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观察使作品原文
唐观察使
南宋·洪迈
唐世于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采访处置使,治于所部之大郡。既又改为观察,其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分天下为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访察善恶,举其大纲。然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势不胜其重,能生杀人,或专私其所领州,而虐视支郡。元结为道州刺史,作《舂陵行》,以为“诸使诛求符牒二百余通”,又作《贼退示官吏》一篇,以为“忍苦裒敛”。阳城守道州,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又遣判官督赋,城自囚于狱。判官去,复遣官来按举。韩愈《送许郢州序》云:“为刺史者常私于其民,不以实应乎府,为观察使者常急于其赋,不以情信乎州,财已竭而敛不休,人已穷而赋愈急。”韩皋为浙西观察使,封杖决安吉令孙澥至死。一时所行大抵类此,然每道不过一使临之耳。今之州郡控制按刺者,率五六人,而台省不预,毁誉善否,随其意好,又非唐日一观察使比也。
唐观察使作品注释
治于所部之大郡:治理各道的大郡。
无所不领:没有什么不管的。
裒敛:聚敛财物。
毁誉善否:诽谤或者称赞。
唐观察使作品译文
唐代在各道设置按察使,后来改为采访处置使,治理各道的大郡。既而又改为观察使,有军队的地方,即设置节度使。唐代划分全国为四十多道,大的管辖十多个州,小的管辖二三个州,仅命令他访察善恶,总领一道的大事。但是他们连兵甲、财赋、民俗之类的事情都管,称之为都府,权势极重,有生杀大权,或专门偏私他所在的州,而侵害其他各州。元结任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时,曾作有《舂陵行》一篇,认为“各使索要传达命令的凭证有二百多道”,又作《贼退示官吏》一篇,认为观察使“忍心百姓痛苦加以聚敛”。阳城为道州刺史时,官府对赋税不定时加以征收,观察使屡次责备其失职,还派遣判官亲自监督收税,阳城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把自己囚禁于狱中。判官走了以后,观察使又派遣官吏来审查。韩愈《送许郢州序》说:“任刺史的人常常偏私于本州百姓,不以实情上报于府,任观察使的人常常急于收取赋税,不以实情对待州府,财力已经枯竭而赋敛不止,人民已经十分贫穷而税收更加紧急。”韩皋为浙西观察使时,用大杖将安吉县令孙澥打死。一时所为大致如此,但当时每道不过一个观察使。现在的州郡控制按察使、刺史的人通常是五六人,而台省官吏不加干预,诽谤也好,称赞也好,随他们的情趣,这又不是唐代一个观察使可以相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