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20:28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出自唐·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原文是:“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原文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

这是初放的月儿,形若柳眉,它静静地挂在柳湾的苍穹上,透着清凉的宜人。越中的山水明静,倒映在波澜不惊、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多么令人心旷神怡。

只是,淅淅沥沥的春雨来了啊,下了整整三天三夜,它打破兰溪的心若止水,激起波澜起伏,溪水猛涨呢。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涌向溪头和浅滩,纷纷挤出水面,抢先汲取这春天的味道。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出处赏析

赏析

在唐代,喜欢纵情山水、游历山川的诗人非常多。其中,被称为“大李杜”的李白和杜甫,两人都是闲不住的主,曾携手优游天下,成全了一段友谊佳话,千古流传。

“诗仙”和“诗圣”第一次偶然相遇,是在公元744年夏天的洛阳城,那时的李太白早已名满天下,已然是帝王的“御用诗人”,而小李白11岁的杜甫,那时“小荷才露尖尖”,还不是诗圣呢。

这是一次不经意的相逢,虽有隔代之嫌,却不能影响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和认同。两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把酒言欢,谈到尽兴处,激情飞扬,于是相约共赴山水间,携手同游汴州去。即将出发之时,偶遇了另一位著名诗人,正值失意落拓的高适,于是,欢乐二人游变成了铿锵三人行。

说起高适,有一首《别董大》(其一),可谓家喻户晓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日落的时候,天边卷起漫漫的黄晕,铺展开去,千里浮云也暗淡了。北风还在呼呼地吹呀,雪纷纷地落下,愈来愈密集,雁儿向着南方飞去。请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没有同伴,没有遇见,这普天之下,还有谁还不认识你呢!”

高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的领军人物,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雄浑悲壮,气势奔放,粗犷豪气,体现了盛唐时期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一种时代精神,极具号召力和生命力,流传非常广泛、深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每个人的心中怀想,天下有谁不认识李白,有谁没有知己一二呢。

李白与高适算是老熟人了,之前他们同在庙堂之上,也有文字交流。此时偶遇,实乃缘分,因为此时的李白也郁闷至极,他不再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了,领了一点体恤金,光荣退休江湖中。而杜甫在多年前应试落第后,一直处于漫游山水寻师访友中。这三人境遇如此相近,可谓志同道合,于是,出游计划一拍即合,说走就走。他们登临高山,泛舟江面,击缶酣畅,慷慨歌咏,一路打马山水行,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铁杆的诗人旅行团。成就一段历史佳话,被后人仰慕和传颂。

杜甫与李白的情谊,是从东都洛阳缔结开始,到再遇见,又相逢,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们网在其中,只待某一刻某些线索繁衍出想念由头来,如此生了再续的缘分。

天宝四年秋,杜甫到兖州省亲,与李白再次欣喜相逢。两人携手相伴,之后再同游了曲阜、蒙山等地。他们登高望远,访古问道,吟诗作赋,举杯邀月,踏月而歌,问天地之悠悠,望群山之雄浑,俯水流之烂漫,几声逍遥笑破天宇。杜甫形容他们这一路行,说: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这一年再相逢,杜甫34岁,李白45岁,两人都正值嘉年华。且皆有“三好”:好友,好游,好酒。于是,在一个秋风习习的日子里,他们决定一同到访友去,去拜望一位叫范十的隐士。一路陶情山水,一路歌咏秋色,忘形时,竟然迷了路径,待到范十家时,李白一身沾了野草,狼狈不堪的样子,让主人不敢相认。酒桌上,豪饮后的李白诗情澎湃,即兴吟诵了一首苍耳诗,有些得意,也是解嘲,三人处得轻松自如,快意悠然,情如兄弟般。

就如杜甫说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份兄弟情义,天地为床,秋来作被,喝醉了同床而塌,没有半分疏离和隔阂。他们的友谊是无所顾忌的,是坦诚的,是彼此欣赏的。特别是年轻的杜甫,对李白的感情更为复杂,有温暖,有踏实,有景仰,有敬慕,因为李白是大哥、前辈,也可以认作是老师,毕竟当时李白已然名扬天下了,而杜甫初出茅庐,还未被世人皆认识、认同。

杜甫和李白一生唱和的诗歌,有记载的,大约二十首左右,十五首为杜甫而作。有人说为什么李白回应那么少,是不是他对杜甫没有挂上眼,应付而已。对于李白的性子,可以说从诗歌中都能完全体会到,他是一个不被羁绊的人,回应与否,不在于形式,更重要的心吧。

杜甫赠与李白的诗,从春写到冬,从梦中写到相见,无不体现了敬爱有加、推崇备至的真实心理,他对李白的感情,是真“粉丝”,还是超级“粉丝”般地热爱着。当然更是挚友,知己。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出处赏析

杜甫对李白诗云: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梦李白》(其一):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其二):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一直在朋友情谊上惜字如金的李白,其实写给杜甫的诗歌,也不算少了。他道: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一句“思君若汶水”,真实地体现了李白对杜甫的深厚情谊。李白写诗从来不矫情,下笔诉说感情较为直截了当。

李白好交往朋友,这是公然了的,有诗作证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为了相会一个心仪的朋友,不远千山万水跋涉而来,又在山水苍茫中送依依惜别。在古代诗人们的心中,都将情谊作一种“儿女共沾巾”的热烈情感来看待。除了千里想念,千里送信的,还有不远千里探望的。这千里探望相聚的就可谓是“疯狂之举”了,“诗仙”李白就是如此疯狂人。

其实,杜甫也爱交游同道中人,他作了不少与朋友交往的诗歌,譬如《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又如《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再是《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等。行走山水,与结交好友,可以是两相结合,风情景致和情感交流,都成为诗人创作不枯竭的源泉。

访问的,相会的,送别的,往往都会以诗歌为载体表达心中情绪和情谊。

王维道:“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送友一别,两人对答,颇是巧慧精设,这一归去啊,不过是向往南山的青岚叠峰,“白云深处有人家”,逍遥于山水,隐逸世外中。这样的送别,便有几分没有来地羡慕,归人归于心静处,归于山水的无我中。

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我们都必须要走出去,放眼世界中。有一种行走,一路绿荫,一路朝阳,一路打探生命之本色,忘情于生命深处。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出处赏析

更多戴叔伦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