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第257首周密的《玉京秋·烟水阔》。这是一首感秋伤时之词。全词寄托幽微,感情深厚,读来颇为动人。
玉京秋·烟水阔原文
玉京秋
序: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周密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砧度韵,银床飘叶。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
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
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
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玉京秋·烟水阔注释
银床:银饰井栏。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玉醴吹岩菊,银床落井桐。”
凉花:指菊花、芦花等秋日开放的花,此指芦花。陆龟蒙《奉和袭美新秋言怀三十韵次韵》:“早藕擎霜节,凉花束紫梢。”
吟商:吟咏秋天。商,五音之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
玉京秋·烟水阔译文
译文1
轻烟迷蒙江天寥廓,树梢高挂一轮残月暮色苍茫,晚蝉声声悲凉凄切。青砧敲出秋声秋韵,井边飘落梧桐枯叶。站在梧桐树下凉露沾湿衣鞋,我采一朵芦花歌咏她洁白如雪。感叹和她轻易别离,一腔幽怨心事,只有台阶下的蟋蟀代我诉说。
客居吟咏秋天只觉心中寒怯,怨歌悠长玉壶悄悄被我敲缺。有如夏日翠扇因恩疏被弃,又像红莲秋日香消花谢,一切芳景全都消歇。我在西风中独自伫立,心中最怨恨的是,白白虚度了这清凉时节。远处传来楚箫呜咽,我久久凭倚西楼凝望淡月。
译文2
烟水茫茫,江天寥廓,夕阳余晖斜照高林,林间寒蝉鸣声凄切。远处寒砧捣衣之声断续有韵,露井旁落满梧桐黄叶。痴痴立于梧桐树下,任冷露打湿衣襟。芦花茫茫如雪,一边采摘一边情不自禁吟诗作赋。可叹当年与她轻易离别,满腔幽怨心事,只能付与阶前蟋蟀,替我诉说。
客中吟咏秋声,更觉心情寒怯。悲歌切切,不觉竟已将玉壶敲缺。夏日团扇已被捐弃,荷叶荷花逐渐枯萎,好景渐已烟消云散。一把瘦骨立于萧瑟秋风中,心中最恨的是,白白荒废了这清凉时节。远处笙箫传来楚歌悲咽,也不知是谁托这箫声,遥寄那西楼外一轮淡淡秋月。
玉京秋·烟水阔题解点评
题解
此词为客中悲秋之作。萧萧秋景,引发当时轻别之恨,寄托时序易换、年光废弛之慨,隐含郁郁不得志之喟叹。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此词:“此词精金百炼,既雄秀、又婉雅,几欲空绝古今,一‘暗’字,其恨在骨。”
评点
本篇为秋日伤怀之作。上片从秋容、秋声、秋色几个方面描写登临所见高远、萧瑟的秋景,抒发客居京华的感伤幽怨。下片感慨往事如烟,抒写离愁别恨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全篇语言清丽,笔致清秀婉雅。
上片以景出情,写景由远及近。词一开篇便以写意笔墨,描绘出苍茫辽阔的水天之景。“高林弄残照”四句,写景由远及近,有声有色,视角多变。以“碧”、“银”字眼形容捣衣石和井栏,用语绮丽,意境凄美可感,委婉地传达出了秋思之情。“衣湿”两句,始出现感秋之人,“衣湿”说明其久立“桐阴”下,“露冷”见夜深,“采凉花”暗点怀想伊人,引出别恨。结尾几句,“叹轻别,一襟幽事”点出离别之实,然后以“砌蛩能说”一笔宕开,不谈离别缘由。这种写法即所谓“直处能曲”,乃婉约派词人擅长路数。
下片开篇三句极写悲秋情绪,“怨歌长、琼壶暗缺”语出周邦彦《浪淘沙慢》“怨歌永,琼壶敲尽缺”,一抒郁郁不得志的苦闷。“翠扇”三句感慨年岁已老,仍未建功名。辞情委婉,含蕴悠长。“玉骨”三句进一步抒发韶光空度之恨。意脉暗合开篇景物描写。结尾两句笔锋突转,以呜咽的箫声惊醒悲秋之人作结,极写游子的孤独情绪。以动衬静,更添凄凉之感。
玉京秋·烟水阔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洲,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原籍济南,后迁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曾任义乌县令,宋亡后不仕。善书画,懂音律,能做诗,喜藏弃校书。其词词风清丽,与姜夔相近。与吴文英并称“二窗”。除词集《蘋洲渔笛谱》、《草窗词》外,更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