舰队,然后再以逸待劳,迎战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日本联合舰队决定在俄国盘踞的旅顺港入口处沉船,来封锁躲在港内的太平洋舰队。所谓“沉船堵口”就是在商船上载满石块,并用水泥浇灌加固,然后让商船自沉在港口的最窄处。

日本人接连在旅顺港进行了三次“沉船堵口”,自沉商船20多艘,基本上堵住了旅顺港口。紧接着,日本陆军便开始强攻旅顺。但因为俄国人的大力清理疏通,日本“沉船堵口”的战略目的最终并没有达到。

更多三十六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