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第269首王沂孙的《天香·咏龙涎香》。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借咏龙涎香抒发故国之思、遗民之恨。词人想象丰富,在咏物中加入身世沧桑之感,不露痕迹,是南宋遗民词中的典范之作。
天香·咏龙涎香原文
天香·咏龙涎香
王沂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
谩惜余薰,空篝素被。
天香·咏龙涎香注释
孤峤(qiáo):传说中龙所蟠伏的海洋中大块的礁石。
蟠烟:蟠绕的云烟,即龙上罩护的云气。
薇露:蔷薇水。是制造龙涎香时所需要的重要香料。
荀令:荀彧(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爱焚香。东晋习凿齿《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幕,三日香气不歇。”
天香·咏龙涎香译文
译文1
孤耸的海礁云烟缭绕,透过层层云涛明月升上云天,乘月色到骊宫采集龙涎。鲛人们乘着竹筏随海潮去远,夜梦未醒龙涎已和着蔷薇花露,制成了令人断魂的心字篆香。再装到红瓷盒中烘焙,烘焙后乍看就像晶莹指环。点燃时一缕翠烟萦绕帘幕,仿佛是云气飘游在海天。
多少回她在微醉后故意撒娇,在清寒的春夜剪碎灯花一闪一闪。更留恋在故乡飞雪的日子,我们紧闭门窗把龙涎香点燃。而今我如荀令一样老迈,早已忘却了旧时,和伊人熏香对饮的缠绵。我徒然珍惜当年留下的余香,依旧把素被放在空空熏笼上面。
译文2
海中孤礁上云烟缭绕,层层碧涛间月光粼粼,鲛人趁夜,潜入骊宫偷采来清泪般的龙涎。潮汛随风送竹筏去远,夜深后将龙涎与蔷薇清露研和,炼成心字篆香。装入红瓷盒以文火烘焙,又巧妙制成晶莹如玉的指环模样。点燃一炷香,一缕翠烟萦绕帷帘,仿佛若海天之间氤氲云气。
犹记当时,她多少回半醉半醒与我撒娇纠缠,春夜轻寒中共剪灯烛,剪碎一帘花影。更爱那故乡溪山,漫漫飞雪时,我们紧闭小窗,终日缠绵。而今我已如荀令垂垂老去,早已忘却昔年花下酒中灯前,旧日种种滋味。只能将素被置于空空的熏笼之上,愿还能沾染一点当年余香。
天香·咏龙涎香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借咏龙涎香,寄托遗民之恨。据传因元僧杨琏真伽盗理宗帝后墓,弃置尸身头骨于乱草间,有唐珏、林景熙等义士闻之悲愤不已,邀集乡人收葬遗骸。王沂孙等人因之结社填词,纾亡国之痛。全词于咏物中织入身世之痛、亡国之恨,意蕴潜隐,寄慨良深。
评点
这首词是一首极为有名的咏物词,借咏龙涎香写自己的飘零身世,同时寄托怀人之情。全词沉郁悲凉,意味深长。
上片描写龙涎香被采集、制作的神奇经过和龙涎香让人凄然魂断的芳姿,暗喻对故国的眷恋。上片开端三句为词人想象,主要叙写出产龙涎的孤峤骊宫景象及鲛人出海采龙涎的夜景。从章法结构上来看,从开篇写“孤峤”之地,到二句写“蜕月”之夜,再到三句写“采铅水”之事,衔接自然,为一大顿挫。“汛远”,点龙涎离“骊宫”已远。“槎”字用张华《博物志》“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见浮槎去来不失期”的故事,暗指鲛人乘槎入海采到龙涎后顺潮汛远去,从此龙涎告别故地永不得归。继之以“梦深薇露”,则是接写龙涎远离故地后的遭遇——与“薇露”共同研和。在词人笔下,龙涎为有情之物,它在被研碾之时,对过去当有无限之怀思,对未来也当有无穷之梦想,故曰“梦深薇露”。“化作”一句是以拟人笔法道出龙涎经研碾后化为“心字”。“心字”是龙涎被制作成香料后的一种形状。词人在“心字”前添以“断魂”二字,意在表明有情之龙涎化成“心字”形状后,心魂也随之凄断,感伤意味深重。从鲛人采龙涎,到龙涎思故土,至龙涎化心字断魂,词人又以其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感受,在同样的两个偶句、一个单句的形式中,表现了情感方面的又一章法的顿挫。“红瓷”以下三句,是写龙涎被制成香料后,除“心字”外的其他形状。“红瓷候火”,写龙涎香的制作工艺。据《香谱》记载,制作龙涎香必须用慢火烘焙,然后在半干状态下放入瓷盒中储藏。“乍识”二字,用得奇巧。一“乍”字通过初睹佳人的惊喜之状,写出龙涎香之珍贵与味之精美。“冰环玉指”指龙涎香制成的形状。王沂孙把“冰环”与“玉指”连言,如同写女子之纤手玉环,遂使读者顿生无数想象。结尾两句写龙涎被烘焙时的情景——翠烟浮空,结而不散。一个“萦”字,委婉地点出在历经研碾焚烧后,有情之龙涎仍难销毁的相思之情,一句“依稀海天云气”,更是曲折地道出了有情之龙涎对故地孤峤骊宫的怀念。
下片由物及人,追忆词人与所恋佳人的悲欢离合,抒发迟暮之悲。“几回殢娇”发端一句是对当年旧事的追忆。“殢娇”,指半醉半醒间娇媚慵倦的情态。“剪春灯、夜寒花碎”接写佳人之动作,“春灯”、“碎花”显出无限娇柔旖旎之情调。“夜寒”则以窗外之寒冷反衬窗内之温馨。“更好”二句写情写事,出语甚妙。“故溪”之事,即为当日故园家居时所经常享有之情事,与前文的“几回”遥相呼应。那“剪春灯”的温馨情事固然很美好,但在词人的心中,还有“更好”的。此处写人事,也点龙涎香,因焙烧龙涎香需在“密室无风处”。“荀令如今顿老”三句情绪陡转,词人用三国时荀彧喜爱熏香但年老后就不再熏香典故,曲笔写自己与佳人间的欢乐事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因而连回忆都模糊了。“总忘却”中蕴含了多少无奈和感伤。一个“顿”字,写出了时光消逝、年华逝去的迅疾。“尊前”与前文的“殢娇半醉”相互照应。虽然旧事难忆,但那份旧情却是不可能忘记的,因而每当怀想恋人之时,词人便“谩惜余薰,空篝素被”。“谩”通“漫”,徒然无益之意。“篝”,指熏香用的熏笼。古人往往焚香于笼中,然后将衣被放在笼上熏。这几句是说,香已燃完,熏笼已空,词人仍将被子放在熏笼上,明知无用却依然为之,只是缘于对当日所残留的一缕香气难以忘怀罢了。“余薰”未消,但旧事已长逝无回,无限感伤借由“谩”、“空”二字道出,余韵无穷。
天香·咏龙涎香作者简介
王沂孙(约1230~1291),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居玉笥山,遂又号玉笥山人,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工文辞,好交游。宋亡时,王沂孙曾与唐珏、周密等结社赋词,以抒亡国之悲。元世祖至元年间,王沂孙迫于无奈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但不久即辞官。晚年常交游于杭州、绍兴间。其辞章法缜密,颇具个性。今存有词作六十余首,辑为《碧山乐府》集,或称《花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