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出自宋·李清照的《菩萨蛮》,原文是:“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原文
菩萨蛮
——宋·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赏析
有一种女人,叫女汉子。是指女人可以像男人一样生活,具有男子汉般的性格和品质,做男人做的事情。比如养家糊口,比如爬高上低,比如不怕委屈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现在妇女解放,女子地位高高在上,女汉子就多了起来,成为社会生活的新常态。尽管如此,女人要想做出和男人一样的成就,不易;女人要想在男人堆里出类拔萃,甚至鹤立鸡群,更不易。
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书里,这样的女人寥若星辰,一定是成就斐然。文的像许穆夫人、班超、朱淑真等,武的如传说中的花木兰、穆桂英,真正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些人,也只是在历史的天空中有了自己的光辉,而光芒四射,耀眼华灿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我以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武则天,一个是李清照。她们,在自己的领域达到了连男人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武则天的职业是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难能可贵的,她上承太宗李世民,下启明皇李隆基,和他们共同开创了大唐盛世。山登绝顶我为峰,大唐盛世本是中国历史的最高峰,则天皇帝又在这座高峰的顶端。她不仅把女人做到了极致,也让几乎所有的男人仰视。
李清照是位孱弱的文人。孱弱得人比黄花瘦;孱弱得三杯两盏淡酒,怎敌晚来风急;孱弱的载不动许多愁。就是这凄凄惨惨戚戚的女人,却登临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特别在宋词中,能够比肩的,苏东坡、辛弃疾寥寥数人尔。
李清照,好易安居士,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把她的词收集起来,编辑《漱玉词》。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不多,大约四五十首,风格以婉约为主,每首都被人传诵,成为婉约派成就最高的代表性人物,人称“婉约词宗”。南宋词坛领袖辛弃疾很推崇李清照,称自己的词是“效李易安体”。明代杨慎评价李清照:“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清代·刘体仁:“……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李清照,不愧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一生,有一条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地分为两部分。
这条楚河汉界,交织着国恨、乡愁和家庭变故。所谓国恨,就是靖康之变,北宋灭亡;所谓乡愁,就是中原沦陷,李清照家乡和居住地山东践踏在金兵的铁骑之下,故乡一去不得还,“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家庭变故,指她举案齐眉的丈夫赵明诚于靖康之变的第三年,即宋高宗建炎三年病逝。国破家亡几乎同一时间向她袭来,成为她生命的劫数。她的生命因此前后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前半生是单纯明快,后半生忧郁痛楚。
李清照前半生的生活,可以用她的两首《如梦令》表现。
其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和小伙伴郊游,天色将晚,该回家了。可是大家刚饮过酒,美酒,美景,以及可爱的小伙伴,快乐嬉戏的时光,都让他们沉醉。醉意未消,湖面上荷花映面,晚风撩人,竟让她们情不自禁,直接把船划到了荷花深处。怎么办?用力划,把船划出去。不想船到之处,惊动了一群正在栖息沙鸥和白鹭,它们蓦地扑棱棱地飞起,翅膀划过天空,又为这场嬉戏增添了情趣。
溪亭,暮色,花香,酒气,嬉闹声,飞鹭影,构成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欢快和谐,幽杳神秘的画卷。
这就是少女时期的李清照,衣食优裕,无忧无虑,自然率真,天真无邪。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系名门闺秀。她是济南人,随父亲生活在汴京。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朝廷中的大官。作为苏轼的隔代弟子,李清照自然从小耳濡目染,少年时便能作诗,并且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当时的文学圈里已经小有名气。这首《如梦令》就是她早年作品,作品问世以后,轰动一时。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写出这样诗情画意的作品,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赞,连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等都对她刮目相看。
其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有些争议,关键是对“卷帘人”是谁。有的认为是侍女,有的认为是词人的丈夫。如果以丈夫解释,这首小词,就是充满情趣的夫妻生活描写。
昨晚小夫妻酒喝得多了,睡得十分香甜。早上醒来,残酒还没有完全消除,赖在床上不想起来。看见丈夫已经早起,正在卷起窗帘。妻子就问:屋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丈夫漫不经心的回答:还是老样子。怎么可能呢?你说的不对,不对!这么大的风,一定会把盛开的花瓣吹落,那样,显得绿叶更多,红花更少。这个粗心的人儿,太不解风情!
这哪里是在问花!分明是夫妻间琴瑟和鸣,嬉笑逗趣。
李清照有一段美满的婚姻,用琴瑟和鸣来形容恰如其分。丈夫赵明诚是金石书画爱好者,热衷于收藏古玩字画。李清照喜欢作诗填词,对艺术有极高的鉴赏能力,二人志趣相投,夫唱妇随。单说文学上,两人就一些情趣故事流传下来。一年重阳节,李清照填词《醉花阴》表达对丈夫的思念。赵明诚见词填得好,决心超过李清照。他把自己关在屋里,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填了几十首词。他把《醉花阴》混在其中让朋友鉴别。朋友说,只有三句写得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正是李清照的词句。从此,赵明诚愈加佩服和尊重李清照。
他们刚结婚时,屏居青州十三年。后来赵明诚一直在地方上任职,二人先后又在莱州、淄州居住。这些地方,留下了他们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的幸福爱情,成为支撑李清照后期生活的甜蜜记忆。
简单的幸福总是稍纵即逝。李清照晚年,生活充满凄苦和痛楚。她的一首《声声慢》,把晚年境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乍暖还寒的秋天,望旧雁南归,看落叶满地,听晚来风急,数梧桐细雨。这样的黄昏,怎能不勾起对家国身世的无限感慨!纵然有酒,也难以温暖孤寂苦楚的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仅写出了凄凉的环境,而且道出了凄苦的心情。最简单的词汇,表述了最复杂的内涵,一如李清照的后半生。
靖康之变那年,李清照44岁。她的悲剧人生由此拉开帷幕。
彼时李清照居住在淄州,而赵明诚则到江宁府(今南京)任职。没有赵明诚在身边,她只好孤身一人,带着他们的金石字画收藏,经历半年漫漫逃亡路,才赶到江宁和赵明诚相聚。不想,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明诚改任湖州知府。李清照到江边为赵明诚送行,谁知这一别竟是永远。赵明诚在上任途中,感染疾病,不治身亡。
赵明诚不仅是她的丈夫,还是她的知己。赵明诚的去世,对她不吝晴天霹雳的打击。为此,李清照大病一场。
为了生活,也为了保存赵明诚遗留下来的文物书籍,李清照运送行李投奔亲戚,追随朝廷,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先后在江西、浙东一带流徙,甚至飘落海上。直到公元1134年之后,才在金华稳定下来。
赵明诚之后,李清照还有一段短暂的婚姻。一个叫张汝舟的小官吏看上了李清照的珍贵收藏,对她照顾有加。彼时李清照身心憔悴,渴望有人分担生活的艰辛。这样,她再嫁张汝舟。他们的婚姻很短暂,大约只有几个月。和赵明诚相比,张汝舟无疑属“驵侩之下材”(李清照语)。曾经沧海难为水,以李清照的高洁雅致,实在无法跟这样的市侩之徒一起生活,所以李清照主动提出了离婚。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6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终年73岁。
如果一帆风顺是对人生的奢求,苦尽甘来也不失一种圆满。但李清照恰恰相反,她七十三岁的生命历程,后三十年各种苦难迎面袭来。这样的悲剧人生,注定在痛楚中谢幕。
李清照这首《菩萨蛮》作于晚年。一个初春的早晨,阳气回升,万物蕴育着萌发的冲动。蜷局一冬的词人受春天的感染,心情大好,于是写下这首词。
风柔日薄春犹早。风柔日薄,着墨不多,初春的特征却抓得很准确。冬天的风是凛冽、寒冷、刚硬的,刮在脸上,疼得刺骨。春天则不然,吹面不含杨柳风,风一走进春天,脚步轻了,身子软了,性质就柔了。像年轻妈妈的手抚摸襁褓中的婴儿。
冬天的太阳,有时候没有温度,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有时候,没风的晴朗日子里,坐在墙角,晒着太阳,它又是温暖的,身上的棉袄也带着阳光的味道。但这暖,懒懒的,让人昏昏欲睡,绝不会催发生命。到了初春,太阳不再冰冷,也不再慵懒,但也没有浓烈。太阳也像这个季节,像刚萌发的小草,像第一场小雨,像刚苏醒的土地,一些羞涩,一些娇嫩,就这样讲着关于温暖和生命的故事。那种初来乍到的感觉,只有一个“薄”字能够概况。读“柔”“薄”这样的字,真真切切感受大师的功力。诗词是浓缩的文章,除了思维的跳跃,音韵的和美,再就是用词的精炼。
初春的太阳虽有点“薄”,却有催人向上的力量。这样的初春,是应该有一个和冬天告别的态度。脱去臃肿的棉袄,换上小夹衫,顿觉清爽轻快起来,心情也随之好起来。“夹衫乍著心情好”。写出来初春乍到的惊喜,万物复苏的明快,也暗示了整个冬天阴郁的心情。可见,心情好只是偶然现象,词人长期浸淫在痛楚之中。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女词人爱美,把梅花插在鬓上,却又无心妆容,任凭凋残。梅花种在南方,北方少见,北方客见到梅花,难免有客居思乡的心理。杜甫诗“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咏的就是梅花。另外,在诗词中,梅花又经常被赋予苦寒的意向,陆游《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客居和苦寒,正切合李清照此时此地的遭遇。以李清照的敏感,梅花又何尝不是一种暗示呢?
果然,下阕笔锋一转,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词人晚年居无定所,初春大好心情,也会勾起思乡情。如果仅仅是客居江南,那乡愁一定是淡淡的,就像这柔风薄日。但词人的乡愁里,更多地掺杂了对“国破山河在”的亡国伤恨,对“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故人怀念。家国情仇,怎不让人痛彻心扉!这样的心绪无处排解,也只有自我麻醉了。“忘了除非醉”,借酒消愁,词人无法忍受的折磨由此可见一斑。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与酒结缘,词里酒气袭人,而又味道各异。仅本文提到的四首词,篇篇有酒。《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里,是欢愉之酒;《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里,为情趣之酒;《声声慢(寻寻觅觅)》里,为孤寂之酒;在这首《菩萨蛮》里,就是痛楚之酒。仅仅是“忘了除非醉”,包含了多少不能言说的痛!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沉水,就是沉香,一种名贵的熏香。睡觉时点燃的沉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但词人的酒还没有醒来。可见醉得深沉!结尾这两句不说痛,只说酒,但伤有多痛,醉就有多深!
这首词上片写喜,下片写痛,直如李清照的一生。每一个文艺女子都有琥珀之梦,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梦醒来,却往往一地鸡毛,遍体鳞伤。
这不是她们的错,可她们又不得不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