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之书作品原文
武成之书
南宋·洪迈
孔子言:“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所谓服事者,美其能于纣之世尽臣道也。而《史记·周本纪》云:“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其后改法度,制正朔,后尊古公、公季为王。”是说之非,自唐梁肃至于欧阳、东坡公、孙明复皆尝著论,然其失自《武成》始也。孟子曰:“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今考其书,云“大王肇基王迹,文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及武王自称曰“周王发”,皆纣尚在位之辞。且大王居分,犹为狄所迫逐,安有“肇基王迹”之事?文王但称西伯,焉得言“诞膺天命”乎?武王未代商,已称周王,可乎?则《武成》之书不可尽信,非止“血流漂杵”一端也。至编简舛误,特其小小者云。
武成之书作品注释
服事:五服之内所封诸侯定期朝贡,各依服数以事天子。也泛指尽臣道。
美其能于纣之世尽臣道:赞美周能在殷纣王统治时期做到尽臣子的道义。
制正朔:制定历法。
肇基:刚刚创立基业。
膺:服膺,禀受。
方夏:华夏四方。
血流漂杵:形容战争的惨烈,征战双方直杀得血流成河,连盾牌都漂了起来。
编简:书籍编纂。
舛误:错误。
武成之书作品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了。三分天下拥有了其中的两部分,还来服侍殷朝。”这里所说的“服侍”,是赞美周能在殷纣王统治时期尽力做到臣子的道义。而《史记·周本纪》说:“西伯在禀受天命那年就已称王,并开始掌握裁断虞国、芮国诉讼的大权,接着修改法律、制度,制定历法,追尊古公侠父、公刘为先王。”这种说法的错误,从唐朝梁肃到宋代欧阳修、苏东坡、孙明复都曾著文指出过。然而它的失实是从《武成》这部书开始的。孟子说:“我对于《武成》这部书,只取用其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现在考察这部书,其中“大王开始奠定王业的根基,文王诞生禀受天命,来安抚华夏四方”,以及武王自称“周武王姬发”等,都是殷纣王尚且还在位时的话。而且大王古公佚父的时候,还常常被戎狄胁迫追逐,哪有“开始奠定王业根基”的事呢?周文王当时只称西伯,怎么能说“诞生禀受天命”呢?周武王还未取代商朝就已经称周王,这可能吗?所以《武成》这部书不可全信,还不只是像“血流漂杵”这样一两处失真的记载。至于该书体例编纂的错乱,倒是小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