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汤武之事原文翻译-(南宋)洪迈作品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4 01:12

汤武之事作品原文

汤武之事

南宋·洪迈

汤、武之事,古人言之多矣。惟汉辕固、黄生争辩最详。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固曰:“不然,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今桀、纣虽失道,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反因过而诛之,非杀而何?”景帝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未为愚。”遂罢。颜师古注云:“言汤、武为杀,是背经义,故以马肝为喻也。”《东坡志林》云:“武王非圣人也,昔孔子盖罪汤、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孔子予之,其罪武王也甚矣。至孟轲始乱之,使当时有良史,南巢之事,必以叛书;牧野之事,必以弑书。汤、武仁人也,必将为法受恶。”可谓至论。然予窃考孔子之序《书》,明言伊相汤伐桀,成汤放桀于南巢;武王伐商,武王胜商杀受,各蔽以一语,而大指皎如,所谓六艺折衷,无待于良史复书也。

容斋随笔·汤武之事原文翻译-(南宋)洪迈作品

汤武之事作品注释

汤、武非受命,乃杀也:商汤和周武王并不是受命于天的君主,他们都是靠杀了原来的君王才当上君主的。

因:顺应。

食肉毋食马肝:古人认为马肝有毒,所以吃马肉的时候都不吃肝。

《东坡志林》:苏轼杂说史论集,其内容广泛,无所不谈,文章形式不拘。

南巢之事:指商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的事情。

大指皎如:意旨明白清晰。

汤武之事作品译文

商汤和周武王的事情,古人议论的已经很多了。唯有汉朝的辕固和黄生两人,争辩的观点最详明。黄生说:“商汤和周武王不是受命于天当上国君的,而是靠杀了旧君才当上国君的。”辕固说:“不是这样的,夏桀和殷纣王是荒淫残暴的国君,当时天下人心已转向商汤和周武王,商汤和周武王是先获得天下人心才去诛杀桀、纣,这是不得已的事,民心就是天心,这不是受命于天又是什么呢?”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仍然得戴在头上;鞋子虽新,只能穿在脚上。如今桀、纣虽然无道,终究仍是君主;商汤和周武王虽然是圣人,终究仍是臣子,反因君主有过就把他们杀掉,这不是弑君又是什么?”汉景帝说:“吃肉的人不吃有毒的马肝,未必就是不知道肉味;讲究学问的人不说商汤、周武王是受天命当君主的,也不一定就愚昧无知。”于是才停止争论。唐朝的颜师古注解这一段话时说:“主张汤、武是弑君的,是违背了经书上本义的,所以才用马肝做比喻。”《东坡志林》里讲:“周武王不能算是圣人,过去孔子也是责备商汤和周武王的。伯夷、叔齐不愿吃周朝的粟米而饿死,孔子给他们以很高的评价,这也等于狠狠责备了周武王。直到孟子的书里,才把这种看法混乱颠倒过来。假如当时有比较好的史官,商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湖),一定会记成商汤叛乱;周兵大战殷纣王于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一定会记成周武王弑君。商汤、周武王都是仁德的人,也必然会依据法规接受弑君犯上的恶名。”这一段可以说是十分中肯的议论。但是我考察了孔子给《书经》写的序言,明确地说过,伊尹做商汤的丞相起兵征伐夏桀,商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周武王征伐殷商,周武王获胜而杀纣王,各给他们一句有好有坏的评语,把自己的观点说得十分明白透彻,这就是六艺里讲的折中方法,这样便不需要什么良史去重新评写历史了。

更多洪迈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