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20:27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出自唐·王勃的《滕王阁诗》,原文是:“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原文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

站在蔚然壮观的滕王阁上,正好俯望江心,迎面是江中的沙洲。曾经这里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中,佩玉、鸾铃碰触作响,可如今,早已镌刻在记忆中了。

每个早晨,画梁上飞来南浦的云彩。每次暮色下,卷帘中飘来西山的雨霏霏。

那些悠闲的云儿,时时倒影在悠悠的江面上,随着流水飘呀飘呀的。只是啊,时光易逝,人事变迁,多少烟云转头空,不知已经又过去多少个春秋。

曾经常常游玩于高阁中的滕王,他如今去处何方?只听见栏杆外,江水兀自滔滔不绝的向远方奔去了。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出处赏析

赏析

时下,周末郊游蔚然成风,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需求和时尚追求。

禁锢了一周的人们,从枷锁中解脱出来,纷纷奔向原野中去。有装备齐全进发大山里野营的,有挎着布袋子走向乡间田头的,有牵着孩子行走在清新小路上的,有驾着爱车驶向某一处静逸山庄的,不管是哪一种出发方式,去向哪儿,有谁陪伴,周末不再只是大街人头攒动,外面的世界一样精彩,一样令人流连忘返。

郊游的灵活性、可行性、运动性,让这项活动充满了活力和魅力,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喜欢和追捧。醉心山水,醉于山水,醉为山水,一切无羁无束的放任,总显得弥足珍贵。

这就是当下人的山水情怀和山水追寻,片刻的安静,短暂的休闲,偶尔的相聚,都是快乐的惬意的,倍受欢迎的,令人向往的。

现代社会盛行郊游,古时有没有纵情周末呢?

其实,古代的周末是什么样子,现代人并不得知。不过,说起郊游,古代人都是后来人的前辈了,他们娱情山水的方式,环保、热情、帜热、不羁,有许多名篇都有着详细的记载,譬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游记中的翘楚,他写道: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这是一篇千古名著,山水名篇,散文杰作,被纳入了现代中学教材中,作为典范之作启发学生心智和情怀。要想了解这篇作品的成功独特之处,得先从作者欧阳修入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其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后人景仰的大文豪。

用一生坎坷、波折来形容欧阳修不为过。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四岁丧父,随叔父欧阳晔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字。困苦中成长的欧阳修,并未因贫寒家境而放弃对读书学文的追求,而是更加勤奋、努力。他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这样的潜移默化下,不待他抄送完毕,文章已然熟知心中,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无形中得到极大提高。少年便吟诗作赋习文章,文笔自然、老道,练就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小小年纪如此出色,其叔由他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从小可以看大,观其言行举止谈吐风骨便晓一二,欧阳修的叔叔确是眼光如炬,澄澈清亮,他的预测后来都变成了现实。

家庭的中落让欧阳修行走在外面的世界里,多了对山野的认识,对自然的了解,对山水的喜爱,这是他骨子里蕴涵的旷达之情。于是,文章中多了一份生气,一种生动,随和、顺应、清新、恬淡、舒适。在《醉翁亭中》中就能看到这些文风的体现。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在庆历五年因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反对保守派落败后被贬的,加之亲戚中有人犯罪有牵连,据此,被贬放于安徽滁州。

到了滁州后的欧阳修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当地人受益于政策的实惠,过上了和谐安稳的日子,这让欧阳修无比宽慰和安心。当他举头北望时,常感怀朝廷的昏暗,叹息改革无望,这个时候,满目困惑,但却无可奈何,不如醉山醉水去,看天高云淡,民俗丰饶。于是,《醉翁亭记》就这么产生了。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出处赏析

这篇散文到底写了些什么,以至于千古轰动呢?

有人总结说,全文其实归纳起来,极其简单:一是写“亭”说“游”;二是与“民”同“乐”;三是“醉了”也“醒着”。意和景、神和形、韵和律兼具。

这是一次率性而为的郊游活动,起意虽略显平常,却在一路行一路看,一路走一路乐中道出了生命之乐,简单之乐,幸福之乐。“醉翁亭”景色绮丽,山水肥美,峰回路转,小亭清幽,民风淳朴,百姓安乐,这里清修之地有繁华,出世之外是入世,太守之乐众乐乐,百姓安乐才是真得乐,如此眼前景,怎不叫人痛快地喝上两盅呢。于是乎,太守高兴了,一切山水就多姿多彩摇曳起来,字字入画,画中流韵,情意相通着。

其实作者是苦闷的,多思的,幽情的,他念“醉翁亭”越好,对现实就更愈加失望,这是对朝政不满的另一种刻画,思想更深邃,寓意更深刻。正片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精准、优美、清丽,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并且连用21个“也”字,增强了文章的特有韵律感,朗诵声情并茂时,犹如置身于“醉翁亭”中。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鹿柴》,短短20字,却是写山绘景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深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心访友人,见到是预料中的必然,想着会举杯相叙,谈吐交心,可是,见不到呢?也大有收获,虽不见友人,却听见了有声音在空旷的山壁间澈亮的响起、回荡,这是怎样的一种相见,是心与心在隔山隔岭间任由驰骋、心领神会,比真正见到似乎来得更有诗意和情调。相识相知,妙在一响弹指,就只全部的你和你的快乐当下。此时的诗人在山水中“无声胜有声。”于是,高高兴兴地来,流连忘返而去。这一山一响动,治愈了诗人落空的遗憾,这便是山水的理疗功效了。

王维是山水诗歌中的大家,挥笔空灵绝响,诗意清丽、精巧,简洁中蕴含天地灵气,暗示世事因缘。禅心佛性,洗练了凡心浮浊,诗情在简单中深邃,在简洁里丰富。他道: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王维真爱山,真乃“山野人”也,不是进山去访友,就是山里送友归。两种情形下的他,心境如何,又作如何表达和处理呢?

王维说,我送别了友人,便回到自己的“柴扉”家里,这送别是难分难舍,有“折柳”的惜别况味吗?他不说,不细表,“山中相送罢”,谁能理不清楚他对朋友离去着怎样的心绪?真没说,描写出奇的平淡,朋友走了,我送他出山去。于是,第一句的平实,难免觉得有点疑惑,也就对下一句有了更多的期许。接下来,他将如何巧妙地切入送归人后的感想呢?“日暮掩柴扉”这也很平常啊!送走朋友,转身回家去,正好是日暮时分,轻轻地推开、掩上门前的柴门,王维就干了这事。这与我们对《山中送别》的臆想大相径庭。试想,一位自己相知的朋友探望至山中自己的家,该是一份心里如何地感动,也有激动吧,但是在送走朋友后,诗人表现得似乎平平淡淡的情绪,波澜不惊?我们细微探至下去,或有蛛丝马迹在若隐若现中。日暮是什么样的景色,日暮是夕阳下沉去,倦鸟归巢,山川渐隐,片云归洞,是黑暗即将来临的前奏。今晚的夜色密布中,一种黯淡、稠弄的情绪似乎散散不开了,“掩柴扉”,这不是一件平常之事吗?是诗人天天都有的动作,在此处出现,是自然相连描写,还是另有他意?其实,这就是诗人着墨的高明了,“请君入瓮”,便会想起一种情怀来,他日的柴扉关闭怎能与今日并提呢?诗人手上分明捏着一抹淡淡的,淡得风一吹就能扬起或滑落的伤怀在心中,惆怅是难免的,留下的万般寂寥是难免的,在欲将来临的漫漫长夜中分明席卷着来分离的苦痛。诗人通过“日暮”、“掩柴扉”这连贯的意境来轻描刻画,却是重头之笔,胜过千言万语的诉说,布局棋高一着,清淡中见巧、见实、见韵。

这还没说完呢,他接着说:“明年春草会绿,绿了的时候,我却忘了问你,还来否?”友人这才走呢,怎么就想起了明年事,明年再相聚的未来事,不可预见,不可分明。但是,诗人就问了,他问谁?问友人,已走远;问自己,有答案吗?确切地说:“他在自言自语中。”这样淳朴的山水面前,情感却是丰富悠长的,景融情,情入景,再简单的景致都是景了,都有情了。寥寥数语,胜过千言万语的重复。

山水诗文中,诗人渗透的感情才是最好的发酵剂,山水才活起来,一切才有生命的底色。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出处赏析

更多王勃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