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9:29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出自唐·李贺的《开愁歌》,原文是:“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伤物相填豗。”

原文

开愁歌

——唐·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伤物相填豗。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出处赏析

赏析

李贺这首《开愁歌》,属于七言古诗。古诗比律诗要自由得多,律诗只能是四句或者八句,古诗则没有这个限制。譬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共36句;白居易的《长恨歌》,更长达120句。唐代不仅是律诗的高峰,也是古诗的高峰,李白、杜甫都有不少长篇古诗。这样的鸿篇巨制,又为诗人的艺术成就加分。譬如李白的诗歌,几乎每首都为人传诵,但最能体现其创造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无疑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的古体诗作。譬如白居易,如果没有《琵琶行》和《长恨歌》,其诗歌光芒一定黯淡许多。

《开愁歌》全诗12句,层次很分明。前四句写景,秋天肃杀的景色;中间四句写人,贫困失意的困境;后四句写醉,抑郁苦闷的情态。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秋天的肃杀,在于秋风寒,草木凋。诗人就抓住这最普通的景色,去营造萧条凄凉的气氛,然后把自己也融合到这样的氛围中,以景写情。

诗人将草著一“干”字,将花和树著一“寒”字,描写景物,直奔主旨,意到即可;对应后面,删繁就简,够用就好。当下一些心灵鸡汤类的文字,习惯刻意渲染烘托,读起来唯美,读过之后全然模糊,不知所云。这就如足球比赛,盘带过多,看起来眼花缭乱,对于进球却没有益处。华,同花;碧,绿色,这里指树木。

在这萧瑟的秋意里,人们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凋敝。诗人尽管才刚刚20岁,正是风华正茂,积极进取的年纪,但由于人生失意,那一颗成长的心如同兰花,在秋风里衰败枯萎。

兰花是美丽高洁的,奈何难敌秋风晚寒。诗人纵是幽兰一朵,也难免一心愁谢。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这里是对诗人外在的刻画,诗人抛开“我当二十不得意”的缘由不说,只写不得意的状态。

不得意,首先是穷。衣服像鹌鹑在扑腾,撕扯成一条一条;骑的马像狗一样又瘦又小。心中的愁苦无处发泄,站在岔路口,却没有一条能通达自己的理想,于是拔剑怒吼,希望把世间的不平荡尽扫光。

临岐击剑,是在愤懑抑郁中的爆发,是在穷途末路时的抗争,是在栉风沐雨里的跋涉,是问天,是哀鸣,是贫民的突围,是布衣的逆袭,是一个小人物被时代揉碎的雕塑。

被揉碎的理想只能用酒去安慰。可是穷得连酒也买不起了。怎么办?顾不上天冷地寒,把身上的秋装脱下来,拿去换酒喝。贳:放纵。宜阳,地名,在洛阳附近,是李贺的家乡。

脱衣换酒,是贫穷的象征,也是文人爱酒的写照。在李贺之前,李白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名句;在李贺之后,宋代王禹偁有“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的吟诵。只是,李白脱衣换酒是豪放,王禹偁脱衣换酒是风雅,李贺的脱衣换酒却是失意。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伤物相填豗。

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其实,浮云遮住的不是太阳,而是心中的希望,是人生的曙光。这才是诗人忧虑、痛苦和郁闷的!酒店主人看见他的颓废,劝他保重身体,不要被尘世俗物堵塞心胸。豗,相击。填豗,填塞心胸。

看来这个酒店老板不是一般人物,素昧平生,一眼洞穿诗人胸怀,并且一语能宽慰人心,确不简单。我想,纵然酒店客人南来北往,老板见多识广,但这样成为诗人知音的却难能可贵。最大的可能,是诗人假借酒店老板之名,自我安慰,自我宽解。

诗歌整篇抑郁苦闷。诗人安排了个“光明的尾巴”,不过是缓和一下绝望的气势,开愁排忧而已。但愈是这样,愈是反衬诗人的愁闷郁结,难以遣怀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出处赏析

李贺的愁苦抑郁,源于那一场科举。

公元809年,李贺20岁。那一年,唐宪宗治下,藩镇那些破事持续发酵,许多藩镇父死子继。朝廷酝酿征讨,为谁为帅、先讨谁争执不休。

这一切与李贺没有关系,李贺天才早熟,受到文坛泰斗韩愈赏识。但那时他还年轻,与官场无缘。那一年他向社会伸出一只脚,试图一展风采,没想到被深深地刺了一刀,从此只能生活在书斋田野。

那一年李贺赶到京城去考进士。自从李世民“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科举几乎是下层士子进入官场的唯一途径。李贺也不例外。以李贺之才,以韩愈对李贺的赏识,考个进士似乎成了囊中之物。无奈命运多舛。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封建社会特别讲究名讳礼仪,有人指出李贺考进士犯了父讳。韩愈赶忙专门写了《讳辩》,为李贺开脱,但终究封建礼教势力深厚,李贺最终没有能保住考进士的资格。这一年,李贺的政治生涯被过早地划上了灰暗的句号。

李贺是有证可靠的唐宗室后代,祖上读书做官,可以说是书香门第。李贺的祖父为儿子取名时,不知为何留下如此大的纰漏,隔代毁了孙子的一生。

如果祖父能够知道公元809年对家族毁灭性的打击,不知会不会地下有恨。

被取消考进士资格的李贺还是做了官,因为他的才气和诗名。李贺做的官叫“奉礼郎”,比九品还小一级,相当于现在的副股长之类。这么小的官当然不是李贺的心意,于是李贺闷闷不乐,官也没做好,身体也闷出了病,做了三年,只好辞官回老家宜阳了。

回到家里,李贺做了职业诗人。古代职业诗人很少,但多数是边仕边诗,如白居易、苏轼等等;小部分是边耕边诗,如陶渊明;还有边游边诗,边玩边诗,如李白、柳永。说李贺是职业诗人,是说他什么也不做,整天呆在家里,一门心思作诗。走出家门,也是在附近乡野转转,没有走出太远,更没有去游历名山大川。并且,每次出去,李贺骑着一头瘦小的毛驴,驴身上驮着只口袋。李贺在驴背上有好诗,随手记下来,扔进驴口袋里。回到家里,口袋里往往一大半都装了写诗的纸条。李贺把这些纸条拿出来整理,写成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从古至今,心无旁骛,把全部心思用在写诗上的,恐怕只有李贺一人。有两个成语能表现他的敬业,一个是呕心沥血,一个是废寝忘食。他的母亲见他这样写诗非常心疼,说:这孩子写作时竟连饭也忘记了去吃,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

知子莫若母。李母也是一语成谶。李贺的生命因诗璀璨,却过早地陨落了。公元817年,年仅27岁的李贺告别人世。

李贺死于抑郁。他长期贫困,政治生命过早夭折,对于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青年来说,其苦闷孤独可想而知。

写这时,笔者蜷居书屋过久,渐觉胸闷肚胀,气郁食滞。看医生,说是轻度抑郁症。笔者也算是亲身体会一把李贺的抑郁人生。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间凄迷"出处赏析

同文人多失意一样,文人多抑郁。也许正因为失意,他们才抑郁的吧。

唐代三李,李白性格率真,心思没那么复杂,最会自我排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得意时饮酒,失意时旅游,所以不会抑郁。李贺穷得吃饭都是问题,哪里有钱旅游,他看到的都是黑云压城城欲摧,最后只能在瘦驴背上抑郁而死。李商隐也抑郁,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政治不如意,天南地北处处为家,便处处留情,郁结成诗,便是若隐若现的唯美。

由此可见,旅游是排解抑郁的良方。后人都道苏东坡心态最好,却没人留意苏东坡出道峨眉,屡次被贬,先后到黄州、常州、杭州、惠州、儋州。这些地方皆风景如画,现在都是旅游胜地。锦山秀水,自然会冲淡他郁结的政治困局。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最容易得抑郁症。这也是现代旅游业发达的一个原因吧。

除了旅游,古人排解抑郁的方法不尽相同,各有高招。

最普通的当然是喝酒。当抑郁的块垒遇到酒,便烟消云散。范仲淹在前线军中,无计还乡,心中抑郁,于是“浊酒一杯家万里”;苏轼尽管在风景胜地,有时还是苦闷,比如中秋节思念亲人时,于是“把酒问青天”;……。浩瀚的酒诗,表现郁闷的可以车载斗量。

郁闷时候唱歌,也是古人惯用的伎俩。冯谖做孟尝君的门客,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意,心中郁闷,就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听到他的歌声,听懂了他的郁闷,提高了他的待遇。后来冯谖为孟尝君设计“狡兔三窟”,在最困难的时候为孟尝君提供了翻身的机会,立了大功。

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困在垓下。眼看大势已去,心中郁结可想而知。他对美人虞姬唱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的故事。

如果自己不善唱歌,听别人唱或者弹奏也是不错的事情。白居易在浔阳江上送客,因为别离,所以郁闷,“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时听见琵琶声,就来了兴致: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连行路都忘了。用琵琶声排解郁闷,还和琵琶女引为知己,大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喝酒、唱歌都是常人能想得到、做得出的。魏晋文人是不拘常理的,所以魏晋文人排解郁闷的方法更大胆,更极端。祢衡、刘伶、嵇康都曾经裸奔,以抗议那个令他们失望的社会。祢衡是曹操时代的文人,很有才,但不肯屈服于曹操。曹操封祢衡个官,做鼓手,宴请宾客时让他在一旁敲鼓,想羞辱他。祢衡就在大厅上换衣服,在宾客面前赤身裸体,弄得曹操很难堪。刘伶、嵇康都位列竹林七贤,喝过酒爱脱衣服,光着身子呆在屋里,有客人来也不避讳。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现代人总结出排解郁闷的N种方法,什么运动法、倾诉法、购物法等等。古人生活没有这么丰富多彩,他们排解郁闷也只能在精神层面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无论饮酒、写诗、游历、吟唱,都是如此。但这些都只能有一时的功效,像李贺这样,纵有诗鬼之才,为封建礼制所不容,最终还是抑郁而终。

这是诗人的悲哀,这是社会的悲剧。

更多李贺的诗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