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杜秋娘的《金缕衣》,原文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原文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赏析
这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春天,杜牧三十一岁,正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中,奉沈之命至扬州公干,经过金陵,见到孤苦伶仃的杜秋,倾听其诉说平生,“感其穷且老”,于是写下了一首一百一十行的诗《杜秋娘》诗。
在序里,杜牧详细注明了写这首诗的缘由:“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錡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这便是《杜秋娘》诗: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
杜秋娘正当妙龄之时,当也是一位风姿绰约、蕙质兰心的女子。“生女白如脂”,“不劳朱粉施”。她她在美女如云的镇海军节度使李錡后庭中,深受宠爱,她手持玉杯劝酒,令人有微醺醉感,然后她又以清亮的嗓子唱起一曲《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的意思,无非是珍惜好时光之意。劝你啊,别单单只顾着爱惜那金缕衣,要好好珍惜那青春年华呀。趁花开正好的时候,将那娇美的花枝折下吧。花朵明艳能几时呢?再不折下,等花落满地,只有空枝之时,就悔之晚矣了。
唱起《金缕衣》的时候,她正当好时光,那么美丽风流,备受宠爱。浑不知后来,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悲喜苦乐。
过了不久,李錡被杀,杜秋娘被籍入宫,让她仍旧充当歌舞姬。杜秋娘趁着一次酒宴的机会,在唐宪宗李纯前唱起了了“金缕衣”。唐宪宗李纯正值年少,听这曲子,看这美人,不由得砰然心动。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做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虽然贵为皇妃,但陡遭大变的她却郁郁不乐。“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秋露新重”的夜晚,她独自“闲捻紫箫吹”,饮食也无心,任是山珍海味,也无胃口,“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但宪宗对她的爱渐渐融化了她的心,她开始又像以前一样笑生双颊。她还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宪宗分忧解劳,帮着他安邦治国。
国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但杜秋娘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唐宪宗听了有理,便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他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唐宪宗此时还不到三十岁,却满足而自得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杜秋娘过了十几年相对而言快乐无忧的生活,正以为好日子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时,唐宪宗却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四十三岁。有人怀疑是宦官所为,却始终没人敢去追究当时势力庞大的宦官集团。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因唐宪宗对杜秋娘的宠爱与信任,唐穆宗也十分尊重她,要她做了皇子李凑的“傅姆”。杜秋娘便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到李凑身上。辛勤操劳了十几年,皇子终于长大,“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心里多少也有点安慰。
但宫廷并非久安之地,不久,不满三十岁的唐穆宗竟突然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不到两年,小皇帝唐敬宗也死了。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被立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此时,杜秋娘照看的皇子李凑已被封为漳王,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李凑有勇有谋,沉稳大气,杜秋娘心中欢喜,便谋划着一场政变,扶植李凑上位,让李唐王朝重新掌权。但可惜政变失败,李凑贬为庶民,而杜秋娘也被削籍为民。
当杜秋娘被遣回故乡时,她已年老色衰,贫困无依。连潼关旧吏和吴江舟人也认不出当年如花朵一般轻轻巧巧,摇曳生姿的她。
出宫之时,杜秋娘“回首尚迟迟”,昔日,是那样娇美伶俐的少女,如星光一般照亮男子的眼睛,也享受过皇妃的富贵,膝下有皇子的欢闹,却几经沉浮,老去后憔悴孤苦,颠沛流离,这人生,恍若一场大梦。
想来她暮年之时,再忆起她年轻的时候唱起的那首《金缕曲》,该是如何感慨呀。正当她最好的年华的时候,她并没有遇到能值得她托付一生的男子,虽然一生跌宕起伏,老来却独自伤悲,只叹青春虚度,岁月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