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出自清·金农的《题荷塘忆旧图》,原文是:“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
原文
题荷塘忆旧图
——清·金农
荷花开了,银塘悄悄。
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
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
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
赏析
纵使真的读破万卷书,能记得的,又有多少呢?或者,真正记得的,只有那些能打动心灵的东西。比如金农的这首自题词:
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
这是金农题在自己的画作《荷塘忆旧图》旁的。画上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有荷花亭亭,荷叶连天,也有小池塘,长廊,栏杆。却没有出现任何人物。但金农却题道:“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
同坐的那人是谁?纤手剥莲蓬,画面上却不见那人。只有静默无言、芬芳四溢的荷花。令人在留白中无限遐想。
画家的心思常是许我三千笔墨,绘你绝世倾城。而金农不费一点笔墨,那人的倩影在画面上却仿佛无处不在。
苏轼写的《点绛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清风明月为伴,固然潇洒风流,可是有那样一位真正心爱之人坐于身边,来自灵魂的震颤才是真正无可比拟的愉悦。
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学养深厚,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居扬州八怪之首。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金农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但是他天性散淡,书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很少。由于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
金农交友广泛,上至名门巨贾,下至贫民百姓,无所不有。他交友全凭本心,如果是自己瞧不起的人,不但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且报之以白眼。而对要好朋友则亲近坦诚。
在金农众多的朋友中,一个就是当时寓居扬州的郑板桥,两人喜欢一起“杯酒言欢,永朝永夕”,“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郑板桥曾说“杭州只有金农好”。
金农中年游历达十五年,足迹踏遍半个中国。这需要一大笔费用,如何得来呢?他也是个妙人,想了个办法,他招募挑选了一批人,个个身怀绝技,如有的擅雕凿纹刻砚石,有的会弹奏乐器,有的擅长画墨竹,每到一地便全番上阵,开展活动,颇有“大家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之意,以此筹措旅资。这在当时的文人中是绝无仅有的。其特立独行、风流潇洒如此。
金农晚年流落扬州,借宿扬州西方寺,靠鬻书卖画度日。他一生最得意之事,除了自己的绘画诗书成就,大概就是曾收罗聘为弟子,培养除了扬州八怪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
罗聘终身布衣,好游历,工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竹。他比师父金农幸运在不用将脉脉深情诉于画面,而是实实在在地留在身边。他的妻子方婉仪和他是同乡,也是清代一名著名女画家。
结婚后,两人志同道合,琴瑟和谐,虽然家贫,但是十分快乐。方婉仪尤其善于画梅、兰、竹、石,淡淡几笔,便逸趣横生。所绘《涉江采芙蓉图》,淡雅清妙,用的是“两峰之妻”小印,也别有意趣。当时,罗聘非常想拜金农为师,可是家贫,送不起拜师之礼,于是不敢去找金农。方婉仪得知后,一直鼓励他。于是,罗聘别出心裁,送去一首诗作拜师“礼物”,金农见诗大喜,认为他是可造之才,于是,他真的被金农收为门徒。拜在大师门下,罗聘的画技更是一日千里。不仅如此,罗聘的三个儿女也个个成才,儿子罗允绍、罗允缵,女儿罗芳淑都擅长画梅花,创出清代画史有名的“罗家梅派”。
清代学者蒋士铨进京路过扬州,曾拿出六尺花绫,请罗聘作梅花、牡丹、秋菊寿帐。于是罗聘率领全家上阵,一晚便轻松画成。第二天,蒋士铨见到画,非常高兴,当下便作了一首长诗:“两峰为夫,白莲为妻,男能绍诗书,女有方淑仪,一家仙人古眷属,墨池画笺相扶持……”
金农梦想的,“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的温柔缱绻的生活,终于在他弟子身上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