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忌填塞原文
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忌填塞
清·许浑
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其所以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以明博雅,假脂粉以见风姿,取现成以免思索。而总此三病与致病之由之故,则在一语。一语维何?曰:从未经人道破。一经道破,则俗语云“说破不值半文钱”,再犯此病者鲜矣。
古来填词之家,未尝不引古事,未尝不用人名,未尝不书现成之句,而所引所用与所书者,则有别焉: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总而言之,传奇不比文章,文章作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使文章之设,亦为与读书人、不读书人及妇人小儿同看,则古来圣贤所作之经传,亦只浅而不深,如今世之为小说矣。
人曰:文人之传奇与著书无别,假此以见其才也,浅则才于何见?予曰: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施耐庵之《水浒》,王实甫之《西厢》,世人尽作戏文小说看,金圣叹特标其名曰“五才子书”“六才子书”者,其意何居?盖愤天下之小视其道,不知为古今来绝大文章,故作此等惊人语以标其目。噫,知言哉!
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忌填塞译文
填塞的弊病有三种:过多引用典故,重复使用人名,直接抄写现成的语句。导致这些弊病的原因也有三种:借典故来显示自己的渊博高雅,借涂脂抹粉来显示自己的风度姿态,用现成的语句来避免思考。总结这三种弊病和导致弊病的原因,就在一句话。这一句话是什么呢?是:从来没有被人说破。一旦被人说破,就成了俗语说的“说破不值半文钱”,再犯这些弊病的人也就很少了。
自古以来的戏曲作家,未尝不引用典故,未尝不用人名,未尝不抄写现成的语句。可是他们所引所用和所抄写的东西,却有所不同:他们不引用深奥的典故,不搜索偏僻的人名,现成的语句就采用街谈巷议,即使有时偶尔涉及诗书,也是人们耳里听熟、口里说惯的语句,虽然出自诗书,实际上与街谈巷议没有什么区别。
总而言之,传奇不比文章,文章作给读书人看,故不能责怪其深奥,戏文是写给读书和不读书的人,乃至妇女和小孩一起看的,所以贵在浅显而不求深奥。如果文章也是写给读书、不读书的人连同妇女、小孩都看的,那么古往今来的圣贤写的经传也只能浅显而不能深奥,如同今天世人写的小说了。
有人说:文人写传奇与写书没有什么区别,不过都是借此来显现自己的才华,如果写得浅显,那么又怎能显现才华呢?我说:能在浅显之处显现才华,才是写文章的高手。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世人都把它们当作戏曲小说看待,可是金圣叹特意把它们标名为“第五才子书”“第六才子书”,他的用意何在呢?因为他对天下人小看这些著作而不知道它们是古往今来的绝佳文章感到愤慨,所以故意用这种惊人骇俗的话来给它们做标题。啊,真知灼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