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出自唐·吕温的《上官昭容书楼歌》,原文是:“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原文
上官昭容书楼歌
——唐·吕温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
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
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
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
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
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
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赏析
这是中唐诗人吕温所写的一首《上官昭容书楼歌》,写的是上官婉儿。此时里上官婉儿逝世已有近百年。
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被唐高宗李治召入宫中起草废后诏书,武后收到消息后赶到,一向惧怕武后的唐高宗赶紧把责任都撇到上官仪身上,说是上官仪教唆的。武后对上官仪更不留情,下令将他下狱。上官仪被赐死,而他的家眷则被籍没入宫为奴。当时上官婉儿不过是小小的婴儿。《旧唐书》里记载:“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庭。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
据说上官婉儿出生的时候,她母亲郑氏曾经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人给了一柄秤给她,并说:“持此秤量天下。”母亲以为肯定是个男孩,没想到婉儿出生,发现是个女孩。母亲自然大失所望,对着那个小小婴儿说:“难道称量天下的就是你吗?”小婉儿居然咿咿呀呀的,好像在说“是。”《旧唐书》里也记录了这个故事:“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的确,母亲没有料到的是,日后婉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才女之一,她一生中都接近着唐代最高权力中心,并像神话中的文魁星一样掌管着天下文宗,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是实际上的女子丞相。《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称赞她“而贤明之业,经济之才,素风逾迈,清辉益远。”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母亲郑氏借打扫书库之便,每日为女儿带书换读,婉儿得以博览天下之书。她聪明伶俐,博闻强记,很快,十四年过去,婉儿已出落城一个亭亭少女,美貌过人,才华出众。
这一年婉儿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婉儿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武则天万没料到冷暗孤寂的宫中居然蕴有这样晶莹剔透、灵秀轻盈的诗心,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成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后来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诗,令众人赋诗,上官婉儿一联云:“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举座皆惊。武则天自然更加赏识婉儿,还把她提拔成为了自己的贴身秘书,处理奏表,参决政事。婉儿实际上成为了武则天政治上的代言人。
上官婉儿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多,《全唐诗》收其诗三十二首。有一首清新可喜的《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据说这首诗是婉儿写给太子李贤的,李贤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英明智勇,婉儿暗自倾心于他,婉儿在这首诗里抒发了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但李贤不见容于武则天,这份爱注定是没有结果的,他在《黄台瓜辞》里早有不详预感: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在李贤被武则天杀死后,婉儿把这份初恋情怀永远埋在了心底,从此,历史上的上官婉儿永远是那个顾盼神飞、文采风流的女子丞相形象,而昔日那位娇俏婉转、天真无邪的少女形象已不再。
虽然上官婉儿本身就聪明伶俐,机警无双,在多年的宫廷斗争中更是磨练得刀枪不入,七窍玲珑,但是伴君如伴虎,婉儿也无法不战战兢兢。一次婉儿因一件小事不小心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盛怒之下,拔下一支玉簪掷向婉儿,正中婉儿眉心。从此婉儿眉心便落下了一个伤疤。为了遮掩这个伤疤,她在额头处贴了一朵红色梅花,不料却更增娇媚,宫人纷纷效仿,反而成为宫中的一种时髦打扮,名曰“红梅妆”,这是婉儿所始料不及的了。
武则天死后,中宗复位,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又拜之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中宗性格柔弱,朝廷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以及太平公主手上。而上官婉儿深得中宗和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仪被追封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这时候上官婉儿劝皇帝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这对当时的文化发展,有重大意义。
于是,巍峨富丽的大明宫中,普天之下的饱学之士、顶尖文人都在冥思苦想,挥毫作诗,不少人紧张得 “汗出如浆”。而在台上仪态万千、高贵清华的那位美人居然是评判他们的文章的 “评委”。
上官婉儿还劝说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几首诗一起做,但每首诗的诗句都很优美,以及“绮错婉媚”的诗风为人所传唱。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王梦鸥在《初唐诗学著述考》中记载“尤以中宗复位以后,迭次赐宴赋诗,皆以婉儿为词宗,品第群臣所赋,要以采丽与否为取舍之权衡,于是朝廷益靡然成风”。
有一次,中宗巡幸昆明池,命群臣赋诗。婉儿高居彩楼之上,一一评点,最后,婉儿评定的是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著名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的作品。只听婉儿评道:“两位之诗,工力匹敌,然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未免词气已竭;宋诗却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显然更胜一筹。”由此可见,上官婉儿在当时宫廷文学中的地位。
中宗死后,太平公主联合临淄王李隆基杀入宫中,宫城的防卫不攻自破,韦后、安乐公主都被杀。
婉儿在杀声震天之中,冷静地化妆更衣,命令宫女排列整齐,想做最后一搏。她从容秉烛,陈词初衷,并出示先帝驾崩时假托的遗诏,申明自己的立场是反对她们的,但这次婉儿失败了,李隆基不为所动,对她仍是刀剑相向。一代才女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就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上官婉儿死后,李隆基倒也爱惜她的才华,让人收集她的诗作,全唐诗中还始终称她为上官昭容。当朝位极人臣的“燕许大手笔”之一的张说为她的诗集作序说:“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对上官婉儿才华做了由衷的赞美,认为班媛(班昭)和左媪(即左芬)都比不过她。