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意思,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的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2:53

以逸待劳作品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以逸待劳作品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以逸待劳的意思,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的故事

以逸待劳原文译文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要出兵直接攻打;可以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使敌人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以逸待劳按语译文

这就是调动敌人的方法。兵书上说:“凡是先到战场等待敌人的一方,就会安逸而精力充沛,后赶到阵地仓促应战的一方,必然会显得疲劳困顿。所以善于打仗的人,都会调动敌人而不会被敌人调动。”兵书上讲的是如何应敌的问题,这里讲的是如何抓住主动权,它的要点并不是让人选好地形来等待敌人,而是泛指以简便控制繁难,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应大变,以静制动,以小变动来应付大的变动,以抓住中心环节来应付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寓兵于民,这实际上是在备战;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戍守雁门关,很长时间都不与匈奴交战,实际上却是在积极备战,后来一交战便大破了匈奴。

以逸待劳的意思,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的故事

以逸待劳作品注释

困敌之势: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境地。困,造成困境。势,势力,实力。

损刚益柔:语出《周易·损》卦。“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法则。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比喻敌人,以“柔”比喻自己,意为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致:调动。

以枢应环:以抓住中心环节来应付周围环境的变化。枢,中心。

以逸待劳计名探源

此计出自孙武《孙子兵法·军争篇》:“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以逸待劳的意思,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的故事

以逸待劳经典实例

实例一:曹刿三鼓后胜敌

公元前684年,齐国背弃盟约,入侵鲁国。齐鲁两军在长勺相遇。鲁庄公御驾亲征,旁边坐着参谋曹刿。对面的齐军早已摆开架式,只等作战的鼓声擂响。

不一会儿,齐军便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士兵如潮水般冲向鲁军。鲁庄公也想下令擂鼓出击,却被曹刿制止了。曹刿解释道:“现在敌人锐气正盛,我军只可严阵以待,不得急躁。”鲁庄公从之。齐军一齐冲过来,却如碰到铁壁一般冲不垮的鲁军,只得撤退。

不久,齐军再次擂鼓冲锋,鲁军依然坚守着,铁壁似乎更坚硬了。

随着一声令下,齐军的战鼓第三次像雷声一样响彻战场。但这时的齐军虽然口中大声叫喊着,心里却认为鲁军不敢出击,斗志也无形中松懈了下来。就在这时,曹刿对鲁庄公说:“是出击的时候了!”于是,久已待命的鲁军将士们大喊着向齐军冲去。齐军临场遇变而纷纷变得慌乱起来,被杀得七零八散大败而逃。

鲁庄公见敌人逃跑,忙下令乘胜追击。曹刿又一次制止道:“别忙,再等一会儿。”说完,他跳下车,看看地上的车辙马迹,又站在车顶上向逃走的齐军远望了一阵,然后说:“现在可以去追击了。”鲁军乘胜追击,很快就将齐军赶回了齐国,俘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

在庆功宴会上,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在敌人击鼓三次后才出击?”

曹刿答道:“打仗,都是靠士兵们的一股勇气。第一次击鼓时的齐军,士气最旺,就像一群猛虎下山,这个时候切不可硬碰;第二次击鼓时的齐军,斗志开始松懈,但士气还是旺盛;到第三次击鼓时的齐军,士气低落,战斗力骤减。而这时我军是初次鸣鼓进攻,士气最旺,策新羁之马,攻疲乏之敌,自然就可以旗开得胜。”

鲁庄公恍然大悟,接着问道:“可是,当齐军败退时,你阻止我下令追击,待望过天、看过地之后又允许追击,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曹刿答道:“兵者,诡道也。齐军诡计多端,如果败走有诈,诱我追击,就可能中了他们的埋伏。因此,我下车仔细察看了他们的车辙和马迹,发现他们的车辙和马迹都非常乱,这就证明齐军是仓皇逃跑的。远远望去,齐军旗帜歪倒、阵形凌乱,这就说明他们确实是打了败仗。在这种情况下,我才敢让我军大胆追击。”

鲁庄公听了曹刿这番话,对曹刿大加赞赏,并赐给了曹刿一杯胜利酒。

实例二:元昊智退辽兵

1044年,辽兴宗亲自率领骑兵10万讨伐西夏,一路直接攻到了贺兰山下。而当时的西夏国皇帝元昊自知不敌,只好施行缓兵之计,亲自率众将到辽营“请罪”,请求辽军后撤。辽兴宗见元昊态度恭谨,便有了罢兵议和的打算。但辽国大将萧惠不愿错过这个大好机会,于是他趁辽兴宗还没有下定决心之时,便率军对西夏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元昊见辽军势盛,难以硬拼,就采用了疲劳战的办法,与辽军周旋。他下令西夏军主动后撤30里,并命人将沿途的野草点燃,以阻挡辽军的追击。当地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火势很快就蔓延开来,辽军将士根本无法前行。就这样,元昊接连后撤了3次,使得辽军人困马乏,饥饿难忍。辽兴宗见势不妙,马上就同意与西夏议和了。

但此时元昊却改变了主意,他决心要与辽军一决雌雄。接下来的几天,元昊命令西夏军继续采用疲劳战消耗辽军,很快,辽军将士们就变得疲惫不堪了,而西夏军则以逸待劳,士气高涨。随着元昊一声令下,西夏军开始全面反攻,一举便击溃辽军。

实例三:丰臣秀吉攻城不动刀枪

日本有名的武将丰臣秀吉早年投身在远江的今川义元麾下,因不受重视便转到尾张的织田信长手下当差。但因丰臣秀吉其貌不扬,一开始也未能引起织田信长的注意。

一天,织田信长所在的清州城倒塌了近200米的城墙,20多天过后仍未修复。丰臣秀吉见状,感叹督修的方法不当。织田信长知道后,便命丰臣秀吉负责督修。丰臣秀吉受命后,将倒塌的城墙分成10小段,分别承包给当地的民工,结果第二天城墙便修好了。从此,织田信长便对丰臣秀吉刮目相看。

1566年,织田信长出兵进攻美浓国。然而因尾张与美浓之间河道纵横,不利于排兵布阵,织田信长屡攻屡败。于是,织田信长命丰臣秀吉在河流汇合处——墨股筑城。墨股地势低洼而潮湿,又处在敌军阵前,在此筑城十分困难,但丰臣秀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而进一步博得了织田信长的赏识。

1580年,丰臣秀吉已经是织田信长手下的得力部将。织田信长命他围攻鸟取城。鸟取城建在海拔260米的久松山上,易守难攻。丰臣秀吉观察周围的形势之后,命令士兵将鸟取城方圆3里之内的田地全部毁掉,并在四周筑起了坚固的栅栏,在河中打入乱桩,在水底结网,从而切断了鸟取城的粮源,将鸟取城变成了一座孤城。起初,敌军杀马为食,马吃光了便以草木为食。城中经常有饿鬼样的男女哭叫着翻跃栅栏,都被丰臣秀吉用炮火轰倒。

草木吃完之后,饿得红眼的敌军便吃同伴的尸体。很快,鸟取城便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就这样,丰臣秀吉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攻占了鸟取城。

更多三十六计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