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出自唐·骆宾王的《易水送别》,原文是:“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原文
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
骆宾王是浙江义乌县人。骆宾王的父亲曾在博昌(今山东省博兴县)当过县令,不过很早就去世了。骆宾王自幼就是一个神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小诗据记载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
不过骆宾王的脾气却比较古怪偏执,他清高孤傲,目无下尘。他青年时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中当差。李元庆当时手下的人很多,骆宾王又不大会表现自己,所以一呆三年,也没有做出什么事情来。有一次,李元庆听闻了骆宾王的才名,忽然想起府中有这么一个人物,于是召见了骆宾王,还让他写篇自我简介,谈谈自己有何才能。骆宾王的怪脾气却上来了,他写的内容几乎都是讥讽之语:“……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已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耍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结尾是:“不奉令,谨状。”
李元庆看到这篇《自叙状》,哭笑不得,好端端地被他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一通,当然大为不悦,不罚他已经算心胸宽大了。
骆宾王持才傲物,这种性格作风,当然难以在官场中发迹。所以他直到三十多岁还是身无长物。现实的压力来了,骆宾王不得不低下头来,他终于清醒地看清了眼前的路,如果要走仕途,一味清高是没法走成的。于是,他开始向一些大小官员低声下气地上书自荐,包括巡察各地的廉察使,吏部的尚书、侍郎,任地方长官的州刺史上书,甚至还包括一些县令、县主簿等小官,向他们积极推荐自己。从前不屑干,不想干的事情,现在却不得不干。但他在官场得罪人惯了的,谁都知道他那个脾气,也没人真心帮他。但他的诗文是真的好,才名远扬,无人不晓,但仍是没人愿意推荐他。
直到麟德元年时,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要干实事了,齐州各界便想起骆宾王来,推举他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骆宾王就凭这个表被封为奉礼郎这样一个小官。这奉礼郎的职务只是个品次极低(九品)的小小京官,但对他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他终于当官了。
骆宾王后来跟着军队做了一段部队上的文职官员。回来后骆宾王被提升为侍御史,这是骆宾王一生官宦生涯的顶峰。但是他实在不是当官的料,不久,又出问题了,由于孤傲正直,不善处理人际关系,骆宾王居然被诬蔑为贪赃而下狱。在狱中,他受尽折磨,百口莫辩。
他生平中最为出色的一首诗,就是这时写下的: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此诗悲愤激昂,是《全唐诗》中的名篇。
骆宾王坐了一年多的牢,才遇赦放出。骆宾王出了狱后,心灰意冷:“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因此,尽管他出狱后还被授了个临海县丞的吏职,但他已无心做官,勉强到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上任,没有几天就弃官而去。
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时,听闻了骆宾王的才名,请他出来,骆宾王见惯了武则天的冷酷政策,心中不忿,挥笔写了一篇《讨武氏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篇檄写得慷慨激昂,有不少名词佳句。连武则天听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都不禁夸赞,说:“此人不为我朝所用,是宰相的过错。”
各地反抗武则天的战火汹涌澎湃。骆宾王在易水之滨送别友人之际,忽想起史书上荆轲刺秦王的一段故事。
战国末年,燕太子丹为了挽救国家免于丧亡,派刺客荆轲入秦刺杀秦王嬴政。临行时,“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骆宾王心中激愤,豪气顿生,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二十个字,千载之下,仍凛然有生气!
徐敬业起兵失败后,骆宾王不知所踪。
传说,他在灵隐寺潜藏,出家做了僧人,暮鼓晨钟,云游四方,从此过着清心寡欲、与世隔绝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