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出处赏析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9-03 19:10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出自宋·张玉娘的《山之高》,原文是:“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凝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原文

山之高

——宋·张玉娘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凝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出处赏析

赏析

张玉娘生于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她十五岁时便和与她同庚的书生沈佺订婚。沈佺也出身书香门第,是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七世孙。

沈、张两家有中表之亲,张玉娘和沈佺自小又是青梅竹马,感情很好。订婚后,两人诗词吟答,互敬互爱。玉娘曾亲手做了一个精致的香囊,并在香囊上绣了一首《紫香囊》诗送给沈佺。诗云:“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深情缱绻,自不待言。

如此琴瑟和鸣,本是快活甜蜜的生活。但是后来沈家日趋贫落,沈佺又一心在诗词上,无意仕途,张玉娘的父亲说:“欲为佳婿,必待乘龙”,想要悔婚,为女儿另外选择一位佳婿。

张玉娘知道父亲的心思,心中难过不已,对父亲表明了自己的反对之意,并写下《双燕离》: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

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

秋风忽夜起,相呼渡江水。

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

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

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

与沈佺自小相识,他是她的初恋,也是她唯一的爱,她只想着和沈佺在一起,情根深种,根本再也无法接受其他人。但父母对沈佺如此不满,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励沈佺用心攻读,待到金榜题名时,能征得父亲的同意来娶她。

沈佺为了张玉娘,发愤苦读。他本来就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加上刻苦用功,果然取得了极出色的成绩。1271年(咸淳辛未年),沈佺进京赶考,他的才思惊动了整个京城,一时传为佳话。据说,在面试时,主考官问得沈佺是松阳人士,恰好这位主考曾经到过松阳,于是,他便出了个上联:“筏铺铺筏下横堰”,沈佺应声而答:“水车车水上寮山”。对句精巧工整,上联的“横堰”和沈佺对的“寮山”都是在松阳的地名。众人惊叹不已。

榜单出来,沈佺中了榜眼。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出处赏析

在家乡,玉娘思念心上人,每日都是望断秋水,苦等时光。没有沈郎在的日子,寸寸都是难熬的。在此间,她作下了诗《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凝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来去,千里相思共明月。

《山之高》的艺术成就很高,委婉缠绵,却清新如洗,语出天然。被元代诗文家、学者虞伯生认为有诗三百(即《诗经》)之遗风,“可与《国风·草虫》并称,岂妇人女子之所能及耶!”

张玉娘又提笔填了一阕词曰:

何时,星前月下,重将清冷,细与温存。

蓟燕秋劲,沈郎应未整归鞍。

数新鸿、欲传佳信;搁兔毫、难写悲酸。

到黄昏、败荷疏雨,几度销魂。

可惜的是,正是在赶考的路途上,沈佺不幸感染了寒疾,回家之后病势转重,不久便去世了。年仅二十二岁。

沈佺死后,张玉娘痛不欲生,发誓终身不嫁,为沈佺守节,并作了一首诗表明心意:“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父母要替张玉娘另配佳偶,张玉娘坚决拒绝,并说,如果不是因为双亲还在的话,她早就跟随沈生而去了。

这样,六年的时光缓缓滑过。公元1277年(景炎元年)元宵节晚,张玉娘父母出去看灯,张玉娘无心出去,只是独自一人坐在灯下发呆,默默思念沈佺。忽然灯影晃动,玉娘依稀看见沈佺正微笑着站在她面前,英俊温柔一如从前。她又惊又喜,忙对他说:“沈郎为何离我而去?”他的影子便忽然消逝了。张玉娘悲痛欲绝,从此得病不起。一代才女受尽了相思煎熬,半月后便郁郁而终,虚岁才28岁。

张玉娘的父母痛失爱女,终于明白了女儿的心思,也被女儿的深情所感动。在征得沈家同意后,张玉娘的父母将张玉娘与沈佺合葬于西郊枫林之地。一个月后,与她朝夕相处的侍女霜娥悲痛而死,另一名侍女紫娥也自杀身亡,追随张玉娘而去。玉娘生前畜养的鹦鹉也“悲鸣而降”,摔死在张玉娘的坟前。张家便把这“闺房三清”(即霜娥、紫娥和鹦鹉)陪葬在沈佺、张玉娘的墓左右,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鹦鹉冢”。

张玉娘生前不幸,无法和爱人相守,饱受相思之苦的煎熬,郁郁一生,最后殉情而死,而她死后也是不幸的,虽然“情独钟于一人,而义足风于千载”,但她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她所著的《兰雪集》两卷,共有诗117首,词16阕,虽然满纸芳华流转,却也长期默默无闻,“历三百年后显于世。”直到明代成化、弘治年间,邑人王昭为张玉娘作传表彰,她的事迹才始显于世。清代顺治间,著名剧作家孟称舜任松阳教谕时,听到了张玉娘的事迹,十分感动,更为她诗词中所展现出来的才气所折服,于是发动乡绅为张玉娘修墓扩祠,刊印《兰雪集》,并为她创作了传奇剧本《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使张玉娘的故事得以流传,还曾远传到海外。

现代著名词学家唐圭璋教授在三十年代所写的《宋代女词人张玉娘——“鹦鹉冢”故事的来源》中写道:“谁也知道,宋代女词人,有李易安(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吴淑姬这一班人。可是很少人知道,宋代还有一位女词人张玉娘,足以和她们分庭抗礼呢!……她短促的身世,比李易安、朱淑贞更为悲惨。李易安是悼念伉俪,朱淑真是哀伤所遇,而她则是有情人不能民眷号,含恨千古。……她这种贞孝的大节,不独超过寻常百姓,便是李易安,朱淑真也还逊一筹呢!”并呼吁:“一般文学史家,应该留出一点篇幅,叙述这已经隐埋了六百多年的女作家。”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出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