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第276首彭元逊的《六丑·杨花》。这是一首咏杨花词,借杨花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恨。上片写杨花漂泊不定,时已春暮,杨花也已老,无处可安身,暗示时世的变迁。杨花还拟回风暂留,然而却是千里飘零,随水而逝。下片写杨花与流落之人的共鸣。杨花为雨打湿,只好暂泊瓜州,有如流落之人。杨花漂泊过昔日繁华之地,而今都已荒废,这种变迁又上升到家国之变上,隐含词人自身的感受,故读来沉痛至极。结句杨花与流落之人互相慰藉,未尝不是词人内心真情的流露。全词写杨花而不拘于花,寄寓流落之苦、家国之思,真切感人。
六丑·杨花原文
六丑·杨花
彭元逊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
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
痴心指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
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城乌夜起。
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
草青无地。
愔愔雨、春心如腻。
欲待化,丰乐楼前帐饮,青门都废。
何人念、流落无几。
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浥泪。
六丑·杨花注释
回风:旋风。战国时期楚国屈原《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瓜洲:镇名,亦作瓜州,在今江苏扬州,大运河入长江处。此处泛指渡口。
长秋:汉宫名,一般为皇后所居的地方。此处泛指宫殿。
愔愔(yīn):静寂无声貌。宋代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愔愔坊陌人家。”
裛(yì):通“浥”,沾湿。
六丑·杨花译文
译文1
好像一夜间东风就变得衰老,哪还有当初的豪情意气。杨花有情却没有谁将她收留,江山辽阔她却身世飘零,不知要飘零到何时?只记得曾依傍京都大道,但只短暂停留没有久住,便出了城门远飞千里。痴心盼望让旋风吹坠大地,与美人在扇底下相逢,或落到美人钗头作为点缀。他家有垂柳千条万缕,懂得遮护长亭屏障驿馆,却隔不断迢迢流水。
她曾经在瓜洲渡口停靠,一年一年等待行人回归。黄昏时看夕阳落下故宫,夜间看城头乌鹊惊飞。她还曾在帐篷安然春睡,又结伴一起飞回湖上,但遍地芳草她却无处栖息。细雨绵绵沾得她心如油腻,身沉难动,想要去丰乐楼前参加饯别酒宴,到春门看瓜都一步难移。谁可怜她流落飘零苦无依?一点点抟成松润的雪团,为人们洒落清泪。
译文2
似这般东风渐老,哪里还有当初的风发意气?枉自多情,无人收留,漂泊在浩荡江河山川之间,不知还要到何时何世?回想当初,也曾依傍官道,却只能暂歇,无法长留,又匆匆出门跋涉千里。痴心指望能被那旋风吹坠,飞入佳人扇底,或点缀她发髻钗头。哪像别人家的千丝万缕,只知道遮蔽长亭短驿,却隔不断江水东流。
当初曾在瓜洲泊船停靠,苦等那岁岁漂泊的旅人回转,直等到日落宫城,栖乌夜惊。曾于帐幕中沉沉春睡,也曾与同伴飞临湖上,却只见处处青草,落脚无地。细雨绵绵,沾湿了春心,欲飞不起。想要飞到丰乐楼前别筵上,想要飞到青门外送别处,都全然无力。可有谁来可怜她,这般孤苦飘零。不如将这点点杨花,裹成松软雪白的绵团,为君拭泪。
六丑·杨花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咏杨花以寄怀。杨花枉自多情,当初富贵,终难久长,只能辗转漂泊,虽痴心不改,却有心无力,而生命短暂,何其悲苦。全词句句切杨花着笔,字面却无一处明言,是杨花亦人,人亦杨花。落花飘零之伤、身世漂泊之恨浑融为一。
评点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词人通过咏杨花而写自己的飘零身世,寄托故国之思。
上片开篇两句写暮春时节,杨花衰落凋零。“有情不收”三句以问句结,一方面是吟咏杨花,另一方面也是写人的情感。词人以杨花不知哪里才是归处的苦况和无可奈何的心情,感怀自己身世的飘零,特别是精神上无所归依的痛苦。“但忆临官道”以下三句,主要写杨花四处飘零的状态。词人在这里赋杨花以灵性,实是借花抒情。故国已亡,不能久留,只能漂泊他乡,远走千里。“痴心”三句,写杨花无处可依,只期望能在美人的扇底、钗头上以作点缀。最后几句从花到柳,再到东流的江水,运笔通畅贴切,把花和人合为一体,写词人本想成就一番功业,奈何力量微弱,只能随波逐流。
过片紧承上文意,有岭断云连之妙。上片结尾说力量微弱,只能随波逐流,下片承说停留在渡口,期盼行人同归。但日夜等候,却始终未能等到。“帐庐”以下三句写杨花寻无居所,只能再度回到水中,意境凄凉。杨花纵有飞天之志,但沾水后就不能再飞,可以想见这“共飞归湖”,就是它的最终归宿。“愔愔雨”以下七句,写出了杨花寸步难移的苦况,而这又何尝不是词人当时真实的处境?末两句以泪结,将愁苦哀怨之情推向极致。
六丑·杨花作者简介
彭元逊(生卒年不详)字巽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二年解试。与刘辰翁友善,《须溪词》中屡有与之唱和篇章。存词二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